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思悟13 | 焦点解决思维如何在不确定时代助益灰度决策?
choice
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两难选择,自己有一个倾向性的想法,因为不确定,难以把握,去请教家人或领导的意见,结果得到了与我们预想不一致的回应。
那么当自己的答案与重要他人给的参考答案不一致的时候,是应该孤注一掷遵从自己的答案,还是应该说服自己听从重要他人的答案呢?
记得在焦点解决三阶培训上骆宏老师有这样的一个决策分析图:分别用A和B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见或选择,关于A和B选项的选择困境,我们最终大概率既不是选A,也不是选B,而是一个折衷的或者集合了A与B优势的C选项。
当然,在真实情境下,需要考虑的更多,一般的分析思路是,先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分析:
比如这个问题和谁相关?
自己在这个问题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和定位,担负的责任是什么?
造成的影响或者结果可能是什么?
先把这几个问题考虑清楚了,才谈得上用这个决策图来分析。
下面,我们用两个例子来说明。
举例一
比如,父母催婚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和父母有关系,但关系不如对自己那么密切,在婚姻这个问题上,只有你自己,才是担负着几近百分百的责任,并且要承担所有影响和后果的那个人。
那么,如果你的想法是遇到了合适的再说,现在忙事业,暂时不急(这就是A想法);而父母则各种亲情游说,劝你结婚(这是B想法),那么可能的折衷方案C可以是:采取积极的姿态配合父母安排的相亲,但自己的底线不动摇,不遇到合适的绝不松口。
相亲后主动与父母谈感受,如果你绝对不喜欢,而父母又可能会喜欢的,为了避免被勉强,可以说一个你父母绝对无法接受的点,但要叮嘱父母不可以告诉别人,以免对对方造成损害。
用这种方式让父母慢慢接受你的观点,又不破坏亲情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之一。
生活中的事情可能还好说,工作上的情境有时会更复杂一些。
举例二
曾遇到过一个部门的管理者来咨询,他刚刚从业务岗提拔到管理职务,他擅长做业务,但升到管理岗之后,不要说资深的技术人员不服,哪怕之前和他一起做业务的人员也不服他,甚至已有两名业务同事离职。
这时,他开始在两个想法之间摇摆不定,一种是继续坚持下去(A想法),另一种则是找领导说自己不服众望,自请降职(B想法)。
他清楚,如果找领导,领导仍然会劝他试试看,但看他的眼神未免多了一分失望。
接下来,我们就在咨询谈话中,先从探讨他的初心开始。
他的业绩好是因为他很努力,把心思全部放在了业务上,而这个机会是因为原主管突然离职,卒不及防降临在他头上,他是受宠若惊,临危受命的。他的本心是想好好干,证明自己。
但同事不咸不淡的反应,甚至两位原同事的离职,让他意识到事情不像他原来想的那么容易。
原来的他过于自我,只是更多享受站在业绩巅峰的感觉,并没有为团队和组织做过什么。
现在难以服众是意料之中的事。后来他也从侧面得知,领导提拔他也是权宜之计,让他上了试一试,也好给上层充分的时间去物色更合适的主管。
那么,第一次的咨询对话既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初心,也意识到形势的严峻。
总归他还是愿意投入和付出的,如果这次不抓住机会转管理岗,再过两年年纪大了,仍在基层做业务,想跳槽都会因为没有管理经验,跳不到更好的职务。
这是一个难逢的机会和平台,一定要抓住。
由此,他确定了自己的初心,愿意在万难之中再次硬着头皮上任。
过了大概小半年,他又来找我要做咨询,经过小半年的努力,因为他刻意在团队内部通过晨会的时间分享自己的一些销售经验,新人们特别受益,因此团队人心慢慢稳定下来了。
同时他还及时带领销售人员反馈一线的客户意见,并积极和技术部门沟通,技术岗的人们看他实心实意地做事,也慢慢平息下来。
这小半年,业绩做的还不错,领导也慢慢打消了到外面寻觅新主管的心思。
但他发现所带领的部门,销售技能的培训这块是薄弱环节,因此物色好了一个很有实战经验的销售培训师,并向领导提出要开设培训课程,但领导以今年预算有限为由,拒绝了他。
并语重心长地和他说了自己的观点,原来领导认为现在团队不稳定,特别是销售人员这块儿流失率很高,在他们身上增加成本投入是有风险的。而他恰恰认为,正是因为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得不到提升,所以流失率才一直居高不下,认为领导在他需要行动支持的时候,既没有支持到他,不相信他来自一线的判断,也忽视了人员素质的提升,是一种短视行为。
因此非常不开心,恰巧这时候有猎头找到他,提供了一个在薪酬上相当有吸引力的机会,并透露小道消息给他,原来当初猎头公司推荐过来了新主管,年薪是他现在的近三倍,当时领导嫌价高才提拔了他做主管。
也就是说做同样的工作,他的年薪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
这里就有了A和B的选择,从个人选择来讲,留在公司还是跳槽高飞?
