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论侯君集必反(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二)

侯君集因参与太子谋反被抓入狱中后,贺兰楚石又到宫阙告发,唐太宗召见侯君集,对他说:“朕不想让你受刀笔吏之羞辱,所以便亲自审问你。(朕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鞫公耳。)”侯君集起初拒不认罪,太宗便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始末原委,又拿出他和李承乾来往的书信启给他看,侯君集理屈词穷,不得不服罪。唐太宗对他身边的大臣说:“侯君集有功于大唐,我有意放他一条生路,可以吗?(君集有功,欲乞其生,可乎?)”众位大臣都认为不可。唐太宗便对侯君集说:“我要与你诀别了!(与公长诀矣!)”并流下眼泪。侯君集也磕头表示服罪,于是将他斩于集市之上。

侯君集临刑前对监刑的将军说:“我一时不慎失足走到了这一步!然而当年在秦王府时即侍奉陛下,又有攻取吐谷浑、高昌二国的功绩,请求留我一个儿子以延续侯家的香火。(君集蹉跌至此!然事陛下于藩邸,击取二国,乞全一子以奉祭祀。)”太宗考虑到他的功劳便宽宥了他的妻子和儿女,将他们流放到岭南。侯君集的家产全被抄没。

起初,唐太宗命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对太宗说:“李靖恐怕要谋反。(李靖将反矣。)”唐太宗问他是什么原因,侯君集答道:“李靖教我兵法时只教给我粗浅的内容,而隐匿其中的精华,因此我认为他要谋反。(靖独教臣以其粗而匿其精,以是知之。)”太宗将这些话问李靖,李靖答道:“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啊。如今中原已定,我所教的兵法足以制服四方蛮夷,而侯君集却仍执意要倾尽我的谋略,这不是想要谋反又是什么呢?(此乃君集欲反耳。今诸夏已定,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而君集固求尽臣之术,非反而何!)”江夏王李道宗曾经对唐太宗说:“侯君集志大才疏,自认为有些功劳,对于自己位居房玄龄和李靖之下感到羞耻,虽然身为吏部尚书,还是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依我观察,他一定会叛乱。(君集志大而智小,自负微功,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以臣观之,心将为乱。)”太宗说:“依侯君集的才气能力,任什么职务不行呢!朕难道是珍惜高位不封予他,只是因为按资历还轮不到他,怎么可以随意猜忌,乱生疑惑呢?(君集材器,亦何施不可!朕岂惜重位,但次第未至耳,岂可亿度,妄生猜贰邪!)”等到侯君集因谋反伏诛,唐太宗便当面向李道宗认错道:“果然不出你之所料。(果如卿言。)”

唐初能臣干吏遍地,按侯君集之功,确有其能,但因能人过多,所以无法如愿,因而心生不满而撺掇太子谋反。

(0)

相关推荐

  • 此人热心学习兵法,李靖却一口咬定:他肯定是想要谋反

    贞观年间,两位重臣先后找到唐太宗互相告状,他们就是李靖和侯君集.说起来,这二人都名满天下,位高权重,曾经还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李靖自然不待说,是唐朝开国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侯君集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时 ...

  •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将应该如何排名?

    唐太宗时期,"人才济济,文武兼资". 这些一流的人才辅佐唐太宗,开创盛世.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曾令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做"二十四功臣图".从此,"凌烟阁 ...

  • 大唐名将:抱错大腿的侯君集

    大唐皇室王权的转换充满了无数的突破常规,不但打破里立长不立幼的传统,还出现了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巧夺得九五之尊皇位后,在他的皇位继承事项上也是伤透了脑筋.大唐内 ...

  • 李世民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为何他二人互相告发谋反?

    原创文章,作者:穆润 李靖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也是初唐唯一可以与李世民战功相媲美的将军. 李渊起兵之时,李靖作为隋朝将领要向隋炀帝告发李渊,走到半路被李渊抓住,要处死时,李靖高呼:&quo ...

  • 盖德泽洽,则四夷一家(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七)

    起初,唐太宗派突厥俟利可汗北渡黄河,薛延陀真珠可汗担心自己部落叛归其原来的主子,内心十分不安,于是便在漠北埋伏下轻骑兵,想要袭击俟利可汗.唐太宗派使者传文告诫,命他们不得相互攻伐.真珠可汗答道:&qu ...

  • 郭孝恪平焉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六)

    焉耆国明里是大唐的属国,暗自却归顺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自己的弟弟娶焉耆王的女儿为妻,从此焉耆对唐朝的贡赋多有缺漏.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朝廷请求率兵讨伐. 于是,唐太宗降诏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 ...

  • 程文振答太宗(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五)

    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打仗,便召见了,赞扬他才思敏捷并问以方略,太宗说:"你有将相之才,朕准备要重用你.(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程名振失礼未拜谢,太宗假装恼怒以观 ...

  • 岑文本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四)

    贞观十八年八月丁卯(二十六日),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刘洎为侍中,代行中书侍郎职务的岑文本为中书令,太子左庶子中书侍郎马周暂时代理中书令. 岑文本官官拜中书令后回到家中,不但不喜反而面有忧色.他的母亲问他是 ...

  • 唐太宗评论诸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三)

    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过错,你可以对朕真说朕所犯下的过错.(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长孙无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是我们这些人怎么赶都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quo ...

  • 趣尚虽异,各当其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一)

    贞观十八年夏四月,唐太宗亲临两仪殿,皇太子李治在旁侍奉.太宗对众大臣说:"太子的性情品行,外面的人可有什么传闻吗?(太子性行,外人亦闻之乎?)"司徒长孙无忌说:"太子虽然 ...

  • 唐太宗谋讨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九月庚辰(初四),新罗派使臣来朝,称百济国攻取他们国中四十多座城,还和高丽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到大唐的通道,因而请求大唐派兵救援.唐太宗命令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着皇帝的玺书前往高丽国,玺 ...

  • 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九)

    贞观十七年九月癸未(初七),废太子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甲午(十八日),顺阳王李泰被流放到均州.唐太宗叹道:"父子之情,出于自然.朕如今和李泰生而离别,这日子还有什么心情过!然而朕既然是天下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