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最关心的十个术后康复问题,看暖男“柳爸爸”全面解答!| “医”面之缘

乳腺癌防治月对话复旦大咖:如何让乳腺癌患者的身体与心灵都能回归社会?
2020年的十月迎来了“世界乳腺癌防治月”,而乳腺癌术后三年的妍康志愿者李梅也“迎来”了她的又一次复查。她总是笑称自己为“资深病友”,“我经常会碰到因为焦虑、害怕以及担忧病情而夜不能寐的病友,我会尽我所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她:规范治疗,不必过度担心。我们乳腺癌患者,也一样能跟普通人一样活得又‘美’又好。”
在乳腺癌病友口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名字——“柳爸爸”。你可能想不到,这位“柳爸爸”其实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柳光宇教授。“柳教授看诊仔细,耐心回答病友的问题,为人温文尔雅,我们病友都叫他‘柳爸爸’,是我们乳腺癌病友公认的‘暖男’。”

正值乳腺癌防治月,医学界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柳光宇教授与他的患者妍康志愿者李梅面对面对话,为广大乳腺癌病友解答“术后康复的那些事儿”。

完整对话视频可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观看
↓↓↓

医患合作,复查同行

▍主持人:有些乳腺癌患者很重视治疗过程,但是在治疗康复了以后,却不及时进行检查。您认为复查重要吗?多久复查一次比较合适?
柳光宇教授:很多患者的治疗不但在医院,回到家中也需要继续治疗,那么患者就要了解治疗当中的注意事项,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有一部分患者非常在意的问题就是自己有没有复发、转移。
其实很多研究都显示:过度频繁地复查并不能改变患者的生存结局。因此患者来复查的时候,我们就会给被患者误认为是复发、转移的一些症状以及时、针对地指导,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复查最后一个目的就是监测疗效,医生希望知道经过治疗以后,患者整体的病情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我们也可以为患者未来的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建设性的意见。
所以我建议:术后一年至少每年都要复查一次,根据不同的病情,复查的频率还会适当地增加。比如开始内分泌治疗的一到两年内,三个月到半年就要复查一次。我们会对最常见的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部位进行检查,包括肝脏、肺、骨以及淋巴结,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侧的乳房。

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骨痛、头痛或者妇科症状。医生会对这些症状做相应的检查以及给予应对措施。

乳腺癌患者饮食

应避免盲目禁忌

主持人:在治疗完成以后,大多数患者知道健康饮食很重要,但很多患者都会忌口,不敢吃海鲜、牛肉、羊肉等。那么乳腺癌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事项吗?
柳光宇教授:其实就西医来讲,饮食上的禁忌几乎是没有的。如果说一定要有的话,可能对一些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要少吃甚至不吃激素类相关的食品。当然激素类的食品是否一定会导致患者的复发转移现在也尚存争议。
甚至有坊间传言“乳腺癌患者不能吃鸡、海鲜等”,更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任何有营养的东西都可以吃,尤其是化疗阶段。患者在化疗阶段要注意饮食中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并且在化疗特定期间,我们就未必一定要排斥红肉,反而多吃红肉和一些血制品,有助于提升红细胞,改善贫血症状。

还有些患者认为黄鳝、泥鳅可以“补血”,其实这也是误区,吃别的食物同样可以补充营养。饮食当中的这种盲目的禁忌,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科学的。

术后并发症如何解决?

柳光宇教授一次解答

▍主持人:有些患者接受腋窝清扫术后出现淋巴水肿,为什么会出现淋巴水肿?如何避免淋巴水肿?如何保护患肢?
柳光宇教授:淋巴水肿主要是因为腋窝清扫所导致的上肢淋巴回流障碍。随着现代乳腺癌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可以避免腋窝清扫,通过前哨淋巴结的活检结果来免除腋窝清扫。那么这一部分的患者发生上肢水肿的概率就大大地下降,降低到5%-10%。
但如何做到100%避免出现淋巴水肿?还是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以我个人经验来谈:首先要避免患肢去做任何创伤性的操作,比如打针、针灸。同时要针对上肢做一些按摩运动。

▍主持人:乳腺癌术后如果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应该怎么办?是否会影响后续治疗?

