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在疡科临床的运用体会!

皂角刺,亦称老角针,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其味辛性温,入肝胃二经。历代医家均认为它具有消肿溃脓,祛风杀虫之功,可用于治疗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以及麻风、疮癣等疾。

近代有的医家还提出了使用的注意事项,即凡是痈疽已溃及怀孕妇女均忌服用。但是据我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本品辛散性强,善通经活血,药力能直达病所,是一味具有温通消结功能的动药,故对于痈疡、疮毒,脓未成者能消散,脓成则能溃破,即使脓汁淋漓或癥积顽疾,也能达到缓化渐消的目的。现举案三则如下。

一、外疡久不收敛

陆xx,男,53岁,缝纫工。1970年9月26日初诊。

患者今春在上海市嘉定县做缝纫工作,于2月下旬某晚突然病急性阑尾炎,而至该地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半月后出院。回家不久,因穿新布衬裤时不慎擦破切口表皮,引起创口感染,虽经中西药物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进入我院住院治疗时,患处漫肿坚硬,疮面范围约10x6厘米,溃烂的疮口呈缸口形,肉色暗红,满布腐肉,脓液粘白,夹杂血水流出,经过多种抗生素治疗将近3个月,疗效仍不显,乃邀我会诊。

诊得脉象弦缓,舌质淡红、苔布薄白,寒热阵作,疮口隐痛,脓血夹杂,胃纳减,精神萎。此乃湿热蕴结,瘀血凝滞经络,正虚邪盛,脓毒不易外达所致。治宜扶正托毒,清热消肿。

处方:

1.鲜皂角针1500克。每次50克,每日3次,加清水煎服,连服10天。

2.生绵芪、连翘、生苡仁各15克,生白术6克,太子参、炒当归、赤白芍、蒲公英、金银花各10克,生甘草4克。10剂。

上药服过3剂后,患者寒热已不再发作,疮口肿胀渐消,脓液减少,腐肉亦渐脱落。一周后,久延半年不愈的创口感染竟告愈合。

按:本例患者创口感染久不收敛达半年左右,疮口的肌肉形成缸口,肉色暗红,僵硬隐痛,纳少神萎,畏寒等,皆属阳气虚亏,不能托毒外达,而有内陷趋势。舌质淡红,属于血虚。惟发热、脓粘,则属于阳证热证的征象。因脓毒瘀血与湿热交互凝滞,经络壅阻不通,不通则痛,是为实证。同时气血不足,是为本虚;湿热瘀毒尚盛,是为标实。

本病例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是以用药取功擅消散、破坚排毒的鲜皂角刺为主药。同时,选用《医宗金鉴》的加减托里消毒散为辅助药,方中参、芪、术益气托毒,归、芍养血行血,银、翘、蒲公英清热解毒,生苡仁清热利湿,生甘草泻火解毒。主辅配合,功效相得益彰。本例在服用中药时,停用任何西药。

二、纤维瘤

汪xx,女,58岁,退休工人。1970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发现两侧臀部浅层皮下似弹丸大小的肿块3枚,右肘旁肿块1枚,已有3个月。曾赴上海市瑞金医院检查,确诊为纤维瘤,建议手术切除。患者胆怯,回家后即来院中医门诊。

检查:右侧臀部肿块2枚,左侧1枚;右肘后方亦见1枚,共计4枚。患处皮色不变,肿块均呈圆形,质坚硬,推之可以移动,无压痛。余无任何不适。诊脉弦滑,舌苔薄白。所患结块4枚,方书所谓痰核类疾病。此系素体本元不足,风火挟痰瘀互结流聚而成。拟用祛风消痰,解毒软坚,养血活血法以消之。

处方:皂角刺15克,川桂枝5克,连翘18克,白蒺藜(炒去刺)、陈胆星、白金丸(包)、蒲公英、紫地丁、白芥子(炒研)、炒当归、赤芍、生地各10克,煅牡蛎30克。

上方连服10剂,结块即缩小。继服10剂,结块完全消失。1972年及1974年随访2次,一切如常人。

按:本例纤维瘤,属祖国医学痰核类范畴。块质坚硬,脉象弦滑,当为实证。故用皂角刺攻坚散结为主药,佐以桂枝、白蒺藜疏风活血,连翘清火散结;又用白芥子行滞消痰,拔毒消肿;白金丸、胆南星软坚消痰;并用蒲公英、紫地丁清热解毒,当归、生地、赤芍养血活血;牡蛎软坚化痰。患者服药兼旬,克奏奇功。

三、下肢溃疡

王xx,男,61岁,农民。1969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下肢湿疹史,10天前因下水田劳作,右胫出现湿疹,搔痒抓破皮肤而感染,整个右下腿至足背处红肿,皮肤既痒又痛。6天后皮破肌肉腐烂,肉色暗红,流出脓滋水甚多。始用西药治疗无效,乃改用鲜皂角刺1000克,每次50克,每日3次,清水煎服。连服3天后,足胫肿退,脓液减少,溃疡逐渐向愈,1周后腐脱新生而告恢复。

