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可算洗白了!
医护行业一定当仁不让。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片莹白+射灯,充满未来感装修的医院。
也能看到一天到晚无事可干,只能发发花痴做瑜伽的急诊科医生。
走进手术室,更有医生手比脑子快,抓着无菌服就扯。
扯完一看,手套忘戴了。
要不说医护工作者惨呢。
百度问诊的谣言没处理完,还得给国产剧的任性擦屁股。
辟谣来辟谣去的,观众也闹心。
还不如看医疗纪录片呢,故事更真实,场面更生猛。
不过,医院人情冷暖的场景太现实,也就不适合轻易探讨对错。
我们依然需要一些戏剧化的故事,去接近那个离生死最近的地方。
也许这部剧,可以做到——
《星空下的仁医》
它来了它来了,TVB带着它的职场剧又来了!
尽管近几年,某些经典的续集拍的一塌糊涂。
但这部剧,总算让我们看到了TVB职业剧曾经的风采。
再看演员表,主演:郑嘉颖+马国明+钟嘉欣。
整一个大写的“稳”字!
当然,演员和出品只是拉高期待值。
真正的“稳”,还是要靠专业性托底。
看过这样的剧吗?
每一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手术室内。
镜头一边给到医生吐出一串串专业词汇。
一边单列出一个小框展示手术过程。
切开皮肤、剪断血管、锯开骨头……
所有手术可能会碰上的场景,一点没藏着掖着。
配合上医生的讲解,仿佛在看医学院教学视频。
(用不上的知识又增加了√)
虽然给内脏器官调低了饱和度,看上去不会过于血腥。
但这种直白的镜头,依然让人忍不住惊叹:
我先吐了你随意。
手术真实,是道具到位。
人物高光,就需要“突发状况”来展现。
开场,就是车祸现场,有受伤小孩需要急救。
男主之一况从昕(马国明饰)迅速上前。
先掀开衣服,用手指感知孩子的胸腔是否起伏。
再从孩子的吸氧情况判断出呼吸道被浓烟堵塞。
无法呼吸,这样根本等不到送去医院。
他当机立断,要在路边做一场“环甲膜切开术”。
紧急救援可以提供管道和呼吸器,但身边并没有干净的刀具。
况从昕迅速扫过周围店铺,直冲小卖部买下一把美工刀。
他要用美工刀做手术。
消毒、定点、划开、顶出足以插管的宽度。
极具冲击力的一幕,在他的冷静行动下显得无比有说服力。
短短几个镜头,没有声嘶力竭地营造紧张氛围。
却把事件的争分夺秒,和主角的医术高超同步展现了出来。
打从一开始,这剧就想让观众跟着屏息凝神。
类似的剧情常有出现。
另一场戏。
患有血友病的男孩伤口突然开裂。
血压迅速下降,脉搏陡然加快。
而血友病会导致凝血功能变差,伤口流血根本止不住。
情况危急,医院的手术室却全被占用。
实习医生们一边止血一边焦急讨论方法时。
另一男主许甘枫(郑嘉颖饰)神兵天降。
人还没走到,指令先下达:
准备输血,去借台止血仪过来!
有人迟疑,病房没消毒……能做手术吗?
许甘枫大声呵斥:
别愣着,快去!
然后自己穿衣、拉帘,开始手术,一气呵成。
够爽吗?
医疗剧必备的紧张感,有了。
力挽狂澜的冷静医生,也有了。
更别说,手术结束后,还有前辈对后辈的关怀教导。
虽然算不上偶像剧。
但这种略开金手指的爽剧呈现,让屏幕外的我们瞬间星星眼:
好有安全感,好帅啊!
说到这里,不得不拉踩一下大陆医疗剧。
同样是想给主角戴光环。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里。
为了表现男主是个长得帅业务强的优质外科医生。
先是给他安排了连续工作36小时后还能精神奕奕上班的情节。
再让女主女二轮流上班发花痴、下班抢独处。
最后还要给其他同事降降智,在手术室围观救人、疯狂吹捧。
你,被迷倒在他的白大褂下了吗?
其实,刻画一个相对完美的主角并不是不能碰的雷点。
我们想看到的真实感,并不是说一定要与现实一致。
而是不要忽视对主角“缺点”的塑造。
平面毫无波澜,曲面才有弧光。
你说,《星空下的仁医》里。
两个男主不仅年轻帅气头发茂密,技术水平还数一数二,很真实吗?
