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北京联合大学紧扣《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本着“减量提质”发展战略,推动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技术创新、系统迭代和移动端拓展。实现“数据通、业务通、查得通、办得通”的目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治理水平。从统一服务门户、统一流程平台、统一数据、统一身份认证等方面进行整合,力求为学校“十四五”时期“建设高水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实现更高质量的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校内铺设有线信息点19000个,无线信息点4000个,骨干网络带宽10G,出口带宽9G;学校建有接近A类机房标准的核心机房,面积1060平方米,装机容量1200架,依托400台高、中、低端服务器和500T存储空间,构建了安全可靠、弹性扩展的基础设施云平台。
信息应用系统已基本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各业务部门,2015年建设完成了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网站群系统、邮件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十几个公共应用系统,以及教务、招生就业、人事、科研、财务、资产、学工、医疗及公寓管理等二十几个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联合大学
然而,尽管成果颇为丰硕,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
01
学校统一门户是上一代信息集成类门户,主要用于各种信息的集中展示,整合信息系统数量不多,对已整合业务系统内部功能的整合与呈现都挖掘不足,无法起到整合全校数字化资源的关键作用。
02
学校一站式服务已建应用系统主要面向业务管理,为师生提供公共服务较少,并且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没有统一的入口,也未能实现服务事项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无法利用线上平台加强内部监督管理、评估评价服务。
03
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管理着95802个用户账号信息,已经对接了一卡通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20多个应用系统。由于原建设单位已经停止对学校当前运行软件的更新和维护,造成在系统安全、用户架构管理、新认证方式、协议兼容性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04
学校微门户平台已经包括了新闻通知、一周会议、我的图书等应用。但是现有的平台属于传统开发方式,对于校内业务部门和师生的临时性、突发性的需求,响应速率与效率过慢,使得从提出、设计、测试到发布的时限非常长,因而极大程度地影响上线效率;而且平台耦合度太高,代码之间的关联性太强,需要专门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开发成本高,不便于后期维护。
05
学校数据资源中心已建设了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信息系统集成接口开发等,经过积累,将学校重要业务数据进行集成,建成了学校主数据库,但随着业务共享需求的增多,业务系统之间的融合交互增多,现有数据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也暴露出数据内容不够,维度不全;数据集成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框架规划设计
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北京联合大学规划设计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一站式信息服务门户、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移动应用平台等四个子系统(图1)。
图1 北京联合大学一站式服务平台框架
其中,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采用的是多认证方式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一站式信息服务门户是面向师生事务办理和信息推送的一站式信息服务,通过横向分层,针对各个已有的业务系统将直接面向师生的服务内容抽取出来,通过直观、便捷的方式呈现给师生,方便使用。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申请审批类服务、信息填报类服务、预约登记类服务、信息发布推送类服务和个人数据展示。
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子系统将提供面向师生的个人数据服务和面向决策的数据分析服务。
移动应用平台是实现移动端的服务管理及移动应用的支持。
考虑到北京联合大学一站式服务平台上,多业务部门共同审批流程的融合互通,学校目前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建设数据共享中心,集中在数据的整合、提取、共享,即基础信息能够自动带入业务数据或者师生在本系统中填报过一次后将无需重复填写,从而实现数据充分的联动互通。
通过对比国内高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及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将分两期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一期构建技术框架,重点解决技术问题。通过对现有的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微门户平台进行升级,从技术层面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框架;并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梳理以及对现有数据接口的更新再造,实现对新平台的数据支持。
