一个人可以不具有为善的勇气,但应该有不作恶的底线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冉求的弟子非常有才干,精通政务,被鲁国的权臣季孙氏聘为大管家。同时他还是“孔门十哲”政事科中的高材生,能力是得到孔子肯定的。

有一次,也许是孔子要求冉求做什么事儿,冉求没有做到,师徒有了一番对话: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事情没有办到,冉求解释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道理,实在是因为能力不足的缘故。

孔子对冉求的说辞并不买账,他说:能力够还是不够,只有做过才知道,而你压根就没有做,就说能力不足,故步自封怎能行呢?

孔子的意思就是认为冉求没有把他的要求当回事,压根就没去实行他的教诲。

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呢,根据《论语》中的记载,有这么一段话: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孙氏是鲁国权臣,掌握的资源多,富比周公,但是冉求却还在帮助他聚敛财富,引起孔子的不满。孔子向来主张仁德治国,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利用权力为自己家族聚敛财富,不去想到惠及百姓,这是孔子所不能忍的。

冉求是他的得意门生,“学完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要说也没什么不妥,有了才干找到平台施展所学,也是孔子对弟子的要求。

在其位,谋其政,如果能够帮助季孙氏出良策行使儒家的治国方略,为人民带去更多的福利实惠,当然是孔子期待看到的。

​但冉求让他失望了,也许是压根没有听从老师的教诲,也许真是能力不及提出惠及百姓的建议,却没被季孙氏所采纳,反正是自从冉求去做了总管后,季孙氏的家业越来越大,比鲁国的开国君主周公的财富还多。

孔子一口咬定冉求是“今汝画”,还没有去做,就认为自己做不到,等于是画地为牢。

话说回来,季孙氏如果执意要取财富的话,即便冉求对其建议过,也是阻挡不住他对财富的索取,毕竟身为管家,只有建议权、执行权,而没有决策权。所以,从冉求说“不是不喜欢老师的道理,而是因为能力不足”这句话看,冉求似乎也带有些委屈,显然他也是努力过的。

孔子还说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就是说,君子没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什么不能去做的,只要不违背道义的原则就行。

从冉求的角度而言,他并没有主观上为季孙氏聚敛财富的想法,该说的也说了,能够建议的也提了,至于季孙氏是不是采纳,这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冉求能够尽到责任,已很不错。所以当孔子一怒之下说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其它弟子可以“敲锣打鼓去攻击冉求”时,弟子们并没有真的那样去做,他们明白这只是孔子的一时气话,对冉求的处境和作为也抱有同情之理解。

在现实生活之中,或因为人微言轻能力不足,或因时势环境的不允许,一个有良知的人,也会遇到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像是冉求遇到的情况,他并不能改变他人的决定,但是有一点却可以做到,就是完全可以不参与所有坏的决定,他有拒绝的权力。

有一句话这样说道——“你没有放下枪的勇气,但却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在当下时代的重压之下,我们可能不具备为善的勇气,但却可以守住不作恶的底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