从部门发展来说,坚持要培训员工还是听领导的意见?
他先是感谢了第一次对他职业生涯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让他意识到管理经验对其工作履历有质的提升和飞跃,这件事从别人不服对他造成的困扰,转化成了他自己的一次历练。
这为他后面在这个岗位上实心任事打下了基础。
因为这次猎头以双倍薪酬的价格找上他,让他进一步从市场薪酬的角度明确了自己上次决策的正确性。
那么问题来了,要走还是要留?走怎么个走法,留又怎么留,这都是他特别期待解决的问题。
这里面最先听到的是一股浓浓的情绪,既对公司栽培、提拔了自己有感恩,又有一种委屈在,明明外人要三倍的薪酬还不一定做的怎么样,却只给自己三分之一,还不答应给手下员工做培训来提升素质,还指望自己留得住人,出业绩,这不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嘛。
这部分情绪是来源于从自身角度出发的个人认知,首先不说公司方面并不认同三倍于他的薪酬,另外,他任职不过近半年,公司对他的业绩平时是多有口头赞赏的,不出意外,年底会有表示也说不定。
另外,领导看问题会比中层管理者更多投入产出比的考虑,听领导的言外之意,并不是不赞成培训,而是对培训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还心存疑虑,所以重要的是怎么去解决好这个疑虑,而不是一上来就用情绪化的东西去应对,这是解决问题第一步。
接下去事情分两步走
一方面他想办法再去调研,同行业领域内的销售团队培训是怎么做的,有怎样的效益产生,流失率在不同管理风格的团队中有多少差异;另一方面,和猎头继续对接,去了解对方公司的规模,效益,以及看中了自己身上哪些素质,以及对这个岗位的期待。
第二次咨询当中,当事人报告了他收集来的信息,挖他的公司是行业内新开的公司,据说背景很深,但前面有高薪聘请过两任主管,都是不到半年就走人,原因不详。
这次薪水较前面两任已经是对半折了,所以找到了他头上,据了解,猎头同时也在和多名意向人员保持接洽。
从这方面的信息来看,他觉得不如现在的公司靠谱和稳定,跳过去一旦搅和到人事纠纷里面,会更麻烦。
这时他跳槽的意愿已经熄了一大半。
另一方面,他找领导去谈了收集来的行业团队管理的信息,他说这次感觉不错,领导认为他的汇报很有借鉴价值,这时对培训已经没有了当初的一口拒绝,而是说,让他把自己的调研结果写一个报告,并给出团队管理建议,他会拿着这份报告上会,让他等结果。
最后,当事人在谈话结束后,很真诚的向领导汇报了有猎头以两倍年薪挖他的事情,但自己因为感恩于公司的栽培和对发展前景的看好,已经明确拒绝了对方。
领导大手一挥,说两倍年薪算啥,让他好好干。
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
这时的结果,已经把两个问题都解决了,留在公司,团队的培养也迈出了一大步,所以,解决问题不是靠想出来的,而是靠行动出来的,更重要的是用扎扎实实的行动把解决的可能一点点描绘出来。
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都知道不能冲动的听凭情绪的推动,去做一个让自己后悔莫及的决定。但情绪从何而来,往往是来源于对事情的片面认知,只看到了自身能看到的一面,而对背景和行业格局缺乏认知和理解。
当我们有一个更大的视野时,就需要用行动去了解信息,去尝试一小步推动事情的变化,而这样的尝试有个特点,最难的尝试往往最有效的行动。
如果只有一点点信息,就想从家人或领导那里得到确认的回应,是缘木求鱼。
如果事情没有发展到自己预想的那一步,一般说明自己的认知与事物发展规律不符,想办法弥补这些认知落差,而非沉溺于悲观沮丧的情绪是更为理性的做法。
分享老师:杜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企业EAP执行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效焦点解决教练中心在华认证教练
浙江省健康促进会会员
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擅长系统式家庭治疗以及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焦点解决取向方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