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女孩写给年轻郁友的一封信: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裹挟,NO学霸,NO别人家的孩子,做普通快乐的自己
▼
今日导读
今天带给大家的郁友故事,来自猫爪,她是郁金香的一名陪伴者,也是一名正在康复过程中的中度抑郁症患者。
这篇长文,是她写给年轻郁友们的一封信。如果你正面临着升学和考试的种种社会压力,正处在考研、出国留学、找工作等人生节点中,相信她真实的讲述,会引起你的共鸣。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对自己高要求、个性要强的人,那么她的经历与遭遇,也一定会引发你的思考。
她总结自己抑郁的原因,是因为自我和父母都蒙昧地受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裹挟,追求一种普世的、稳定的人生逻辑,好好读书,考好大学、找个体面的工作,找个条件匹配的对象结婚,生孩子,给孩子找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个体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要。
猫爪的抑郁故事,其实反映的是中国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年轻人共同的遭遇和心理状态。而她康复的经历,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你好,朋友!
展信悦。
我是来自郁金香陪伴的陪伴者猫爪,也是正在康复过程中的一名中度抑郁症患者,一个95年的双鱼座女生。
在英国LSE留学期间的我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抑郁了
说起来,真的非常巧。共同的人生困境让我们在郁金香相遇,也许我和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也许是同样的敏感特质,多愁善感,又爱好幻想,喜欢艺术;也许是体会过从尖子生到成绩一直徘徊在后半段的落差感;也许是沉迷游戏,短期内疯狂氪金;也许是生了病,家里蹲,我也在家里待了两年半;也许是通过暴食、或者网购排解内心的焦虑和无聊;也许是是拒绝一切交流,不出门,我出门去超市都会觉得所有人都在监视我……
所以你的许多体会我真实的感同身受!
但可能我们最大的相似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其实我的心里有一个女神,她就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人格,在我生病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是可以做到那个完美的样子(外形美好、内心善良无私、高学历),总有一天我可以变成她;如果没有达到心中的要求,那就是现实的我不够努力、不够优秀。
但现在,我已经不想再忍受这个“女神”对现实的我的家暴啦。就像我前几天看的电影台词里说:“你想要什么?普通的物品、美好的生活、很棒的公寓、有趣的工作,有个一起看电影的人。”(What do you want? Normal stuff. A nice life. Cool flat. Fun job. Someone to watch movies with.)仅此而已。
我抑郁的过程
接下去我想跟你分享下我的经历和感悟。那些相似的感受,可能具体的事件不同,发生的时间阶段不同,但还是很希望我们会有共鸣——
我是18年浙大哲学系本科毕业后去了英国硕士留学,在留学期间诊断出中度抑郁,那时候情绪状态很不稳定,一个人在国外,我很担心自己这样下去可能会伤害自己,也是做了一个在那时候看来比较懦弱、但是现在看来还算明智的选择吧,就是我自己办理了休学,然后回国了。回国后找准了医生,吃准了药,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后来找到了一个与我灵魂契合的心理咨询师。
关于我自己生病的原因。比较短期的来看,就是出国后的整个环境,太过于有压力了。我念的这个学校要求确实比较高,我念的哲学相关的这个专业,整个专业没有亚洲人,学习任务很重,难度很大。然后我自己会比较敏感,又还是拿以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总是觉得在课堂表现上,比同学差很多很多,每次老师要求的阅读,我根本来不及读完,但同学们已经脱离文本侃侃而谈了。
那时候我就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都是带着怜悯的。我的意大利人班主任又特别关心我,每次讨论课都要提问我,这导致了我每次上课都非常焦虑,生怕自己回答不好。所以整个人在英国的状态就是每时每刻的精神紧绷,我经常走在路上就流眼泪,在公园的长椅上奔溃大哭。
然后我回过头分析,为什么很多我的中国同学都没事,但只有我出了问题呢?现在我发现,可能我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消耗了太多能量,已经整个人处在整根弦绷断的边缘了。
