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培 | 种星星
【往期回读】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那年的夏天特别热,每天晚上我都要到稻田里去挂灯,当我挂完灯扛着一根竹竿从田间回来时,如果邻家那个女孩还在门前纳凉,她总是眨着星星一样的大眼睛兴奋地叫道:“啊!种星星的哥哥回来了!”
其实我是骗她的,我哪有种星星的本事?
当年,我刚高中毕业,文革开始了,便回乡种地。那时农村已经开始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对于农药的配比,许多乡下人还不习惯,嫌麻烦,怕拿不准比例。于是生产队长常常请我帮助配农药。对于在县中学过高中数理化的我,这当然不是难事,我总是能按要求做得又快又好。慢慢地,我自然地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员,简称农技员。
我家乡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三代三化螟是水稻的主要虫害,猖獗的螟虫会造成水稻减产。于是在水稻抽穗前后,要根据螟虫的生命规律与天气,分几次准确喷洒农药。
有一段时间,上级领导很重视推广用物理方法防治三代三化螟的工作,我当然积极响应,因为与化学治虫相比,物理治虫方法既可以降低农药在粮食中的残留,让老百姓的饭碗更安全,又可以减少种田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当然,这项任务的具体实施工作又落到我的头上。
物理防治螟虫的原理,是根据飞蛾的趋光性,在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盏灯,灯的下方挖一个水塘,让前来扑火的飞蛾撞击灯罩后,落在水中淹死,达到灭虫的目的。
首先,我到大片水稻田里勘察,合理确定灭蛾灯的放置布局。然后,我开始建造水塘。为避免灯光被水稻挡住,灯的高度要高于水稻一尺左右,水塘中水面如果太低,离灯太远,飞蛾逃生的机会就多,因此必须抬高水塘的位置。这样,我就要先用泥土筑一个圆台,在圆台上开挖水塘。为防止水渗漏,我在水塘里铺上塑料布,再放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三根竹竿制成稳固的三脚架,在架子上挂一盏马灯,马灯有玻璃罩,不怕被风吹灭。
每天早晨,我要早早地起床,去田里将马灯一盏盏收回来,清理掉每个水塘里淹死的飞蛾。傍晚前,我要替每盏灯加满煤油,擦亮玻璃罩。晚饭后,我就用一根竹竿串起一二十个马灯,挑在肩上向黑暗的田野走去。然后,我要逐一检查三脚架的牢固程度和水塘中水量的多少,保证水位的适当高度,再挂上马灯。点亮马灯的一瞬间,千百只飞蛾射箭一样的飞来,一只只飞蛾咚咚咚地撞击灯罩后落下水中,其他飞蛾仍然前赴后继,毫不畏惧,那种飞蛾扑火的勇气,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一边怜悯着小生命的沉沦,一边感叹着物理灭虫的智慧。一次,当我将灭蛾灯全部安排停当,爬上灌溉渠上回首一望,一大片稻田里的灯光随风摇曳着,闪烁着,像天上的星星发出璀璨的光芒。再转身一看,朦胧的月光下,站着一高一矮两人,我立即走过去,原来是邻家女孩和她的奶奶。奶奶说:“小孙女太缠人,看到你挑着马灯下地,就一定要我带她过来看个究竟。到灌溉渠上,她便不敢再迈步,怕田埂上有蛇,只好站在高处远远地看着你点灯……”不等奶奶说完,女孩就迫不及待地抢着问:“大哥哥,这些漂亮的星星都是你种下的吗?”女孩仰着头问我,大眼睛如同闪亮的星星,天真而又美丽。“哦,我为你种下小星星,很快就会和你一起长大的!”我料定她不懂物理治虫的道理,便顺着她的意思回答。“真好,我有了一个会种星星的大哥哥!”她自豪地仰着头嚷嚷。说话间,我陪着祖孙俩慢慢走回村子。
几年后,我成了村小的民办教师,当一年级班主任,教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每当我看到教室里忽闪着几十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黑板和老师的时候,就想到浩瀚天空里璀璨的星星。啊,我现在真的成了种星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