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必备】呼吸道异物诊断与治疗

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较为常见,最多发生于于3岁以下婴幼儿以及老年人。症状可轻可重,典型症状有阵发性咳嗽、喘鸣,可造成慢性肺损伤,也可以无明显不适。掌握其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

常见病因
  1. 儿童呼吸保护功能不全,进食、啼哭、欢笑、玩耍时发生误吸。
  2. 用不合适的方法,如手指取口内异物或鼻腔异物不慎,使异物落人下呼吸道。
  3. 昏迷、醉酒、麻醉、睡眠时吞咽功能不全,或帕金森病、癫痫发作、脑部肿瘤、精神智力障碍、抑郁的心理状态、吞咽反射障碍等造成异物误吸。
  4. 将小物件含于口中,说话时也可误将其吸人呼吸道。
  5. 医源性异物,上呼吸道手术时,器械固定不稳或切除组织意外滑落导致落人呼吸道。
  6. 行为异常者试图自杀。
  7. 异物穿患者胸腔,达气管或支气管腔内。
诊断
01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追问有无异物吸入史或异物接触史,以及有无突发呛咳、憋气、声嘶等症状。尤其是当小儿进食、不慎摔倒、玩耍中突然发生上述症状者更为可疑。

02
临床表现

气管异物所产生的症状可分为4期:

  1. 异物吸入期

    异物吸入气管后产生剧烈的咳嗽、憋气,甚至发生窒息。

  2. 安静期

    异物滞留在相应大小的气管、支气管后,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微咳嗽。

  3. 刺激或炎症期

    由于异物对气道的局部刺激和继发炎症,咳嗽加重,并有发热症状。

  4. 并发症期

    轻者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异物长期滞留可导致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脓痰、发热、咯血、呼吸困难。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可减轻或掩盖上述表现。

此外,因异物位置可能多变,故产生的症状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即可分为“有症状期”和“无症状期”;有时症状还与体位相关,轻微症状与严重症状可交替出现。

03
体征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体征是多样的,不能确定诊断,20%~40%的患者体格检查无异常。但体格检查,尤其是听诊和触诊尤其要重视。

常见的体征有:颈前触诊可有气管内异物上下移动击拍感,听诊时有击拍声;异物固定后或有双肺呼吸音的改变,张口咳嗽时更明显,触诊气管有碰撞震动感。常可见“三凹征”或”四凹征“。有阻塞性肺气肿者叩诊呈鼓音,肺不张者呈浊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湿啰音。并发肺部感染者有相应体征。

04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金属异物在正位及侧位线透视或拍片下多可见;对放射线能透过的异物,则采用透视下观察纵隔及横膈的运动情况加以推断,即注意呼吸时,纵隔有无矛运动及有无肺部病变等,可以帮助诊断。但X线正常并不能排除诊断。

CT检查:因为16排以上CT可行三维重建,了解异物位置及其与管腔的关系,可对诊断治疗执供极大的帮助。

05
直接喉镜及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确切诊断,经常依靠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检查。在作直接喉镜、支气管镜检查时,必须同时预备合适的钳取异物器械,以便发现异物可以随时取出。既是检查手段也是治疗手段。

图A、B 各种形状异物钳

治疗
不宜采用采用体位引流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绝大多数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经内镜取出,经内镜无法取出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需外科手术治疗。及时准确的诊断可避免延误治疗,早期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1.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
对于气管或声门裂下的异物,成人可在表面麻醉下、小儿可在全麻下取,采用仰卧垂头位,用鳄嘴钳直视或凭手感钳住,将钳嘴旋转与声带平行时取出,避免异物与声带碰撞脱落及损伤声带。
2.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
成年患者在表麻或全麻下,小儿在全麻下手术,仍采用仰卧垂头位,先用直接喉镜挑起会厌后暴露声门裂,插人支气管镜,成人也可直接插入支气管镜。可在内镜监视下,吸净分泌物,明确异物位置,选择合适的异物钳取出,如确定异物完整取出,可用支气管镜保护钳住的异物,一并退出,过声门裂时注意钳嘴与声带平行。
注意事项

一岁以内的婴儿接受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容易导致低氧血症,不建议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动态观察小儿的气管与位置较低的支气管,较硬支气管镜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不需要全麻即可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对呼吸道狭小的婴幼儿,因纤维支气管镜身以实体为主,易发生通气不良,甚至有窒息危险,临床不宜采用。对硬质支气管镜钳取困难的外周支气管异物,或因头、颈外伤以及人工机械通气无法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情况下,或吸入异物后情况稳定的成年人,纤维支气管镜可以作为首选检查和治疗手段。同时对于老年人有吸入史和不能解释的肺炎,推荐纤维支气管镜作为一线检查和治疗手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