第二期流程再造,重点解决管理问题。通过梳理校内各个业务部门及服务部门的服务清单,逐一列出每个部门对外提供的服务详情。服务清单依据对师生的影响范围、办理复杂度、办理频次,进行分类排序,结合学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按轻重缓急逐步实现实体业务的线上办理。
在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实现、上线使用仅仅是开始。一般说来,初始上线运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只是业务部门根据以往自身线下办理经验进行设计,随着全校师生实际使用次数的增加,师生的各种不顺畅体验以及各业务部门对管理方面的需求变化,使得流程的版本将不断迭代和优化。
所以,要非常重视各业务部门服务流程的功能迭代和申请表单的设计细节,把联大元素充分融入,从而减少师生使用本系统的时间,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体验。
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为师生提供更准确的个性化服务。对此,我们在服务平台上建设完成某条流程后,一定会对该服务流程打上标签,显示该服务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外人员都开放,还是只针对某类人群开放。
用户在登录一站式服务平台后,根据其身份角色不同,动态展示出对应的服务,而不是学校所有的服务,从而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师生办理所需业务的办事效率和便利性。
现阶段建设成果
目前,学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已进入尾声。本期建设成果是在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重构现有门户平台的基本功能,迁移原协同办公平台常用流程,结合线下服务大厅业务和信息网络中心业务,梳理对师生影响大、办理频次多的业务并迁移线上办理。具体建设成果如下:
1.建成面向师生的一体化服务门户
统筹全校服务资源,集成认证、新闻、通知、办事大厅、数据应用于一体,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以及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一体化服务入口,并且设计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新版信息架构,提升用户体验。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门户首页、服务大厅、业务中台、个人中心、数据联大、管理后台。
2.建成网上一站式服务大厅
提升职能部处事项的网上办理效率,增强网上服务能力,推出一批面向师生服务事项的“全程网办”。
聚焦师生关注的高频服务事项和覆盖人员范围广的服务,推出跨部门协同专项服务,梳理事项逻辑关系,再造办事流程,围绕主题事项构建服务完整场景。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全面一站式服务、任务驱动型运行模式、流程的跟踪与追溯、多种通知方式和查询功能、服务评价体系、标准化界面交互设计、集中的业务管理入口、支持可用控件授权、页面风格可选的业务包管理、多维度组织机构管理、计划任务管理、用户行为分析、PC端服务大厅。
3.实现数据共享
按照“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动态更新”的原则,以数据治理为基础,建立校级数据仓库,梳理服务数据资源共享需求清单,坚持按需共享原则,完善服务数据共享机制,提供及时、准确、不间断的数据共享服务,为全校信息服务应用提供支撑。
建立数据质量和共享利用情况通报机制,不断提高数据共享质量和效率。利用已有BI工具,建立师生、管理部门、校领导关心的可视化数据分析模型和展示界面,支持数据公开和决策。
主要功能模块如下:数据共享交换、数据运行监管平台、数据资产管理工具、数据治理及数据仓库建设、数据分析。
4.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丰富用户认证方式,优化网上账户注册登录功能,支持用户通过口令账号、第三方账号(微信、支付宝等)、人脸识别等方式注册登录网上办事,强化统一用户身份信息管理,解决网上办事“进门难”的问题。
同时提供人员信息、账号信息、业务系统接入等生命周期管理、权限管理、安全参数修改功能,以及可为各级管理账户添加管理员。
面向各类用户需求,支持多类职能账户功能(管理员、教师、学生、日非在编人员等等),账户与现有各系统同步,保持现有系统中的账户关系、权限等相关信息。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身份认证、用户服务、人员管理、账号管理、接入系统管理、平台管理。
5.实现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移动端拓展
优化学校微门户,部署完善微信小程序入口,拓展移动端服务渠道,构建随手可及、贴身灵便的移动端服务体系。
使微门户平台与一体化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学校网站群平台等基础平台对接,实现多渠道用户通、数据通和系统通,使移动端与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度融合。
主要功能模块如下:基础服务、基础管理、配置管理、系统设置、开发者中心、开放接口、平台应用、统一通讯、互动服务、个人日程、拓展服务、邮箱服务、学工服务、迎新服务,以及报到注册服务。
北京联合大学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了跨部门业务线上办理问题,使新兴业务和系统使用方便、界面友好,充分发挥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大力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切实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王莹(北京联合大学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