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真别瞎买 | 避坑指南
临近年底,再加上最近A股热度升温,新基金又开始扎堆发行。
个别明星基金经理发行的产品,更是一出道即"爆款“,一天狂卖140亿,提前结束募集。
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在热切地追问,我到底买哪只新基更能赚钱?
新基金如此受追捧,它真的比老基金更值得“上车”吗?
新基金连可参考的历史收益还都没有,为什么大家都蜂拥而上呢?
先来聊聊,新基金的诞生背景,一般依赖于三点——
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在市场比较热的时候发行,就好像现在这样,时隔两个半月,最近A股重新回到了3400点。
同时,投资热点也在市场中不断翻腾,比如最近的消费、汽车、新能源等。
地利,就是指大的基金公司品牌更受认可,比如你们熟悉的华夏、南方、易方达等;
另一个关键点是,销售渠道给力。
你可以把基金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卖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与渠道的销售能力有关。
被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在基金渠道销售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经常出现“一日光”的火爆场面。
人和,则是指明星基金经理效应。
大家都会更倾向于得过金牛奖的基金经理,他们发新产品的时候,自然比其他默默无名的基金经理要受欢迎得多。
这就是爆款基金诞生的逻辑,但即使这三点强配合起来,依然不能证明,新基金就一定能帮你赚到钱。
我们选基金还是要看长期业绩,看基金经理是否有穿越牛熊周期的能力,找出其中的“长跑”冠军。
以权益类基金经理举例,我们在挑选的时候,可以关注两个方面:
首先,小心频繁跳槽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有数据统计,基金经理的任职期越长,能达到三年以上的,整体平均年化收益率越高。
这也很好理解,任职越久,越专注、投资风格越稳定,就越能帮助投资者获得长线收益。
比如,我就曾经关注过一只新基金,看品牌是出自大公司,基金经理也有将近17年的从业经验了。
然而,他经手过的至少两只基金,管理时间长度都不超过一年,而且任期内回报都是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垫底的。
我不得不担心,他如此频繁地跳槽,未来是否也会轻易弃投资者而去,影响新基金的表现。
第二个方面,就是理性看待新基金实打实的战绩了。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20年前成立的股票型和混合型老基金们,年初至今的平均收益是33%。
但今年上半年成立的新基金,只有三分之一,达到了这个水平。
甚至还有25支新基出现了亏损,其中不乏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热门主题的基金。
当时发行的时候,大家对这些基金一度也是一窝而上。
看到这份成绩单后,你挑选基金的时候,是不是能理性追“星”了呢。
当然,也有不少爆款基金的表现,经过大浪淘沙,业绩是站得稳的。
因此,对于新基金,我们还是要客观地分析——
了解它的持仓,基金经理的历史成绩,还有投资风格是不是符合你的风险承受能力等。
比起抢购,做第一批”吃螃蟹"买新基金的人,不如做个“明白人”,不过度追逐热度。
新基金和老基金还有两个明显不同之处,容易被忽视,我们帮大家划下重点:
首先,新基金建仓期带来的不确定。
一个新基金,在募集成功后,需要经历一个把钱投入到目标产品中的过程,这就是建仓期。
由于募集到的总资金量偏大,基金经理一般不会在收到钱的当天,就全部投入市场。
而是分批、分时间投入,过程基本不超过3个月,节奏由经理人自己掌控。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你的钱实际投入市场的时间,和你买入新基金的时间相比,会有延迟。
比如,我10月初就认购了一笔新基金共1万元,但根据基金经理的安排,可能到12月末,我的1万元才全部投入市场。
而这期间,很可能我已经错过一波股市的上升期了。
这也就是建仓期,给我们投资者带来的潜在不确定性。
第二点是,新基金的认购费用通常不打折。
我们都知道,买入基金是要交一笔手续费的,像支付宝蚂蚁等第三方平台通常还有1折优惠。
但新基金的买入费率,往往不打折,那么,你的投资成本就变相提高了。
第三点是,新发基金也有一定独特优势——
比如,基金经理可能会运用新的策略、或许是你之前投资组合中没有的;
再比如,一些产品设置了1-3年的封闭运作期,买进去之后会封存一段时间,防止你频繁交易,影响收益。
这些都是新发基金,和老基金不同的地方。
总体来说,爆款新基金不等于一定帮你赚到钱,赎旧买新也是不理智的。
仔细分析后,再来决定要不要投资,这样你持有起来也会更安心、更有信心。
如果觉得有收获,
点个「在看」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