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爆发之后,下一个会是古风吗?
最近,嘻哈风潮随着《中国有嘻哈》节目的持续播出高热不退。一时间,各大社交媒体都在“freestyle”,这档音乐网综带火了一个小众音乐类型。作为“舶来品”的嘻哈文化都能炒热到如此,看来分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日,米漫传媒旗下微博号发布消息,今年8月26日将在北京天坛祈年殿举办一场以“古风”为主题的盛典演唱会。大概有人会惊讶,演唱会都开到天坛去了?但其实像这样高规格的音乐会已不是头一年。
其实早在2015、2016年,相同的主办方和艺人群体就站上了鸟巢体育场和人民大会堂。一个十多年前兴起于本土网络的小众群体,如今的影响力已逐步渗透到了主流视野,不可小觑。
这不得不让我们好奇和期待:古风难道会是下一个嘻哈?
1
从翻唱到原创:小群体的大作为
2003年,周杰伦和方文山的一曲《东风破》引领了中国风在流行乐坛的风潮,而与之类似却更加小众的古风音乐则长期在网络上低调发展。从2005年以后,古风群体主要活跃于分贝网和5sing网,近年还风靡于YY、B站和唱吧。
古风音乐多从游戏、动漫、网络小说中借鉴同人题材进行填词创作,并引用日本和风音乐或东方网游配乐进行改编或翻唱。后又在COSPLAY、汉服等交叉领域的孕育下,吃着百家饭渐渐长大,赢得了一众粉丝,也冒出了不少古风团队。
成立于2007年的“墨明棋妙”是古风圈的领头羊,初创成员因共同爱好聚在一起,在词曲、乐器、宣传、美工方面各有所长。出于自娱自乐的想法,他们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上传网络,迅速吸引了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和海量粉丝。之后,“平纱落雁”、“千歌未央”、“鸾凤鸣”等原创古风团队也相继涌现。
2010年分贝网关闭后,5sing成为了古风音乐人和粉丝的新阵地。顶着“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名号的5sing网,虽然影响力仍有限,但“原创”的叫法也因日渐兴起的古风原创作品而没有让人觉得名不副实。在其官网的“原创”版块里,古风作品依然占据较大比例。
5sing中国原创音乐基地
借助各种社交媒体,河图、HITA等一批古风歌手迅速成为了圈内名声大噪的平民偶像,随便一条微博都有上千条的评论或点赞。正是这样一个与偶像关系如胶似漆的群体存在,才让古风音乐人能够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比如河图的《倾尽天下》在百度音乐的总下载次数就超过千万。
河图
从借鸡生蛋到团队原创,不再依赖外物题材,可以算是古风音乐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古风音乐人和粉丝群体彼此扶持,共同壮大,慢慢促成了如今的古风音乐圈生态。
2
商业化之后的探索与隐忧
在资本过热的当下,音乐行业也有了风口一说。当古风市场成长到一定程度,资本也紧跟着就来了。
2010年左右,墨明棋妙团队便开始出现在一些动漫展上,后来有了2012年的北京麻雀瓦舍古风音乐会、2013年的金陵秦淮夜线下演唱会等等系列主题演出。在资本的支持下,这群网上聚集的小团体不知不觉走到了线下。原本不知受众在哪、如何定价的古风音乐人,也慢慢开始了更自主的商业探索。
2015年,主打“国风文化”的米漫传媒成立,其团队成员便的“墨明棋妙”的原班人马。2016年,团队获6300万人民币A轮融资,之后更签下了众多古风歌手,发行专辑,操办演唱会、音乐会和动漫音乐节,售卖艺人周边,不断向游戏和古装影视界进军。
而除了创业公司,古风音乐人也得到了影视方、游戏方的垂青。比如,今年大火的古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大唐荣耀》分别向圈内的知名音乐人董贞和音频怪物抛去了橄榄枝。
董贞献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插曲
目前,古风音乐的这几场主题演出在阵容和规格上都都算得上顶级。比如,2015年在人民大会堂的“结绳记”请来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助阵;2016年中秋的鸟巢演唱会规模更加壮观:四万名现场观众,九成上座率,云集古风界大腕歌手,央视任鲁豫担当晚会主持。值得玩味的是,后者主办方主动抛除了“古风”的说法而改称“国风”,能看出团队希望今后以正统地位示人、以中华五千年文化颂扬者的身份登堂入室的强烈愿望。
当然,机会虽然已经有了,但很明显古风音乐和音乐人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一点在现场演出时暴露的最明显也最集中。
HITA在2016年鸟巢“心时纪”国风盛典上演唱
以去年的鸟巢演出为例。尽管当晚有圈内大咖的加持、最高规格的场馆和音乐配备,但整体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不少观众事后反映,歌手现场频频丢拍、走音、压不住场;现场音响多次出现低级故障,听觉效果不佳;整场演出策划新意不足,表演过程就像轮流走过场;演唱曲目多为游戏赞助商的合作曲目等等。在演出这一领域,无论是音乐人、主办方还是幕后团队,都还需要时间。
十多年时间,古风群体从线上到线下,走进了让很多流行歌手都望尘莫及的鸟巢和天坛。在许多圈内人眼里,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养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终于有天长成出嫁。
但另一些人则透露出深深的担忧:古风音乐商业化已经越走越远,今后快餐式的商业作品会不会日渐被资本绑架,迷失了初心?当“只为见一见粉了十年的偶像真人”的情怀被满足和释放后,类似这样的演出还能让他们消费多久?
3
爆点要多久才来?
网上有人这么描述古风歌曲:时间要等“千年”,地点动不动“天下”,人物多“谁人”,故事偏“离愁”,结果就是各种“殇”。随着一批古风作品进入主流视野,古风歌曲的词作水平经常成为诟病点,原因多是“为了看似风雅而毫不注重语法”、“矫揉造作,不知所云”、“听来听去,一百首歌都在说一个意思”。
一首好的古风作品,尤其是那些顶着“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光环进行宣传的歌曲,和类似以“成全你纵横上下五千年的心”为标语的文化活动,更需要在歌曲创作环节全方位地把控质量。毕竟,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走得远。
在纷纷追逐分众化的“风口思维”下,古风圈的商业化进程之快始料未及。但如果盲目被游戏和影视厂商绑架,太着急的资本玩法只能是揠苗助长、催熟过度。
音乐先声认为,既然有热钱进入古风圈,倒不妨在投入和产出间寻求适当平衡,把基础做好。内容方面,多花些精力对音乐人的演唱水平、现场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好作品和音乐人IP;渠道方面,建立多样化的曝光渠道,打造粉丝消费生态,探索更多以“古风”为内核的商业变现模式。
当然,古风音乐未来能否从小众音乐类型走向更大的受众,甚至当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兵,都值得期待。要是某天古风的影响力真大到可以让大家以听雅乐为乐趣,以穿汉服为时尚,人人懂历史,家家知礼仪,也是功劳一件了。
小鸡不是一天就能孵出来的,要能持续鸡生蛋、蛋生鸡,这事儿真急不得。
文 | 陶天然 编辑/排版 |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