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在鲁国有所作为,孔子出国十四年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当年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代理相国的工作,可鲁国是实际权力控制在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这三大家族手中,其中说话最有力度的,是季孙氏的掌门人季桓子。
对于孔子的治国理念,季桓子提不起兴趣,方方面面都不是很配合,孔子也看明白了,想在鲁国实现政治抱负,太难了,就带着弟子去周游列国寻找机会。可当时的春秋,很难有适合孔子施展才干的土壤,不管是在卫国、陈国还是蔡国,孔子都是被尊重,同时被闲置。
多年之后,季桓子得了很重的病,他估计自己要不行了,让人赶着车拉自己在城内四处走走看看。看着看着,季桓子的眼泪就下来了,他叹息到,当年这个国家马上就要兴盛起来了,是我得罪了孔子,国家才没兴盛起来啊!
说罢,他回过头来看看儿子,也是家族的继承人季康子,我死了以后,你一定会做相国的,做了相国以后,一定要把孔子给召回来啊!当年秋天,季桓子撒手故去,季康子成为鲁国的执政大臣。
季康子牢记老爹的话,打算派人召孔子回鲁国,有个叫公之鱼人拦住了季康子。当年我们的国君任用孔子,可是没做到善始善终,结果被其他诸侯耻笑了。如果您把他召回来,要是再做不到善始善终,我们可就成了他国的笑料了。
季康子一挠头,我心里也有这个担心,可于国于家我都要有所作为,那你说,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公之鱼笑笑,孔子有个弟子叫冉求,听说他很有本事,深的孔子的真传,请他回来做官,又能治国,又能给了孔子面子,两全其美。如果冉求真的能有所作为,后面的事情可以顺理成章的操作了,季康子点头答应了。
接到祖国的聘请书,冉求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可走之前总要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孔子这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啊,弟子能被鲁国重用,很好,也算自己没白付出辛苦,回去吧,我这些弟子都身负才干志向高远的人,我已经不能再教你们东西了,去施展吧!
其实啊,孔子想回鲁国的心意,弟子们都看出来了,就在冉求临走之前,另一个弟子子赣就嘱咐冉求,你要是回去得到重用,一定要想办法把老师请回去!
冉求回国之后,果然得到重用,作为季康子的家臣,他是颇有一番作为。有一次,鲁国和齐国发生冲突,冉求统率季氏的军队和齐军在郎邑交战,结果是旗开得胜,打败了齐军。
季康子一看,这人了不得啊,有治国的能耐不说,带兵还这么厉害。季康子就问冉求,您这个军事才能,是有人传授,还是天生就会的?
冉求回答的很认真,这个打仗的本事,我是跟老师学的。
既然提到孔子了,季康子饶有兴致的问,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冉求回到,孔子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名正言顺,他的思想主张,不管是用来治理百姓,还是用来敬畏鬼神,都好使。
老师一向都要求我们按照原则做事,如果做事不符合他的原则,就算得到两千五百户的封赏,也得不到他的认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季康子就顺水推舟的说,我想请孔子回国,你看怎么样?
冉求起身给季康子行了个礼,您要是想召回老师,可以,希望不要听信他人的谗言,善始善终的对待他就可以了。
当时孔子正在卫国,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与另一个大夫太叔疾发生矛盾,孔文子想攻打太叔疾,就想让孔子给他拿个主意。孔子很讨厌这种臣子内斗的事情,就推说自己看不懂,没给孔文子什么建议,等回去坐在车上,孔子自言自语道,鸟能够选择树木,树木怎么能选择鸟哪?
这时候,季康子派来迎接的使者已经赶到了,孔子就带着弟子返回了鲁国。此时,孔子六十八岁,距离他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已经十四年了。
孔子回到鲁国,受到了极大的礼遇。
鲁哀公向他请教如何治国,孔子回答说,治国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有能力的大臣。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如何治国,孔子告诉他,多用正直的人,弃用邪恶的人,这样邪恶的人也就能变的正直了。
季康子心里有点不爽,又接着问,我现在比较担心一个事,就是如何才能让国家没有盗贼?
孔子直愣愣的告诉他,这和掌权者有莫大的关系,如果你在上面不贪,那么对于下面的人来说,就算鼓励他们去偷盗,也没有人去干这个事的。
其实啊,孔子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他就是不想谋求做官了,鲁国终于也没有用他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