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戏迷利用京剧唱谱注意几个问题

去票房玩,常听一些新老戏友唱的唱段其板眼、节奏、唱词全对,可就是听着味儿不对。要有京剧味儿除了板眼、节奏要注意以外,还有许多应当注意的事情,比如:吐字、字韵、情绪及变化、抑扬顿挫等等。以上这些大多数老戏友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我想结合以上各方面说一个不太被人们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手中的京剧谱子。

现在除了一些(并非全部)年龄大的不太识谱以外,多数戏迷在学唱京剧段子时就想找一个对应唱段的谱子作为学唱时的参考。京剧谱子分为伴奏谱和唱谱,我们这里只说唱腔谱。一般来说,找到一个对应唱段的谱子也不是很容易。实际上每一位演唱者(这里指被戏友们视为角儿者,即学唱对象)即使演唱同一段唱腔,他们的实际发音与谱子特别是在细节上并非是完全一致的。从总轮廓来说,应当严格按照音符的顺序发音,但是京剧谱子与演员的实际发音并不绝对一一对应。如果我们稍加注意会发现,这些音符往往仅仅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一个有标志性的过渡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京剧唱谱的每一个音符像对待歌曲的谱子一样那么严格。

歌曲的谱子是作曲家编排的音符顺序和节奏。歌曲的唱谱是要求演唱者严格遵循的,他甚至标注了必须遵循的调式、速度、包括每一个装饰点音符(当然歌曲的谱子创作者在创作时也要试唱),这个谱子就是这首歌的发音“圣旨”。更简单的说那唱歌的音符变化陡度较大,变化近似于阶梯型的变化。

而京剧的唱谱却往往是演唱者唱出来之后由他人记录下来的。而京剧的唱腔是根据剧情创作唱词,按照演唱者的理解选取不同的板式,按照中州字湖广韵的字韵吐字、选择音符的高低。又由于京剧一般是故事性的陈述,因此要用“说”的语气来唱(这也是“千斤道白四两唱”的缘故),因此唱每一个字所用的音符严格的说就只能是叙述中的标志性过渡音之一。因此,京剧的音符变化大多不是陡度较大的阶梯型的变化,只有在表达感情的类如拖腔、跺板、散板时发音往往有(也并非全部)阶梯式的,而大多数陈述性唱段、唱句的音符的转变往往是随语言形式渐变滑音过渡,可以比喻为类正弦型(仅作“渐变”的比喻变化陡度较小)。比如在言菊朋唱的《法门寺》“眉坞县”这一段头一句唱到“心神不稳”的“稳”字的拖音就是表达一种感慨心情,在第三四五拍的3、5、2是分别断开的阶梯式的,最后的“2”长拖音也是独立的阶梯型发音。但对于这句唱中的其他音符转变全都是渐变滑音过渡。跺板和散板的例子较多,但在数量上仍是少数这里就不多说了。

例如,大家熟悉的借东风“习天书”,如果您吧“天”后面的拖腔和“书”后面的拖腔严格按谱子上的音符音准唱出较大陡度的变化,再按照渐变方式唱会有明显的感性区别。特别是京剧在吐字上有时要切分音,在切分时有时音高同时又发生变化,例如在范进中举中“秋风”唱段一开始“秋”字由尖字的“ci”“yi”到“ou”过程就是一个滑音变化的过程,这一语气式滑音变化使得范进在秋风中无奈忍饥寒的形象立体化。如果按大陡度阶梯式的变化您会有明显的进行曲感觉,味道就会大大丧失。再比如卧龙吊孝“见灵堂”中“见”和“堂”后面的腔,只有滑音过渡各音符才能产生哭腔的感觉,否则会是不伦不类的“歌”声等等.......

