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润墨沁·李春中国山水画小品展

《春风又绿江南岸》

38×38cm

2019

在国画里,对色彩的运用,越单纯越好。百色墨为先,掌控娴熟时,会有墨分五色之感。黑白灰的自然对比,当然是国画的标志,赭石红,江南绿的加入,倒也不使失纯粹。

《换新天》

38×38cm

2019

充满现代化的高楼在山水远处若隐若现,这是自然环境与现代人文环境的结合与碰撞。“敢教日月换新天”,谁又能百分百肯定腾飞的鸟群是飞向大自然的怀抱,而不是拥抱新天地呢?与大自然搏斗,这是浸染自改革开放而独有的气势。

《岭南墨韵》

38×38cm

2019

以岭南山水青绿色着色,别有一番韵味。但着色不重,突出线条,以宋画的画艺为主描绘,这又是李春的个人风格体现。在细节处理上,画者大胆使用留白,细致处理空间构造。

《水墨湘西》

38×38cm

2019

“小中见大,在方寸之间见百里之遥,彰显国画神韵,实乃意趣无穷。”黄伟哲在刊文里如是称道。

《飞云迎客》

38×38cm

2019

移步近之,青鸟盘旋,低吟三两声,渐远。石栈相勾连,两尽处是招手相见,握手,热络,并肩,从前。三杯两盏淡酒,酣论古今宇间。

《天路》

38×38cm

2019

《天路》显然与“青藏”关系密切。青藏高原、天路、雪山、河流发源地、佛教圣地、教徒……圣洁而美好,但在传统山水画中其实并不多见。在李春心里,有关青藏题材的想法由来已久,只是总难下笔。高山、龙云、狭路、圣徒。这正是通往神圣之地的天路之景。胸有成竹,非照搬画竹也。

《大美岭南》

38×38cm

2019

无声无色,恍兮惚兮,若有若无,超越时空,虚实俱在。画家笔下作品要有这种虚空之感,在经意处留神,在不经意处求趣。以形写意,以意求神,以神传情,以情求趣,以趣求灵,以灵求感。

《江南榕景》

38×38cm

2019

饱览风景名胜或摄影作品,因此培养了一定的视觉观察能力。在写生对象的选取上,必须根据自身作品的描摹规划进行取舍,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构图方法构思下笔,以有利于表明作品立意和创作理想的意境。

《新雨绵绵》

38×38cm

2019

奇观雅致的静态山峦叠枝被动态的潺潺水波所包围,二者浑然一体;云雾缥缈,自然地融于景中,仿佛能感受到水流的灵动之态,听到水波拍打礁石的声音。那流出山涧的,是郁翠山林的话语,通透爽快。

《春江》

38×38cm

2019

立意高远,构图险绝。画好大写意画除了笔墨功夫,还要有文化修养和生活的热爱与积淀。如果一个画家,心中没有对大自然的喜爱,没有寄情山水的欲望,那就没办法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在千锤百炼中凝炼升华,才能完美体现作品的“精”“气”“神”,才能由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

《雨后秋声》

38×38cm

2019

时光悠悠,唯书画静好。小品山水画虽篇幅较小,却能表达大意境。使得画者的独特风格跃然纸上,但作品间却各有各的韵味。

《秋山静水》

38×38cm

2019

蜿蜒爬伸的枝干、层次分明的峦石、荡漾的水纹构成了一幅精细的小景,通过群山烟雾的衬托,更为浑厚圆润,意象也更为深远。水墨的晕染,秀润的笔法细细勾勒皴擦,一下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山水灵境中,溪流清音相伴,可谓悠然深远。

《山中人家》

38×38cm

2019

画作中从容挺拔的树干从怪石嶙峋中直起延伸,水面平静如镜,圆润的月亮渐渐拨开云雾,陪伴着小舟上那独钓的人儿,这当中蕴含着画者对于“藏与露”的思考。

《留山留水终难别》

38×38cm

2019

客坐独舟,一桨泛起河漪,单痕碎了水镜。远山淡去,丛树退两边,鸟鸣又彻山谷一片,想是初见欢迎别时别,直感叹:礼数分外周全。

《榕乡墨韵》

38×38cm

2019

面对景象在写生绘画这一艺术载体下所表现出的不同意境,它们或高雅气清,或空灵飘渺,或小雅怡情,我们都不得不感叹写生绘画的美妙。

《月色》

38×38cm

2019

放下城里重担,纵情山水,休闲玩乐。穿林涉水,河边坡树树风情,婆娑摇曳,或伸展或相依。再是难舍难分,聚散总有时。岸边,船尾,晨静春山空,无琵琶曲伴,一个忘归,一个不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