当然不。
但它之所以不会让人出戏。
靠的就是主角身上那点不完美。
二十年前,况从昕和许甘枫同为安妮医院的实习医生,也是彼此最亲密的好友。
但一次手术,导师为了实验新型微创技术,失误害死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女孩。
这起事故因为女孩没有家人追究,而被隐瞒下来。
年少轻狂的许甘枫眼里揉不得沙子,向上举报却碰了壁。
而况从昕则为了留下,选择明哲保身。
因为这个选择,两人大吵一架,从此分道扬镳。
况从昕坏吗?
从道德层面上来讲,他包庇导师害死生命,称得上是人生污点。
但,在当年,他始终没有停下为女孩做心脏复苏的手。
在后来,他也靠着自己的处事态度,在医学界立足脚跟。
也有资本提出,要为儿科争取到一整座大楼,建立全亚洲最好的儿科中心。
一边是为某一条生命寻求公道。
另一边是等待机会拯救更多生命。
哪一种更值得?
经典的“电车难题”,许甘枫和况从昕做出了不同选择。
派爷无意评判对错,却也从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故事背景中。
感受到了熟悉的矛盾与纠结。
人设可能不够真实,但《仁医》抓住了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困境。
也因此,拥有了“真实感”。
再一点,是用细节赋予了角色温情。
也许是因为儿科医生的题材,《仁医》本身就自带温情属性。
小一点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死亡与分离。
疾病对他们最大的影响,就是要接受很痛的打针和很难吃的药。
儿科医生既需要快准狠地解决问题。
也要时刻揣着一堆贴纸哄人。
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胡须医生”许甘枫。
甚至连手术帽都印满了小熊印花。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呢?
对自己的病症模模糊糊有个感受。
父母越瞒着,越觉得自己时日无多,心态直接崩盘。
儿科医生们又得点亮“心理医生”属性。
力图帮他们重新找回希望。
儿科不讨喜。
在刚来实习的年轻医生眼里,儿科比不上眼科、牙科赚钱,也没有外科、骨科有挑战性。
碰上难缠的或者没有自理能力的小孩,简直要崩溃。
所以历经三代,一幢儿科大楼还是没能建起来。
有个镜头。
况从昕经过电梯旁的楼号标牌。
很自然地上前擦掉了上面的一点污渍。
这是一个医生对自己职业表现出的含蓄的爱。
越生活化,越动人。
因为相信了他们对儿科的爱。
所以后来他们组成团队,在星空下大声说出理想时。
我们也深受触动。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职业剧。
里面的爱情戏份加在一起都没超过半小时。
但用饼干摆出星宿图案的浪漫,很多爱情剧也比不上。
它把更多的篇幅用在了讲述友谊、团队上。
尽管故事发生在医院,却不用苦难刺激泪点。
而是传递出令人动容的希望。
有一场手术。
台风夜,一个妈妈抱着孩子倒在路边。
孩子送来医院抢救,才得知是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上满是疤痕,阻碍血液流动,本就毫无希望。
台风还吹断了附近的电缆,让手术室内突然陷入黑暗。
有人发出短暂的惊呼声。
但很快,应急灯亮起,手电打开。
做手术的医生连轴转十几个小时突然晕倒,也马上有值班医生顶上。
没有人愿意放弃。
手术室外,年轻的实习医生放弃回家,主动留守。
无需交代,就推来备用发电机。
设备条件是维持住了,小孩的情况却依旧棘手。
不依靠体外循环机,女孩的心脏就没法跳动。
没有人可以一辈子靠着机器活。
手术中止,主刀医生章以芯在休息室落泪。
但擦干眼泪,她还是想继续尝试。
放手一搏,尝试切除心脏上的疤痕。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奇迹。
咚咚——咚咚——
看,它重新跳起来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派爷想到了前段时间,河南洪灾时的一张图。
暴雨导致停电,产科的医生护士们打着备用灯进行手术。
最后成功接生。
灯光幽暗,希望长明。
无论是在剧里,还是现实中。
拯救生命,都是医护故事最重要的主题。
派爷也希望,内陆医疗剧也可以学着《仁医》这样。
别觉得太现实就没人看,所以把医生塑造成万人迷霸总。
戏剧化与真实感从来都不对立。
只在于你有没有想过,真实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