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效果佳?送你7条黄金策略
读书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因此,作为一个人,只要你还活着,你就不能不读书。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不正道出了这个真理吗?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阅读行为都有一个好的阅读效果。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普通阅读者他们的阅读行为往往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广大普通阅读者的阅读效果,笔者这里介绍7种黄金阅读策略,供各位参考。这7种黄金阅读策略是: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心理的策略,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策略,善于运用推理、联想、想象的能力的策略,善于运用不同的阅读技法的策略,学会独立思考的策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策略,背诵的策略。下面一一阐释之。
1.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心理。作为一名读书者,应该相信,对任何一个智力健全的人来说,天下没有读不通的书;同时,还要力戒把书神圣化、把作者神圣化的畏书心理。正确的读书态度应该是,作者同我们一样,都是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因此,作者书中所写的,我们也见到过、听到过、感受过,所不同的只在于作者比我们感受得深、感受得细、感受得更全面罢了。所以,作为读者,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作者“神圣化”,把书“神圣化”,从而人为地给自己制造我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2.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读的书或文章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框架之下,从而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来理解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只有这样去做,才能把书读通、读懂。事实上,在这一点上,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是糊涂的。在他们看来,能写书或能做文章的人,都是比自己高明得多的人。正是抱着“低人一等”的想法,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敢调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阅读文本,这样一来,文本对他们来讲,就变得艰涩而无法理解了,久而久之,他们对书也就敬而远之了。
3.要善于运用推理、联想、想象的能力。许多有价值的书,书中所阐述的东西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书中的许多东西往往是隐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的。阅读这样的书,读者必须发挥自己的推理、联想、想象的能力,广开思路,把文本的这些隐藏的含义、深层的含义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书读懂、读深、读透。
4.要善于运用不同的阅读技法。阅读学上整理的阅读技法不下50多种,这种整理虽然显得很繁琐,但它启示读者,读书,应该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不同的阅读技法。比如读一般的读物,可采用速读的方法;读艰深的读物,可采用精读的方法;读诗歌,可采用诵读的方法;读文言文,可采用细读的方法,对某一问题抱着研究的目的,可采用研读的方法,等等。总之,阅读中,只有根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阅读者的阅读目的,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有可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5.要学会独立思考。孟子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时运用我们头脑,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书中所阐述的东西,不能对书中所阐述的东西不加思考,就全盘接受,这样的读书,同“书橱”没有什么两样,这样读书,即使读上一辈子,也是原地踏步。
6.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在笔者看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运用圈点批画的方法在书上动笔,一层含义是指写读书笔记。就一个有意义的阅读过程而言,这两种方法可交替使用:该圈点批画的时候就圈点批画,该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写读书笔记,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方能使阅读效果最大化。
7.背诵。读书不仅要读、要抄、要写,还要背。这一点,只要我们看一看古今中外许多学问大家的读书经历,就会明白。
我国当代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在回顾自己读书经历时说过这么一段话:“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光看不行。”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应熟读并记住文艺作品中最精彩的片断。把这些珍贵财富保存在记忆里,能够丰富思想情感,能使对待周围世界的情感态度更加高尚,能使思考变得容易。如果一个学生不能背诵哈姆雷特和浮士德的独白,海涅和拜伦的诗作片断,果戈理《死魂灵》的片断,普希金的《有预见的奥列格之歌》、《囚徒》、《我霎时想起一件怪事》、《我是否沿闹市徘徊》等作品,……那么就无法想像他能在智力、道德、审美和情感各方面得到合乎要求的发展。我校严格遵行一条常规:学生在每个年级都要背诵一定量的课文。”
由此可见,背诵在读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也是每个个体进步的阶梯。因此,作为一个有意识、有感情的人,如果你不想把自己沦为仅凭本能生活的动物的水平上去,那么,就抓紧时间读书吧,并让读书伴随自己的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