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来了,正确的考试观以及面对错题应该怎么办

今年过得特别的快,转眼间就已经十一月份了,各地都开始了期中考试,很快成绩就会与学生、家长见面,面对考试成绩,自然会几家担忧几家愁。

这时候有一个正确的考试观就很重要了,如何对待错题则更重要。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一件事:

像期中、期末考试,这种阶段性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大家或者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家长,或者是经历过无数考试的学生,那么,我问一个问题:每当考试试卷发下来之后,你首先关注的是什么?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有一类孩子,就只是关注分数,如果分数不错,能够给家长交待,则长舒一口气,欢天喜地的告诉家长,如果名次靠前,那么走在路上也是趾高气扬;如果分数垫底,则垂头丧气,回家唯唯诺诺,生怕被家长唠叨,在班里也抬不起头。

但也就如此而已了,不管成绩高与低,经过几天之后就如过眼云烟被抛诸脑后。

这部分孩子关注的点在于不同成绩带来的自我感受,周边人的看法。

俗称的为别人而学

这一类孩子的成绩波动比较剧烈,成绩好了,周围人高看一等,自己也就骄傲放纵,日子一长,成绩下降,周围人另眼相看,则导致他自己情绪低落,于是老老实实趴在那里再学一会儿,成绩上来了,就又故态复萌......

如此反复再三,周而复始,如同正弦函数一般起起伏伏。

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

阶段性的考试对于我们的终极目标——最后的中高考有什么作用呢?

之前我曾经反复强调过,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个评判标准,也不仅仅是给家长交差的素材,更不是为了那个成绩排名。

查漏补缺,更好的审视自身,在下一阶段改进、进步才是它的价值。

试卷中每一道题目的解决过程,不管是作对的题目,还是错题,都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既然试卷如此重要,那我们拿到试卷之后该干些什么呢?

肯定是听老师的讲评啊。

有些孩子对于自己作对的题目听起来比较敷衍,对于错题则比较重视。

这种态度无法全面的发挥试卷的查漏补缺作用。

因为哪怕这道题目你作对了,但是在对于这道题目的认知上,你做题的感受与老师的讲评是有区别的。

做题时要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正确的思路找出,写出正确答案。

老师讲评时则会着重讲解这道题目涉及到的知识、思想,对思路进行具体分析,甚至会一题多解或者进行变式。

分析的会更加全面。

很多时候你做对这道题目,并不代表你真的掌握全面了,此时老师的讲评就可以起到补漏的作用。

做对的题目如此,错题更是这样了,既然做错,本身就说明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欠缺——基础不牢、过程疏漏、思路欠缺......等等。

更要认真的听,在听的过程中查摆问题,先听明白做错的题的正确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学会标准的解题过程。

一般这个时候老师会结合每一道题目学生们做错的情况,指出这道题的易错点及其背后的原因,并点出难点,以及思路步骤的关键点,有时候甚至会再来一道类似的题目练习下。

如果老师没有这么做,也不代表就可以在课堂上放羊。

老师总是要把每一道题目的正确解法给讲出来的,会讲其背后的思路与分析过程,那么就需要学生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比对自己在做题时的思考路径,将核心提取出来,俗称的带着问题去听课

如果这道题你在解题时做一半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就有针对性的听老师讲解题思路更加有帮助;

如果这道题是你在解题时忽略了某个知识点、忘记了某个点,那么认真听老师讲评时对知识点的梳理则更有效果。

在听老师讲评试卷时,一定自己提前回顾、分析过试卷,结合自己的错因,有的放矢的听老师的讲评,这样才能把问题梳理清楚。

有些孩子有这样一个特点,考试之后立马忘光,对题的时候对答案毫无印象,看试卷的时候对自己当初考试时的思路也懵懵懂懂。

这个时候就需要强调演草纸的重要性了。

说实话,这方面我在学生时代做的不好,也的确吃了不少亏。

后来当了老师,痛定思痛,我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要求学生将演草纸折叠、分区、按题号书写、尽量书写规范、标出重点环节

交卷的时候,要求把演草纸一并上交

当时也有学生不理解,觉得我吹毛求疵。

我就和他们讲过,演草纸的规范与否反映了一个人对细节的关注程度,而考试则容不得一点点粗疏,这其实也是一种对心态的锻炼;

演草纸保留了最原始的解题过程,在考试之后反思、查摆问题时能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写得规范一点,方便查漏补缺。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漏”、“缺”,首先是指知识性错误——由于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比如以偏概全,比如混淆条件而出现的问题。

如果发现这些错误,我们的心态不应该是沮丧,而应该是欢欣鼓舞。

因为考试本身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此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下一次不再错,就避免了在中高考中因此而失分。

这是有益的!

既然有知识性错误,那就有非知识性错误——不是因为知识的疏漏而失分,而是因为格式、计算错误、誊写错误、审题错误等问题而丢分

之前很多家长、学生,对这一类错误的借口通常是“粗心”,解决办法就是“以后细心点”。

现在的家长、学生应该都不会有这种想法了吧。

非知识性错误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偶然,很多时候这种错误在同样的题目上不会复现,但是在历次考试中总是不缺的。

这种错误难以避免,但必须压缩到最低。

此时仍然需要去分析问题的根源,比如在计算过程中抄写数字经常出现错误,往往上一行的数到了下一行就换了。

那么就要思考,是当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是说因为书写潦草,导致在誊写时看错了?是不是因为缺少验算环节?还是说跳步太多,自己能力不够,在心算过程中出现了疏漏?是不是格式不符合规范?

有不少孩子在考后估分环节中,总是不够准,主要原因就是就是非知识性错误太多的缘故。

听完老师的讲评,自然轮到做错题集了!

那么我们还是要思考两个问题,做错题集四个字,哪个字是关键?做错题集是为了把错题漂漂亮亮的誊写在本子上,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吗?

第一个问题,做错题集,做字最关键

这个做字,一方面指的是要执行,坚持;另一方面指的是做的过程,这是我们整理错题最重要的核心,不是抄,而是整理错题的过程。

整理错题的过程,其实是反躬自省,纠正自己的思维错误、知识疏漏的过程。

此时你已经听过老师的讲评了。

那么首先可以将题目整理到本子上,使用何种方式无所谓

然后自己首先凭着听课的收获重新做一遍,看看这次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

同时注意发现自己在重做中的一些比较迟疑、不确定的地方,一些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

写完之后,将之前自己的发现圈出来,再圈出自己认为的易错点、重点、难点

在一些关键的步骤处重点标出,甚至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认识和总结

如果是知识性错误,可以在旁边再把知识点标注一番。

如果是思路问题,就要反思下为什么自己的思路和正确答案不同,自己当初为什么走错了路,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教训。

此时再做一遍,应该就比较顺畅了,而且记得也会比较清楚。

之后拿出来复习的时候,也不一定需要重做,大部分题目看一下自己的标记,基本上就能够回忆起来。

长此以往,问题自然会越来越少,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会越来越来越多,效果自然会在日后显现出来。

错题集重在坚持,重在过程中的思考,切记切记。

考试成绩有高有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优秀之处不仅仅是在成绩上,更是在事后如何对待试卷上。

有一个好的心态与习惯,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