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与苏轼惺惺相惜,准确预言北宋灭亡,却被列入《奸臣传》
常言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查阅史书的时候,不可囫囵吞枣,要保持质疑的心态,尽信书不如无书。纵观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奸臣几乎从未断绝,每个朝代都有奸臣出现,有些是如假包换的奸臣,但有些是被冤枉的,比如宋代名相章惇,简直比窦娥还冤。
章惇,字子厚,性格豪爽,敢作敢当光明磊落,史书称他“ 相貌俊美,文雅洒脱”,家世也非常不错,父亲曾任银青光禄大夫。嘉佑二年,章惇进京赶考,这是一场高手云集的考试,后来上榜之人当中,有许多名留青史的人物,比如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这哥们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以及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
另外,还有著名的思想家张载,振聋发聩的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出自张载之口。有趣的是,当科状元叫章衡,在历史上没啥名气,但他身份很有意思,是章惇的侄子,并非亲侄子,而是出自同一个家族。
别人考中进士都激动到睡不着觉,喝酒撸串庆祝,唯独章惇闷闷不乐,虽然金榜题名,名次也不算差,但状元是他侄子。章惇感觉自己才华那么高,竟然被侄子超过,越想越生气,直接扔掉录取通知书,回到老家闭门不出,于嘉佑四年卷土重来,这次位列一甲第五名。
历史上的进士数以万计,主动放弃功名,后来又中进士者,估计只有章惇一人,张扬的个性,不服输的脾气,注定他会与众不同。章惇确实非常有才,连王安石都称赞道:“章子厚才极高。”年纪相仿,才华相当的苏轼与章惇,私下关系很好,经常把酒言欢,一起旅游撩妹。
不拘小节的章惇,自幼极具冒险精神,喜欢新奇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而苏轼稍微保守,起初反对变法,两人因此分道扬镳,但只是政见不同,文学方面还是惺惺相惜,苏轼曾当众说:“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苏轼这种文学大咖,竟然说章惇“奇伟绝世”,而且是发自肺腑的夸奖,可见章惇有多厉害。北宋预言奇书《梅花诗》的作者邵雍,对章惇也赞不绝口,他说:“天下聪明过人唯程颐,其次则章惇。”在邵雍看来,天下智商最高的两个人,第一是程颐,第二就是章惇。
章惇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先是到商洛等地为官,后来被调到京城,而后又经略江南,并于元丰三年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宦海沉浮,但章惇性格未变,与保守派大臣据理力争,不在乎个人得失,即使面对司马光、范纯仁等人的口诛笔伐,章惇仍然不让步,宁死也要捍卫王安石变法所取得的成果。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登基,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升任宰相,企图废除所有新法,为了保全自身,原本那些支持变法的大臣,此时全部不说话,唯独章惇与之争论。章惇那么聪明,岂能不知得罪司马光与高太后的下场,但他毫无畏惧,结果被贬到岭南。
在此之前,司马光为息事宁人,竟然建议朝廷割地给西夏,章惇气得破口大骂,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他眼睁睁看着大宋疆土沦为敌手。元佑八年,宋哲宗亲政,立即调回章惇,并让他担任宰相,章惇首先追究司马光当年割地之事,但司马光已经去世,怒火冲天的章惇,请求掘了司马光的坟墓,皇帝没有答应。
接下来,章惇立马停止给西夏的岁赐,还下令加固边防,提高将士们的作战士气。此举非常成功,几年后击败西夏军队,西夏赶紧求和。章惇就是这么硬气,对待西夏如此,对待辽国也是如此,虽为文臣,却不乏武将的骨气和手腕,单凭这一点,他的格局与能力就在司马光之上。
广告足不出户,轻松装修!20平米单身公寓装修,装修满意后付装修款!
元符三年,宋哲宗驾崩,向太后坚持立端王赵佶为储君,枢密使、尚书等人纷纷迎合太后,而章惇又站了出来,他反对太后的意见,希望让简王赵似做储君。章惇凭借超强的第六感,预言若赵佶当皇帝,大宋必然断送在他手里,原话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后来事实证明,宋徽宗赵佶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章惇一语成谶。
赵佶继位后,起初对章惇还算可以,封他为申国公,只是没过多久,就把他别到外地,直至贬为湖州团练副使,最终章惇病逝于湖州,追封魏国公。三十年后,宋高宗赵构,竟下旨追贬章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还不许他子孙做官,更令人心酸的是,章惇还被列入《奸臣传》,这对他来说他不公平了。
对朋友,章惇够义气,当年皇帝要处死苏轼,别人都不敢替苏轼求情,害怕惹祸上身,而章惇挺身而出,即便两人政见不合,有这样讲义气的奸臣吗?司马光让皇帝向西夏割地,章惇截然反对,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奸臣吗?章惇去世后,家人连像样的棺材都没有,有这样清廉的奸臣吗?
如今千年过去了,或许章惇有不足之处,做事风格有瑕疵,但绝不是奸臣。梁启超评价道:“元佑的那些人是君子,所以可以驱逐小人;章惇是小人,所以不可以驱逐君子。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君子和小人是怎么来区分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