柳光宇教授:任何手术都有伤口感染的风险。尤其是患者年龄比较大,或者合并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就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我们医生的工作就是去协调好手术和其他治疗的之间的合理时间点。
比如说治疗常规是先手术后化疗或者放疗,等放、化疗结束之后再考虑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但是如果因为伤口愈合不良,医生就会做出决策:适当地推迟化疗或者将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往前提。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不同的处理,对治疗方案做一些适当的改良,帮助患者接受到最好的治疗。

▍主持人:术后患者出现慢性疼痛怎么办?如何缓解疼痛?

柳光宇教授:手术以后的疼痛往往是因为手术导致的神经损伤。切除乳房后的所有感觉神经肯定是切除且离断的;同时保乳手术也有一部分的神经受到影响。并且腋窝清扫术也会离断一些肋间臂神经,如果肿瘤侵犯程度高的话还会损伤一部分臂丛神经。
但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异常也是因人而异的,主要感觉有麻木或者制约感,但这种感觉是会恢复的,同时也会存在一部分神经的再生。当乳腺癌患者的胸壁感觉到像针刺的这种感觉的时候,其实神经就是慢慢再生,虽然无法恢复到手术之前但也会改善一部分。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紧张,绝大数疼痛还是因为手术本身引起的且是可以慢慢恢复的,极个别的情况是因为肿瘤引起的。我还是建议:患者可以多做一点锻炼,增加局部的血运以及周围肌肉的代偿。

▍主持人:那么乳腺癌患者应该如何锻炼?有何注意事项?

柳光宇教授:我们是鼓励乳腺癌患者早锻炼,但是要注意最好引流管都拔除后再进行锻炼。引流管都拔除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循序渐进地做一些肩部和肘部的锻炼。手术后的三个月之内,双侧上肢举高相同是最理想的状态。

乳腺癌患者应该尽早回归社会

主持人现在医学高度发展,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许多,有些患者认为总算逃了一劫了,治疗完后担心乳腺癌再次复发,就逃避社会活动。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
柳光宇教授:乳腺癌患者可能因为治疗需求多多少少会影响外观,比如乳房切除或化疗期间导致的脱发掉发等,内心就会感到自卑或者不愿意接触其他人,其实我都完全能理解。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长或者无法从阴影当中走出来,这就是心理的问题了。
我们提倡: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机能要恢复到生病之前,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就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也是医生与广大患者要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同时我们也动员全社会来关心乳腺癌患者,不要歧视他们,尤其是在年轻乳腺癌患者用人用工这方面上。
不管怎么样,无论乳腺癌患者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要对生活、爱情、事业失去追求。虽然你现在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是也马上会迎来新的朝阳和新生活的希望。

特别篇:

柳光宇教授教你看化验单

▍主持人:我的血象经常会显示不正常,尤其是血小板计数,化疗后三年还是偏低,那么这个现象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柳光宇教授:这其实是经过化疗后患者的普遍出现的问题。因为化疗会导致骨髓抑制,那么骨髓抑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中性粒细胞。我经常说中性粒细胞生物学行为跟癌细胞是很非常相像的,更新的时间可能也是差不多的。
所以中性粒细胞在化疗以后,会出现极度的下降,我们就需要用传统说的“升白针”改善这个情况。经过反复的诱导之后,血液系统自身的造中性粒细胞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人体很有可能在化疗以后重新建立了平衡,乳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就是应该比普通人的正常值偏低,所以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抵抗力下降的问题。

主持人:同时我的总胆红素、游离脂肪酸等指标也稍微偏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注意些什么?

柳光宇教授:这些指标高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用药,内分泌药物很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另外一种就是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在化疗过程当中高蛋白质的饮食结构,化疗结束后没有及时调整也会影响血脂。

主持人:化验单中还有肿瘤标志物CA-199一直处于比正常值高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应该注意些什么?

柳光宇教授:肿瘤标志物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没有诊断价值,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能够判断复发风险的指标。

肿瘤标志物更多的应用会在已经出现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是监测疗效的指标之一。所以我是不主张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复查的时候去测肿瘤标志物。

专家简介:

柳光宇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外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肿瘤防治研究》、《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编委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uu

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 End -

乳腺癌防治月复旦肿瘤天团做客“医”面之缘,每天一位肿瘤专家,直接对话各种乳腺癌问题。快扫描二维码关注吧!

亲爱的读者,为了优化阅读体验,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我们准备了9个小问题,请您动动手指进行勾选哦!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