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海宁老家当农民,苦等金庸72年未得一见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武侠作家金庸以94岁高龄离世。
金庸出身“海宁查家”,这个家族曾经十分显赫,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之称。
即使到了近代,也出了金庸和穆旦两位大文豪。金庸原名查良镛,穆旦原名查良铮,他们是同族兄弟。
金庸不仅本家兄弟众多,亲兄弟也不少。他的父亲查枢卿娶过两任妻子,与第一任妻子生下了五子二女,与第二任妻子生下了四子二女,所以金庸有8个亲兄弟以及4个亲姐妹(包括同父异母的弟妹)。
查家的13个孩子成年后各奔东西,唯有七弟查良楠留在老家务农,守着老宅“赫山房”(即金庸旧居)。
但奇怪的是,作为金庸同父异母的弟弟,查良楠却只在3岁半时见过二哥金庸一面,此后的72年间,他苦苦等待金庸回老家相聚,却始终未能如愿,直到3年前金庸离世,这个愿望彻底沦为泡影。
金庸是传统文人,像他这样的人应该对“宗族”非常重视才对。查良楠和他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却是同一个父亲,传承的都是查家的香火。
成名后的金庸,也曾五次来到浙江,可他为什么宁愿“五过家门而不入”,也不愿意回到出生的老家看一看,跟弟弟查良楠打个照面呢?
要说这里面没有隐情,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13岁离家,22岁返家,从此再未踏入过家门
金庸的生母叫徐䘵,是查枢卿的第一任妻子,育有5子2女,分别是:查良铿、查良镛(金庸)、查良浩、查良栋、查良钰以及查良璇、查良琇。
金庸的继母叫顾秀英,她本是徐禄从娘家带过来的丫鬟,徐禄去世后,被“主人”查枢卿娶作填房,并生下4子2女,分别是:查良铖、查良楠、查良斌、查良根以及查良琪、查良珉。
不难看出,金庸在大房里排行第二,查良楠在二房里也同样排行第二。但他们毕竟是亲兄弟,论排行时查良楠还是把金庸看作二哥,自己则作为七弟,按照当地的习惯,金庸可以叫他“六毛弟”。
1937年,受时局影响,13岁的金庸离开老家海宁,不久之后,他的生母徐禄在逃难途中去世。
1943年,查良楠出生,此时金庸已经19岁,且仍在外漂泊。作为二哥,七弟出生时他并不在家,自然也没有见到弟弟查良楠的面。
直到1946年7月,已经3岁半的查良楠才第一次见到二哥金庸,这也是兄弟俩唯一一次见面。
金庸那次回家是为了取一件重要的东西,临别时,他曾拉着继母顾秀英的手说:“我就在杭州谋生,杭州离家近,我会经常回来的,你一定要照顾好这个家,我还等着跟你一起吃糖炒年糕呢。”
顾秀英虽然是金庸的继母,却只比他年长几岁。金庸小的时候,顾秀英还只是查家的下人,像古代丫鬟伺候少爷一样伺候着金庸。
那段时间,金庸把顾秀英喊作“姐姐”,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玩耍,天晴时就手拉手去野外踏青,捉蝴蝶,下雨天金庸就趴在顾秀英的背上合打一把雨伞。
可以说,抛开地位差异不谈,顾秀英更像是金庸的“青梅竹马”,但自从嫁给查枢卿后,“大姐姐”顾秀英就晋升为继母了,他们再也不能像童年那样随意嬉戏打闹,说话时也多了几分尴尬。
1946年7月的那次返家,是金庸13岁离家后第一次回到老家,也是最后一次。他虽然答应顾秀英会常回来看看,却并未兑现,所以在弟弟查良楠的印象中,二哥金庸始终只有一个模糊的身影,毕竟他们只见过一面,而当时他又只有3岁半。
晚年接受采访时,查良楠甚至这么说:“那次并不算见到二哥,因为我太小,已经记不清了。”
金庸年轻时曾在杭州待过好几年,甚至还娶了当地一个叫杜治芬的女孩为妻。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杭州离海宁很近”,可他为什么始终不回家看看,以至于令弟弟查良楠抱憾一生呢?
