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番外篇--西方教
今天我们从封神说起,聊聊西方教,也就是我们说的佛教,下文简称佛教。
封神最大的受益者
参与封神的教派有四个,分别是中土的人教、阐教、截教,以及西方的佛教。我们把这四个教派在封神后的“收益”做个阐述:
人教,封神前后的人间还是人类统治,封神过程中部分人类被封神,加入到了神的队列。整体上算受益者,但没有改变人间的格局,收益一般;
阐教,封神初期损失了一部分炮灰,如黄天化,土行孙,邓华等;封神后期损失惨重,负教主燃灯、十二金仙中的惧留孙、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均投入佛教。(分别为燃灯古佛、惧留孙佛、观音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截教,经过十绝阵、九曲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等大阵,精英损失殆尽,要么死后封神,要么“与西方有缘”而被准提道人度化到佛教了;
佛教,除了阐教的几个厉害人物,还收取了截教的部分精英,以及孔宣、羽翼仙等无教派人士,可以说风生水起,从此由原来不入流的二流教派一跃成为天下第一教派。
可见,封神最大的受益者是佛教,封神之战算是佛教的第一次扩张。
后封神时代的扩张
封神的故事发生在商末周初,武王灭纣之后,封神结束。
秦时期
佛教借中土封神之际,明目张胆的在中土“度化”有缘人,快速的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这时刚好是西周的开始,之后就是东周(春秋、战国),然后秦统一了中土。
就在中土大地上演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战时,佛教也借此机会消化、整顿吸收过来的异教力量。
秦统一之后,佛教“异教”的力量也消化的差不多了,这时中土初定,佛教开始了第二次扩张。
《经录》中记载,秦王政时期“西域沙门室利房(一作释利房)等十八人,始赍佛经来华,王怪其状,捕之系狱,旋放逐国外。”
又据《史记》记载,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四个字:禁不得祠!
这说明秦始皇自己不喜欢佛教,也禁止民间信奉佛教。从始皇个人因素看,他每天寻仙访道,以求长生不老,肯定信奉道教,拒绝佛教;从秦王朝的因素看,始皇帝希望王朝千世万世的传承下去,更不会相信佛教所提倡的“众生平等”的教义,因为他要唯我独尊。
至少可以看出,在秦的时候,西方教至少兵分两路,从统治层和民间同时扩张,但秦律苛刻,这种扩张被始皇帝一巴掌拍死了!
汉时期
西汉初期,文景崇尚黄老学说,信奉道家;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再加上佛教刚在始皇帝那里碰了钉子,整个西汉时期,佛教在统治层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虽然西汉末年已在民间有所活动,但没高层支持,无法做大);
东汉时,儒家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儒家讲的是君君臣臣的等级制度,君权天授:你是干什么的,就是干什么的,这辈子都脱离不了这个框框,包括皇帝和杀猪的。这就有一个问题:这种思想下的人,容易看不到希望,谁愿意世代都杀猪呢?
据说佛教在东汉的传入,始于明帝的一个梦(明帝是光武帝刘秀之子),这位皇帝大人梦到了传说中的佛陀,经过一位博学的大臣解梦之后,明帝把佛教引入到中国,并在洛阳建造了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当然,这是个原因。但鄙人认为背后的原因应该是这样的:佛教和儒家结合,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佛教讲因果,你这辈子受的苦,都是上辈子做的孽;如果下辈子你要享福,这辈子你就必须信佛,必须行善,必须安分守己!
于是,在儒家的框框下,人们就看到了希望:今生已矣,期待来生!
魏晋南北朝乱世
这是中土大地上一个较长的大分裂时期。越乱的时期思想也会跟着乱:原本维持社会安定的儒家思想这时不管用了,必然会有其他思想迸发出来,以维持这个社会!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周制分崩离析,迸发了中国历史上璀璨的百家争鸣。
大分裂时期,佛教趁机入主中原,在民间以及统治阶层大肆发展。南北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隋唐时期
这时,貌似佛教已经找到了扩张的成功模式:自上而下,从统治阶层入手。
随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据说他除了国事,基本都在礼佛。
唐太宗李世民是在佛教徒的协助下才站稳脚跟,并最终登基的。
注:回到封神说西游,李世民派唐僧师徒西去取经,是为了度化阴间被李世民害死的冤魂,以免自己死后被恶鬼缠身。
......
结束语:
儒释道三教合流:如果你去寺庙里求的是升官、发财、长寿,那说明三教合流已经非常民间化了。升官、发财、长寿是典型的道家学说,即福禄寿;
当民众进寺庙烧香还要掏钱买票的时候,教堂已经免费开放了:新时代的竞争,释迦摩尼、老子、孔子、耶稣,谁会胜出?
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