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汽车未来发展大不同
博世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自己公司在中国打拼的故事,本文摘录其中关于中德未来汽车市场的不同发展方向的内容如下。
交通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战场之一。新的驱动技术即将到来,直到自主驾驶。欧洲计划通过单个轿车通过交通智能导航实现自主驾驶。这意味着每辆车都拥有大量的技术,传感器,电机以及所有的车载处理器。这在开发和生产中都是复杂且昂贵的,要花费很多时间。
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模式则完全不同,更着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摄像机不仅监控交通流量,检测路况,感应天气状况,无所数据不能,数据无所不在。 在中国,反正所有的交通数据都随时被收集。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每个车载的配套技术就越简单越好。
未来的中国驾驶系统将会统一中心分析,最终通过云在线调节处理。通过该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甚至由系统控制完成。这样完全可以达到欧洲的驾驶系统的安全,无故障,投入的成本将会明显低很多。
基于云的系统在未来还应实现自动和优化控制,防止拥塞。例如在城市中找停车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检测到停车位。如果所有的汽车都联系云端中央处理系统交换确切相关信息和可用性,那么中央控制系统就可以分配有需求的车辆到最近的停车场的可用车位。
西方国家的企业都是独立,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汽车做的越来越好,但是再好也只能在内部系统内实现相互通讯,例如奥迪对奥迪,奔驰对奔驰,宝马对宝马。所有的汽车如果可以相互通信,在智能基础设施的总体控制下,那么制造商将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而且整体驾驶会更愉快,更安全。为此中国汽车开发专家对中国未来交通发展超过欧洲信心满满。
事实也是如此,云解决方案和车辆的通信技术,物联网,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软件比硬件更重要,比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的完美服务更为重要。
无论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还是汽车:在完全自动化的世界中,对环境的完美感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一方面向软件公司的转变面对一场完全不同的,无比强大的竞争:大型IT公司。 博世上海员工必须首先顺应市场的同时紧急建立和扩展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外国公司仍然不得不接受劣势。例如,博世可能不会将其从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用于云服务。 用于地图服务的敏感数据只能用于地方政府公司。博世于是尝试与纯中国公司合作,或者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所需的数据,例如地方气象服务。自动驾驶技术中因为涉及的服务非常复杂,很多竞争对手也必须相互依赖,没有哪家有能力独自应对未来的挑战。
德国最大的独立维修连锁ATU,德国独立维修连锁企业集团中的翘楚,不管是要保养还是要维修你的爱车,都可以去那里。
中国2025的重要行业革新计划中就提到:2020年实现至少50%的车辆配置复杂的驾驶辅助系统,2025年则是100%。超过90%的车辆到2020年将实现与环境通信,要实现这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只有从基础设施-道路入手。
此外中国将发展为将所有事物全联网的状态,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真正的共享文化。很多科技乐观主义者认为,兴许再过10-20年,中国人出门也用不着自己买车了。
文中提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关于个人隐私和权利的看法。
和欧洲不同,全网概念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社会接受和实施新事物的速度特别高,这样速度在欧洲简直不可想象。社会大众和新技术公开接触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中国人明确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每年都在因为技术进步而获得长足提高和改善,为此他们大多数人愿意牺牲自己的隐私和权利。
德国热线理财保险, 房屋, 工作, 美食, 汽车, 打折微信群
请联系微信号:www-dolc-biz,注明微信群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