五过家门而不入,查良楠:哥哥怪我们没有保护好爸爸
2018年金庸去世后,75岁的查良楠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自己还是从女婿那里听到的噩耗,而女婿则是从手机上看到的。
也就是说,作为金庸的亲弟弟,查良楠知道兄长离世比大多数网友还要晚,这也从侧面说明兄弟二人联系不多。
查家曾是旺族,但新中国成立后,金庸和查良楠的父亲查枢卿被评为地主,还遭到了处决,导致家道败落。
最艰难的时候,查良楠的母亲顾秀英不得不将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送给别人抚养,还偷偷卖掉了查家的几处祖产以补贴家用。
当时她需要抚养自己剩下的4个子女,以及为查枢卿与第一任妻子徐禄所生的4个年幼子女提供学费。
同一时期的金庸,日子过得其实也不怎么好,当时他已经在香港闯荡事业,刚刚与第一任妻子杜治芬离婚,几年后,才结识了第二任妻子朱玫。
父亲的死,金庸是许多年以后才知道的,有一次接受采访,他曾说“对于父亲的死,我当然很悲伤,却并未怀恨在心,这是动荡时代中难以避免的悲剧。”
可在查良楠看来,正是因为父亲的离世,让金庸对家乡以及亲人产生了恨意,他恨继母和弟弟妹妹们没有保护好父亲,所以才会始终拒绝踏进祖宅的大门,拒绝见亲弟弟查良楠一面。
这种猜测有没有道理呢?恐怕是很牵强的。因为金庸虽然“拒见”查良楠,也跟他较少来往,跟其他的兄弟姐妹却来往甚多。
比如大哥查良铿,金庸就曾多次与他相聚,比他小一岁的妹妹查良琇也对二哥金庸印象颇深,定居在上海的三弟查良浩则跟金庸一起吃过好几次饭。
如果说金庸是因为“怨恨亲人没有保护好父亲”才拒回老家、拒见弟弟的话,那他显然更应该怨恨那些年长的兄弟姐妹,而不是父亲去世时只有8岁的七弟查良楠。
真正的原因其实不难想象,查良楠虽然是金庸的亲兄弟,却不是一个母亲生的。而金庸自己的同母兄弟姐妹就已多达6个,他们的年纪也相差不大,不论从血缘还是成长经历来看,感情肯定更深,所以金庸跟同母的几个手足经常相聚,却对异母的手足比较冷淡,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要说金庸对异母弟弟一点感情也没,倒也不符合实情。据查良楠回忆,90年代他家盖楼房时,金庸曾专门打了几万块钱给他。
90年代的几万块已经足够盖一栋两三层的小楼了,所以实际上,查良楠现在住的楼房,还是二哥金庸出资修建的。
能够帮到这个份上,足见金庸仍然认他这个弟弟,只不过与同母的几个手足相比,重要性不那么强罢了。
1981年,金庸曾得到中央高层的接见,也就是那一年,查良楠才知道大名鼎鼎的武侠作家居然就是自己的二哥。
从那时起,他便苦苦等待二哥金庸回老家看看,可惜直到1989年母亲顾秀英去世,他都没有如愿。
顾秀英弥留之际,曾特意把查良楠叫过去,对他说:“不要离开老屋,等你二哥回来……”
母亲的遗言查良楠始终记在心里,所以哪怕后来祖宅破败了,他也不顾女儿、侄子们的劝告,仍然和妻子坚持住在里面,因为他一直期待着有一天,金庸能够衣锦还乡,回到这个尚有温度的老家。
可惜这一天没有到来,而且永远也不会到来了。
据查良楠回忆,他跟二哥金庸最有可能相聚是在1992年的12月。那年冬天,金庸突然访问老家海宁,还造访了曾经就读过的小学,并与部分老师和同学合影留恋。
得知消息后,查良楠兴奋异常,赶紧拉着老伴把老宅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
可惜金庸去完小学后,径直回到了下榻的酒店,仿佛忘了自己在海宁袁花镇的老家“赫山房”。
查良楠从早上等到晚上,脸上的神情也从欣喜转为失落,他知道哥哥不会来了,尽管白天还曾出现在袁花镇上,兄弟俩就这么“擦肩而过”。
1996年,金庸还曾陪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去海宁盐官观潮,那里离老家“赫山房”也只有区区15公里,可惜金庸仍然没有回来。
一直等不来二哥的查良楠也曾尝试着给金庸写信,断断续续也收到了几封回信,但回信的内容大多很简短,而且主要是问父母当年的事。渐渐地,查良楠跟金庸连书信来往也很少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金庸曾先后5次到访浙江,每一次都到过离祖宅“赫山房”不远的地方,但他始终未踏进祖宅一步。
某次接受媒体采访,金庸也曾间接回应过这个问题,他说祖宅虽然被挂上了“金庸旧居”的名号,却不属于他一个人,而是查家所有子孙的,不能因为他出名了,就把其他人从祖宅里赶出去。
从这番回应来看,金庸始终拒回老家,可能也是不想把动静搞得太大,更不愿意接受把祖宅挂在他一人名下的行为。
查良楠自己虽然在3岁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二哥金庸,他的小女儿查婉敏却见过二伯一面。
那是1998年,16岁的查婉敏作为嘉兴代表团去香港采访,趁机去了二伯金庸家作客。
在金庸的大宅子里,查婉敏瞅准时机故意问了一句:“二伯,您可以回老家看看啊,爸爸妈妈都盼着呢,我和姐姐也盼着呢。”
金庸听了半晌不语,过了良久才幽幽地回了一句:“我去了住哪里呢?”
乖巧的查婉敏察觉出气氛不对,金庸显然不是担心自己回去后没地方住,而是在说老家已经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东西了,所以查婉敏没有回应,伯侄二人彼此心照不宣。
几年后,查良楠的大女儿查出脑瘤,心急如焚的他找到异母姐姐查良琇,希望通过她联系到金庸,再托金庸的关系找大夫给女儿治病,但始终没有下文。几个月后,查良楠的大女儿不治身亡。
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非议,镇上的许多人都觉得金庸太过绝情,亲侄女得病,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不过查良楠却没有因此而怨恨二哥,对于大女儿的死,他只有遗憾,而对于二哥,他始终跟之前一样,迫切地想要见上一面。
但这个愿望最终随着金庸的去世而彻底破灭了,听到二哥离世的那一刻,查良楠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跟金庸几乎没有交集,然而血浓于水,不管金庸如何待他,他们都是同出一父的亲兄弟。
金庸去世后,查良楠接受采访,他说自己没有接到香港那边叫他去参加葬礼的通知。如果对方不联系自己,他也不会贸然造访,即使这样会使自己抱憾终生。
查良楠最终没有去香港,他和苦等72年的兄长金庸从此阴阳两隔。
如今又是3年过去了,78岁的查良楠仍然在海宁老家守着祖宅“赫山房”,他想要见金庸一面的愿望,也只有等到百年之后,下了地府才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