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为什么几千年来屹立不倒?有一种精神其它国家都没有
多年来,中国人一直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一直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强势崛起而努力奋斗。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呢?
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有一个“核心精神”,而这个“核心精神”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其中,就包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自强精神、创新精神、团结精神、协同精神。并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新时代精神。
那么,中华民族的这种核心精神,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思想不断演变成的“士风”: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天地情怀。也可以分三部分论述, 天,地,人,何为天?何为地?人在天地中是个什么状态?
这所涉及的则是中国古时文人的终极价值,这是士大夫精神的根本所在。
那么,这个“士风”又是怎样蜕变而成的呢?
长期以来,这个问题逐渐演化到了理论层面,指引着中国的文化发展,而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国家的感染力,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相当于现在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确切的说,“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核心精神的骨髓,为中华精神所演变,值得人们为之探究。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影响了中国长达两千年。
直到清朝灭亡,新中国建立之后,儒家思想才变得不被重视了。自古以来,要成就功名的学子,都要读“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春秋》与《左传》,虽然写的妙笔生花,非常传神,可是,它们却是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作品,而那个时代却不是儒家发展的时代。春秋战国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启蒙史,是百家文化形成的黄金期,也是一个争夺人才的英雄史。
诸国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造就了无数的传奇英雄,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战国的国士,也就是“士”的精神。在群雄争霸的历程中,士的精神影响着战争的成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使得士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支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得中华民族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也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与鼓励下,不管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煎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磨难,中华民族依然会朝着自己前进的方向奋勇向前,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一种“士”的精神。
那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义”,又或者是岳飞的“忠”、文天祥的“节”?但是,不管是什么,它们都会围绕着一条主线,文以载道,而这个“道”,就是精神的所在。
在中国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作为一国的统治者,皇帝必须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保证这个国家的安定和发展。统治者为了对民众进行教化,让民众信任自己、服从自己,就会拿出像“士为知己者死”与“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思想。
可以说,“士为知己者死”,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风”的一种标志,像《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关于战国时期,四大刺客的事迹,他们就是为了“义”,为了自己的知己,最终,牺牲了自己。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任何敌对的统治者都不想遇到的。
这其中,“义”却是儒家思想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义”不能被统治者所用的时候,于是,就衍生出了“忠”。
从而,统治者就大力推崇“忠”,鼓励人人都为统治者服务,人人都为国家服务。此时,皇帝就成了每一个人的知己,只要满足“忠”,哪怕是不义之举,也没有那么重要,但是,这种思想却完全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赵氏孤儿,还是大刀王五,这种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的,生命力极强的“士风”,虽然,历经千年却从未消失殆尽。
除此以外,就是“孝”,孝道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因为,“孝”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孝”也是统治者经常宣传的思想。但是,在中国的古代,那个皇权高高在上的时代,每个人都非常看重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以至于,“孝”被有心之人利用,作为自己上升的阶梯,从而,出现了皇帝听命于太后的局面。
但是,在利益面前,统治者的“孝”,只是哄骗世人的一种手段。百姓不仅要对父母行孝,还要对当朝的统治者行孝,从此,就有了“自古忠孝难两全”的说法。然而,在儒家的理论中,却没有“忠、孝”之说,就是比较先进的孟子,也没有关于“忠、孝”的说法。
那么,如果“忠、孝”之间发生了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
忠孝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在古代社会,肯定要以“忠”为先,其次,才能考虑到“孝”。比如:统治者让你去打仗,去为国家效力,你不可能说,因为家里还有年老的父母,这绝对是不行的,这不仅是不忠,还是大罪,是要受到惩罚的。
所以,不管怎样,你都要服从统治者的安排,完全听命于他,服务于他,不能有任何的反抗。
士是一种精神,一种独特的人格,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力量,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从低级意义上来说,士就是一个社会阶层。在春秋奴隶制时代,就有着“士农工商”的排序;从精神层面来说,也着“形、神、志、风”的四大特点,有用之才可称为“士”。
在这里,士的形就是剑,剑既是攻击的武器,又是象征精神与血性的抽象物体,因此,剑即形。士的神是勇气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士的故事则将它们完美体现。在战国时期,士的志就是辅助明君,拯救黎民,出将入相,名垂青史。
在中华大一统的思想形成之前,士的志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局限,但是,这却不难理解。
参考资料:
【《荀子·礼论》、《战国策·韩策一》、《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