另一方面,京剧谱子一般不是演唱者自己记的。“最正规的”恐怕就是一些现代新编历史剧或现代戏,他的谱子有些是由创作集体确定以集体名义发布。这种“最正规”的谱子仍然只能反映唱腔的主旋律。演唱者临场的发挥、不同派别特色的细节表现仍不可能在谱子上表现完整。更多的谱子来源是他人“记谱”,即由第三人或琴师或爱好者戏迷自己根据录音所做的记录谱。这种谱子更是区别极大。如果分门别类恐怕是五花八门。这里分:不少老京剧前辈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记录;不同水平琴师的记谱;不同水平戏迷票友的记谱;对同一唱段不同派别的记谱;对同一派别不同演唱者的记谱;对同一演唱者同一唱段却不同时期的不同场次的记谱。由于临场发挥的不同记谱都会有差异。即使是比较高水平的记谱对于同一演唱者的记谱都会有一定区别.京剧中各不同演唱者的细节上的各装饰音,在谱子上有时是不标注甚至很难标注的。比如有的地方在腔的开始或尾部下拖或上翘一个低或高一两度音,或在拖腔中有细小波动;像琴师在京胡上的上下滑音和揉弦一样迅速而干脆,这种音就很难标注或者不标注,有时我们会发现同一唱句的某一音符两个记谱人会用不同的方法、符号标注。这种音往往是一般初学者不太注意,然而又可能是某种特色的标志。

例如梅派唱腔中在后面常有下滑小拖音,唱谱上可能就不标注。言派的一些唱腔中也有小的上翘和波动音,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效果。又比如,我这里有言派艺术研究会内部出版的《言菊朋唱腔全集》由贾钟生先生记谱,还有正式出版物《言派唱腔琴谱集》其琴谱是由周贝来先生记谱。这两个谱子集都对言菊朋的某些同一唱腔录音进行了记谱,显然是有区别的。

文昭关 言菊朋 - 京剧艺术大师言菊朋

仅举一例:在《文昭关》唱段“一轮明月”中“窗”字的第一拍发音在周贝来谱中记的是3,而在贾钟生先生谱中是两个八分音符33,而且前一个3有前依音32。那么唱的时候如果拿着周贝来的谱子就不唱前依音吗?恐怕不行。因为这也许就是言菊朋的特点所在。那么您是不是说周贝来记谱不对?恐怕这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对于演唱者来说您要怎么唱?您依照您的理解唱,符合言派特色就对。对于专业的演员来说,就要看他的师傅是怎样交代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的了。因此还是那句话,唱谱仅是主旋律的参考,不能代表唱腔的全部特色,不是歌谱,不是演唱者的圣旨。

戏迷特别是初学者切记,即使有谱子仍然要按“原唱”来唱。即那段唱腔老师让您怎么唱您就怎么唱。我们大多数戏友都是“拜”了录(音)老师,那您就注意录音是怎样唱的,谱子仅做参考。

在一般无专业人士参与的票房里,琴师有时也是非专业的,甚至有一些琴师本人并不会唱,完全照谱子拉。但是,他由于伴奏的唱段多所以很有自信心,往往对演唱的戏友唱腔的音准要求较高,这本是好事,但是由于不能区别琴谱的实际意义就会忽略在利用琴谱的上述注意事项。所以当琴师认为您已经唱准了时,有可能您还唱的不是戏味儿。甚至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子事。另外还要注意,有些非专业琴师会用伴奏谱矫正您的唱腔,您可一定注意及时与琴师沟通,互相理解共同认识这一唱段、唱句。特别是一些特殊唱段,唱的人少。更要注意对照老师(包括录老师)的要求,当您觉得“学会了”时千万注意听“细节”如上面所提到的小依音、小波动音、小俏音、速度变化(特别是渐变、突变等)、用气、轻重(本文仅说音符。实际上还应当注意许多京剧特色、派别特色的发音吐字等等......)等。

总之,谱子是参考,多听老师唱,是戏不是歌,注意出味道。


www.jinghuart.com
关注中国京胡网
掌握最新文章更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