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118)|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彩陶人面鱼纹盆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
文物年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出土信息: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
人面鱼纹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敞口卷唇,收腹,圜底,由细泥红陶制成,陶盆表面是以红黑赭白等色烧制而成的彩绘,陶盆的内壁则是两个奇怪的图案——用黑彩勾勒出的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图案中的人面呈圆形,额头的左半部被涂成黑色,右半部是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有两个变形的鱼纹,鱼头与人嘴的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一个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半坡遗址中发现较多,出土时覆盖在瓮棺上,作为葬具的顶盖来使用。在原始社会,孩子是部落繁衍、壮大的希望,然而,在疾病和自然灾害面前,原始人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寄希望于神灵的护佑。当部落中有儿童夭折时,人们便把夭折的孩子放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部落附近。有的瓮棺盖上开有小孔,有学者解释这可能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体现出当时人们“灵魂不灭”的观念。这件人面鱼纹陶盆,就是瓮棺的盖子。
人面鱼纹盆的用法
半坡人时代,对成年人和小孩采用不同的埋葬方式,成人死后埋在村庄的共同墓地,小孩死后,一般采用这样的陶瓮棺葬在被埋于居住区内的窝棚附近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或许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人面鱼纹寄托的是原始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一直在学术界有所争议。如“ 图腾崇拜说”、“ 生竓轮回说” 、“月亮崇拜说” 、月相说、“ 原始婴儿出生图说”、“巫师面具说” 、“摸鱼图像说”等。这些说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人面鱼纹的理解角,更让我们领略了人面鱼纹独有的魅力。然而其究竟表达的是半坡人怎样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寄托着怎样的愿望,我们始终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