我在准备出国期间,又要学语言、写材料,又要做自己的毕业论文,然后我之前打算是去美国的,去美国又要学托福和GRE。可能好几个月每周都在培训班里泡着,GRE我觉得对我来说学着太难了,我常常在培训班下课路上就哭着给妈妈打电话,但又很不想说放弃,那时候很拼,但很无助,现在回想起来,脑子里还是有我在公交车站一边等车一边哭的场景。
后来我还是放弃了学GRE,转学雅思了。然后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培训老师,一对一辅导作文,老师水平很好,相对应的也特别严厉,所以我又是一边哭一边写的作文。现在想来,准备出国的时候太认真也有太多的心酸了。所以那时候申请的结果也很好,申请的英国香港的名校全部都录取我了,包括港中文、港大、英国的华威、UCL和我选择的LSE。然后我就在这些学校里选择了难度最大的LSE,陷入了更大的压力。
其实现在回顾,在去英国之前我就消耗了太多的能量,但那个时候人是有管窥心理的。就是当时只着眼于怎么样准备出国升学,完全没有剩下的精力和弹性去自我觉察。其实身心都已经很疲惫了。
我原生家庭的影响
当然从长期的来看,我的生病原因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说我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那我妈妈就是典型的中国式严母。妈妈是老师,教育理念在我小时候那个时代显得比较超前,所以我七岁开始学钢琴,小学六年级就考完了钢琴十级,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书法,直到高中之前我妈妈对我的成绩要求都是至少是班里第一名。
当然我很感谢我妈妈,她的严厉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养成了很多好的品质。但这种教育方法对我来说致命的一点是,让我从小形成了一个观念——只有我优秀,我妈妈才会爱我,别人才会爱我。
这种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比如我在练琴的时候,钢琴练习是很枯燥的,小孩子的耐心有限。但当我不想弹琴的时候,我妈妈会通过打骂的方式逼我练琴。所以小小的猫爪就明白了,不能偷懒,偷懒是不被允许的,不被喜欢的。
所以,当我慢慢长大了,在学习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就会责备自己,我也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偷懒被别人发现,也不会跟别人交流关于偷懒的想法。但从小到大,从来没人告诉我偷懒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偷懒,是人性无法割裂的部分。我以为只有我是这样懒惰的,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厌恶感的来源。我一直选择用苛责与评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选择包容和接纳自己。
再比如,我妈妈是初中英语老师,我曾在我妈妈任教的初中班级读过一学期。有一次我的一门功课考了第二名,就被妈妈在大家面前训斥了。小小的猫爪在整个班级的同学面前流眼泪。从此,她似乎发现了,只有自己成绩好,妈妈才会喜欢自己。
到了高中,我在镇海中学读书,成绩掉到了后半段。但我自己知道,我还是在用心用功读书,但我妈妈每次从湖州家里打电话来,都只问我,你考了几分,你考了第几名,怎么还是成绩这么差。每次她这么问我,我都说不出话,默默流泪,这样的沉默可以持续20分钟。我当时觉得我的母亲,我最亲的人,太残忍了,她根本不爱我,只爱那个成绩好的人。
我“女神”人格的建立
原来,只有那个优秀的自己是被别人喜欢的啊!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渐渐的,我的内心出现了一个全方位优秀的形象,后来我称之为“女神”。她是我的完美的理想人格。她不仅外貌美丽,内心充满善良与对别人的无私,做事情还滴水不漏,学历高,需要在名企工作……我的目标就是变成这个女神,我也一直相信我可以做到。
只有女神这样完美无瑕的优秀的人才会被人喜欢,而那个真实的小小猫爪呢,没人会喜欢的。那个小小猫爪只能把自己包裹起来,因为她丑陋不堪、黑暗邪恶。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工作的时候可以摸摸鱼,人有时候可以先重视自己的感受……但其实小小猫爪并不丑陋对不对?懒惰、自私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当我在英国留学时,“女神”还拿她的标准在要求我,小小猫爪不敢把自己内心的困难告诉别人,寻求朋友同学的安慰和帮助,因为她觉得这是可耻的。我做任何事情似乎都被女神控制着,我总是拿着那一副看似完美的样子面对别人,如果没有达到,我就不愿见人,总是拿那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没有达到,我就厌恶自己……
在抑郁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女神是错的,总觉得是自己没有达到女神的要求。但人怎么能变成神呢?我现在才明白,不是现实的我不够好,是女神错了呀!女神是自私的,她不顾及我的肉体的需求和精神的痛苦,一味的像个暴君一样要求我达成她所有的命令!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暴力!
