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
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
作 者:谷云飞,张璇,段卡丹,金军,潘广杰,郭玉冰,吴鹏宇,齐玉婕,陈伟刚,田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联合共建项目(LHGJ20191211)
摘 要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50例,根据术前RDW水平分为RDW正常组(96例)和RDW升高组(54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情况,采用回归分析探讨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RDW升高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RDW正常组患者(P<0.05),术后房颤复发率也高于RDW正常组(24.1% vs. 11.5%,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DW、房颤发作时间、左房内径、hs-CRP水平为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RDW升高的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明显上升,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干预。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房颤;导管消融;复发
引用格式:谷云飞,张璇,段卡丹,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30(5): 318-321.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逐年升高,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认知功能下降、抑郁等不良事件,甚至造成死亡。射频消融作为根治房颤的有效手段,得到了指南的高级别推荐。阵发性房颤1次消融的成功率约80%,而消融成功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还存在复发风险。术前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对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复发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评价红细胞大小异质性的指标,既往多用于研究贫血的病因。近年来,研究发现RDW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相关,也可预测房颤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关于RDW能否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RDW的高低能否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射频消融治疗
先建立静脉通路,贴体表电极片,连接强生Carto 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常规经右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十极冠状窦标测电极导管,经股静脉放置长鞘管。采用单导管标测消融技术,首先进行房间隔穿刺及肺静脉造影,然后将强生ST压力导管送入左房构建左心房模型,模型构建完成后分别行左右肺静脉电隔离。右肺静脉隔离时依次消融右肺前壁、底部、后壁、顶部;左肺静脉隔离采用同样顺序。放电均采用35 W功率模式,盐水流速20 mL/min。消融完成后,通过电生理检查确定左右肺静脉达到电学隔离,观察30 min后再次验证确认。
1.3 术后药物
所有患者无禁忌证时,射频消融术后常规口服1个月奥美拉唑、 2个月的华法林或利伐沙班以及3个月的胺碘酮。
1.4 术后随访
术后每1~3个月在我院心律失常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将临床症状、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房颤复发定义为术后3个月空白期后的持续30 s以上的房颤、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平均随访时间为(11.1±4.8)个月,无失访患者。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通过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房颤复发率的比较
RDW正常组有11例(11.5%)患者房颤复发,RDW升高组有13例(24.1%)患者房颤复发。RDW升高组的房颤复发率明显高于RDW正常组(χ2=4.092,P<0.05)。
2.3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多项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房颤发作时间、左房内径、RDW及hs-CRP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RDW升高组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RDW正常组(24.1% vs. 11.5%,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发作时间、左房内径、RDW及hs-CRP为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关论文集锦
【论 著】不同性别房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性评估
【论 著】单形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