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一件趁手的兵器吧! ——枪||玄派资料库
十八般武器,我们说了刀和剑。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枪:
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
结构
枪的构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组成:枪刃、枪杆、其余部分为枪缨和枪纂,分别有不同的用处。
枪头:也称枪尖。
是枪杆一头的短刃,为杀人的利器,和短剑匕首之类的短刃武器相似。
多用于刺击和劈斩,刃越锋利,劈斩威力越强,头越尖锐,刺击威力更大。枪尖为钢铁制,其形如柳叶者名柳叶枪尖,其形如鸭嘴名鸭嘴枪尖,也有三棱枪尖的名三棱透甲锥。
而“刃”有刀剑之分,也有短刀和短剑之别。
枪头上似剑的短刃尖锐且锋利,刺击和横扫都很占优势,不但是横竖都可伤人,还可旋转挥动攻击,投枪攻击。
而长柄加大刀的兵器则是偃月刀类型的兵刃。
枪杆:
枪的组成部分。枪杆多用木制之,椆木最佳,合木软轻次之,白蜡杆更次之。
枪杆后端要粗及盈地,愈向枪头愈细,枪杆要直而不曲,细而不软。
长度一般在一丈以上左右,是枪的把手。
杆子主要用于手抓以及格挡敌人打来的兵器,同时还能作为棍子打人,投飞枪。现如今为练习用的皆为白蜡木杆。白蜡木杆以直而无疤,上细下粗者为佳。
实战用的长枪,除了枪缨以外全硬,枪杆子都是由金属制成,包括金属尖头,虽有空心铁杆,但也重则不轻,以前枪铁是实心,整体材质非常牢固坚硬,在实战过程中不易被敌人的兵刃斩断,耐打耐砍,抗重击,实战性极高,枪刃锐利尖锋,可在战场上尽情发挥攻击。
枪缨:
枪缨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之,现常以纱、丝制之,多为红色。
也称红缨,缨穗,早先为白缨,安系刃杆之间,它的主要用处是为了防止枪头上的血液流到杆子上,所以还称“血避”。也有无缨枪。
枪纂:
枪尾部分,根尾底部的小尖头,一般为尖锐的锥形,枪根部的尾尖可刺击,也可扎入土沙里把枪固定在地上,有些长枪无纂。
用法
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
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
武将可骑战马冲锋刺敌,或下马步战。
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现今尚有岳家枪法。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基本动作以拦、拿、扎为主,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语:“年棍,月刀,久练枪”。
枪法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
单扎、对扎的训练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与表演的效果。
拦、拿枪法,是挡拨防御之法,动作绕圈不宜大,防对方兵乘虚而入。此外,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等,都是枪术常用方法,要求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
如果有详细了解枪法的需要,可去找找B站视频,比文字要更直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