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六五)“独不虑归来时身将披龟甲耶?”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独不虑归来时身将披龟甲耶?”

(一)

《诗经·采微》最后一节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按道理来说,征夫在外征战多年,今日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即使大风大雪,归途艰难,也应是相当喜悦的,如毛泽东所说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但抒情主人公却是“行道迟迟”,且直言“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种“悲”与“哀”仅仅是因为“雨雪霏霏”“载渴载饥”的缘故么?不一定。

宋之问《渡汉江》诗曰:“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离家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里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这“不幸”或许不仅仅是担心老父老母是否还健在,离别时尚在哺乳的小儿是已长大了不认识父亲了,还是已夭折?……应该还有妻子的在与不在以及妻子的人在是否心还在这一层。

从人情角度来说,或许对妻子的担心不次于父母与儿女。

(二)

《周易正义》说:鸿雁飞离陆地渐行渐远,丈夫出征在外不回来,妇女怀孕了也不敢生育。

王弼分析道:丈夫出征在外不回来,妻子在家另有所欢,不能守贞了。

王弼这一分析相当贴近人情,然而却不能入经师们的法眼,他们指责王弼猥琐。后代赋咏思妇闺情的作品,多数也只描摹她们独守空房、顾影自怜、愁肠满腹、坚贞不渝的情形,很少提到这“妇孕不育”这一现象。

然而从事实来看,丈夫羁留他乡长久离别,不能保证就一定没有这样的事发生。

(三)

曹植《杂诗》说:“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说好“三年”后回来,如今已过了“九年”了!可见守贞之不易。

《古诗十九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直诉孤枕难眠,心有不甘。

李陵《答苏武书》说“生妻去帷”;《汉书·李广苏建传》说:“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旧唐书·柳公绰传》载:鄂军出征之后,柳公绰命令左右的人去探问官兵的家属……官兵的妻子如果打扮得妖冶、行为不检点的,都沉到江里面去。

吕居仁《轩渠录》载辽国妇女寄给从军南下丈夫的诗:“垂杨传语山丹,你到江南艰难;你那里讨个南婆,我这里嫁个契丹。”

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进一步说明“丈夫出征在外,妻子另有所欢,妇女不能守贞”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四)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离开时对妻子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临行嘱咐且约定“二十五年”,很能看出外出的丈夫对在家的妻子的不放心,很能看出远别而又归期难卜的人的心事。

《诗·东山》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这是征人自言自语:“当年新婚,彼此感情甚为真挚,然而长久离别,不知旧情未变否?”是考虑妻子因为长久分别而移情别恋,身体的疏远从而心灵也疏远,旧时淳厚之情不再。

这就是“近乡情更怯”!

(五)

西方古代诗歌也有类似内容。

如有的慨叹男子喋血余生,无钱无食,褴褛如丐,千里归来,则妇初不闲旷,与不知谁何生子累累;

有的假托妻子诟骂丈夫从军说:“汝去我甚急,头插鸟羽,独不虑归来时身将披龟甲耶?”

虽然用语粗俗,但所表达的情事和卦中所说的是一样的。

(六)

所以,“近乡情更怯”的“怯”字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我们不能仅仅从正面的角度去解读,或许要丢开书上所记载的内容联系生活现实去考察,才能够真正深入人物的内心。

因为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许多时候是根据诗人情感需要对生活加以提炼加工的产物;提炼加工,主观性就会无意中掩盖客观性。

毕竟“诗”与“史”是有区别的,就如文学作品与生活二者是不能对等一样。

(相关材料参见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一五 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