按:本例患者生于小腿胫骨部位的溃疡,方书称为“臁疮”。在小腿外侧的名“外臁疮”,内侧的名“内臁疮”。忆及先业师徐效成说过:外臁疮属阳证“易治”,内臁疮属阴症“难瘥”。本例整个小腿溃烂,肿至脚背,为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同时受邪,病因系湿热结聚,局部气血壅滞所致,属于实证。以往一般用萆薢渗湿汤、三妙丸等方治疗,收效不甚满意;而内服单味皂角刺能贯通经络,消肿解毒,直达病所,可获佳效。

小结

以上述治愈病例来看,皂角刺的功用并非仅仅局限于痈肿初起及脓成未溃阶段,而“脓溃勿服”的告诫经验似亦可商。观皂角刺辛温无毒,善能穿透肿毒,尤能解毒,破坚削积,消肿排脓,长于治疗奇疡、恶疮。我曾用皂角刺配合清胃养阴、流气活血软坚法,治愈过一例腹腔肿瘤,故在临床上如果遇到肿瘤病人,无论其性质良恶,建议适当应用一些皂角刺,发挥其消痈肿、破癥积之专长,毋使其良药埋没,良方失传。(赵振民)

(0)

相关推荐

  • 红升丹临证运用

    红升丹临证运用:     红升丹系中医外用药.临床常用的有九一丹.八二丹.七 三丹.五五丹等.笔者临床中经常将其用于治疗外科难治症. 屡屡取得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乳痈案:     刘某.女 ...

  • 《证治准绳·疡医》针烙(十)

    凡用针烙,先察痈疽之浅深,及脓未成已成.高阜而软者,发于血脉:肿平而坚者,发于筋脉:皮色不相辨者,发于骨髓.高阜而浅者,用铍针开之.疽始生白粒,便可消退,渐长如蜂窠者,寻初起白粒上烙,及四围烙四五处, ...

  • 皂角刺在疡科临床的运用体会:下肢溃疡

    皂角刺在疡科临床的运用体会 作者/赵振民 皂角刺,亦称老角针,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其味辛性温,入肝胃二经.历代医家均认为它具有消肿溃脓,祛风杀虫之功,可用于治疗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以及麻风.疮癣等 ...

  • 皂角刺在疡科临床的运用体会:纤维瘤

    作者/赵振民 皂角刺,亦称老角针,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其味辛性温,入肝胃二经.历代医家均认为它具有消肿溃脓,祛风杀虫之功,可用于治疗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以及麻风.疮癣等疾. 近代有的医家还提出了使 ...

  • 皂角刺在疡科临床的运用体会:外疡久不收敛

    皂角刺在疡科临床的运用体会 作者/赵振民 皂角刺,亦称老角针,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其味辛性温,入肝胃二经.历代医家均认为它具有消肿溃脓,祛风杀虫之功,可用于治疗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以及麻风.疮癣等 ...

  • 皂角刺在疡科临床的运用体会

    导读:皂角刺辛散性强,善通经活血,药力能直达病所,是一味具有温通消结功能的动药,故对于疡科.妇科疾病,脓未成者能消散,脓成则能溃破,即使脓汁淋漓或癥积顽疾,也能达到缓化渐消的目的.这么好的一味药,快去 ...

  • 皂角刺在疡科、妇科有大用

    中医书友会第1738期 I导读:皂角刺辛散性强,善通经活血,药力能直达病所,是一味具有温通消结功能的动药,故对于疡科.妇科疾病,脓未成者能消散,脓成则能溃破,即使脓汁淋漓或癥积顽疾,也能达到缓化渐消的 ...

  • 《疡科心得集》-辨发背搭手阴阳虚实异证同治论

    发背.搭手之为疡重矣,其证各异,而治则同揆也,故合而论之.发背者,发于脊中,属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其证有上中下之分.伤于肺,则发于上,在天柱骨下:伤于心与肝,则发于中,为对心发:伤于脾与肾,则发于下, ...

  • 跟诊倪海厦学习临床技术心得体会

    日期:2021-01-16 21:11:17 来源:倪海厦 每当读到此类跟随名师学习的文章,总是心潮彭湃,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有此机会?有句话说"不是好老师难找,而首先是自己不是好学生&quo ...

  • 疡科选粹 八卷 陈文治辑 缪希雍参校

    中医,医学类书籍 905m 651页 疡科选粹

  • 外敷药在中医伤科临床中的应用(3)

    桃花散 桃仁100g           红花100g           土鳖50g          枳壳100g 这个桃花散,就是桃仁红花为主,然后加土鳖.枳壳.它主要作用就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