但朋友,我们状态不好,出了问题,其实并不是我们的错。我们的父母也没有错,我从来没有恨过我的父母。因为父母也不是有意地要来伤害我,父母对我们的行为都是出于爱,虽然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对我们带来了伤害。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和父母都是蒙昧地受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裹挟——你要好好读书,考好大学,考研,考博或者找个体面的工作,找个条件匹配的对象结婚,生孩子,给孩子找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但这难道就是生活的全部?我们真的要按照这个逻辑去生活吗?
社会主流价值观确实可以让生活变得非常有质量,因为那是一种“应该”,是经过大多数人检验的东西;但他并不一定能让生命变得有质感,生命有更多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自然的香气、晚霞的颜色、恋人的呢喃、游戏的刺激……这些感受和体验的愉悦只来自于自身真实的反应。
我康复的过程
在两年半的宅家时间里,经过我自己的努力和与心理咨询师多达50多次深入的挖掘,我明白了更多关于我自己的真相,逐渐从生病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我的康复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康复意愿强烈,积极寻求治疗和自我探索。
我总结我康复的原因为如下几点:
1、首先,我休学回国,脱离压力了环境
2、其次,我找准医生吃准药,我先后找到两位好医生,入院治疗,快速调整情绪和作息
3、我养花、养草、养猫、做香薰、做瑜伽,找到疗愈自己的方式
我的小猫Latte
我的小小角落花园
还有各种多肉
正在练瑜伽的我
4、我找到了很棒的咨询师,我的整个康复过程,就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了认知上的转变
5、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装修自己的乡下小屋,那种把自己梦想变成现实的感觉太好了!想带你参观参观我家的茶室和音乐室!
我设计装修的茶室
我设计装修的音乐厅
6、玩网游,和网友谈心,其实我跟人交流的自信是通过游戏建立起来的,我的游戏师傅师兄师姐们都温暖着我这个小菜鸟,慢慢地我在游戏中强大起来了,也在心里自信起来了
我的游戏角色和游戏里朋友的合影
7、接下去,我给自己加了一点挑战,去认识朋友的朋友,和新朋友接触,然后参加郁金香的线下活动,和同样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同龄人群们交流。从此我对人与人间的链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了更有挑战的活动,和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的青年们分享人生经历、作舞台剧、作演讲、参加活动的毕业典礼,参与各种各样的社群……
我在线下聚会上做分享
现在,我开始工作了,也开始恋爱了。我的所有亲人朋友在我刚工作的时候都对我说:“不用太认真太拼命,你就算待在家里,我们都爱你也养的起你…”我现在不想变成女神了,而是就做一个普普通通快乐的,最好还能温暖帮助别人的人。
朋友,也许你现在困于自我的牢笼,但是别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允许自己在里面待一段时间。但你也要相信,单靠我们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脱离困境的。我们是焦虑的、是无助的,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帮助。
试试吧,打开自己,接收来自各种方向的能量——父母的、朋友的、医生的、咨询师的、陪伴者的、志愿者的、甚至是陌生人的……当你获得了这些温暖,你慢慢会形成自己的能量,支撑你站起来,最后还能帮助别人,传递这份温暖。
康复期间,朋友记录下的我的样子
现在的我不想打败我的抑郁,而是跟它共处着,所有经历的都终将变成财富。抑郁,虽然痛苦,但它是一种痛苦的觉醒,我们能从中改变调整原先的认知,回归生命的真谛,所以抑郁终将成为我们的宝藏。
最后,我也想把从活动和社群中得到的康复体验传递给更多的青少年,来看看我在郁金香策划的青少年运动康复计划,跟我一起好起来吧…
期待得到你的回应的
猫爪
猜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