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黄褐斑”烦恼吗?中医“内调”祛斑养颜有妙招!

导读:黄褐斑是影响女性颜值的一大问题,该怎么治疗?今天学习韩冰先生从阴虚血瘀、阳虚血瘀、肾虚肝郁三方面治疗黄褐斑的经验。

黄褐斑,又名蝴蝶斑,古籍中称之为“黧黑斑”、“肝斑”,好发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多在前额、颧骨两侧、上唇等,呈蝶状或片状分布,其边界清楚,色淡黄或呈黄褐色,无痛无痒,但因影响容貌美观而造成妇女心理上的痛苦,且又多与月经调否有关,故是妇女着急求治的重要因素。

黄褐斑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通常认为,该病与遗传、内分泌失调、妊娠、氧自由基、紫外线照射、精神因素及避孕药、化妆品等诸多因素相关。

1

本病多因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郁火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络脉瘀阻,导致面部黄褐斑;

或饮食不节,伤于脾胃,气血虚弱,不能上荣于面部而致;或过食肥甘厚腻,致痰饮渍脏,气血不调,致生黑斑;或食积化热,滞于肝脾脉络,阻于面部而成黄褐斑;

或久劳虚极伤于肾,肾水亏不能制火,火热燥结于上,而见面部黑斑;或肾阳虚,不能温养经脉,寒凝血滞而成黄褐斑。

总之,本病形成,多责之气血、痰饮,其病位在于络脉,在脏多与肾、肝、脾相关,其病机关键为肾虚血瘀。

2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亦多有论述,如宋朝《女科百问》认为:“面黑斑者,皆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至生黑斑”。

明朝《外科正宗》认为:“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专痛冷治斑黑”。而《普济方》认为:“面尘脱色,是主肝”。

清朝《张氏医通》进一步指出:“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

为后世从脏腑、气血论治黄褐斑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提出了肝肾两脏在黄褐斑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开创了从肝肾论治黄褐斑的思路。

3

韩老师认为黄褐斑虽发于面部,但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从辨证看,此病主要病机多见肾虚、肝郁、血瘀。

肾精不足,肾阴亏损,阴虚燥热,津亏液少,脉道失于滋养,势必不能载血循经畅行而致血瘀;肾精不足,精不化气,肾气虚弱,五脏乏源,气不运血,血行不畅,而致气虚血瘀,故有“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瘀”;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寒则气收,血行不畅,亦可致血瘀,故有“肾之阳虚血必凝”;肝肾阴虚,肝气郁结,气机不调,经络受阻,郁结不散,以致肝郁气滞,血脉瘀阻。

根据肾虚血瘀,肾虚肝郁,气血瘀滞,不能上荣于头面,日久生斑的病因病机,临床将本病分为阴虚血瘀、阳虚血瘀、肾虚肝郁三种主要证型。

4

病案一

刘某,女,44岁,已婚,教师。初诊时间:2001年12月17日。

主诉:面部色素沉着5年。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于5年前发现面部色素沉着,并渐增多,多次求医无效,慕名前来就诊。患者颧骨两侧有蝶状黑色斑,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月经过少,时而闭经,大便秘结,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经孕史:14岁月经初潮,周期尚规则,5/30天,近两年月经量少,稀发,3~10天/2~3月,色红,有血块,带下量少,质稠,无异味。G3P1。放置宫内节育器。

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检查(月经第三天):促卵泡生成素10mIU/ml,促黄体生成素8mIU/ml,雌激素30pg/ml,泌乳素15ng/ml,雄激素0.3ng/ml。

辨证与治法:证属肾阴亏虚,治以滋补肾阴,化瘀祛斑。

处方:熟地黄30g,山茱萸10g,黄精30g,何首乌30g,玉竹30g,补骨脂10g,丹参15g,鸡血藤15g,当归10g,白芷10g。共30剂。水煎服。

二诊:2002年1月16日

患者诉月经已行,色红,经量较前增多,额骨两侧蝶状色斑减轻,后继服上方半月余,诸症愈,斑点全退,继以上方炼蜜为丸服用月余,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患者年近七七,肾气将衰,天癸渐竭,阳明脉衰于上,加之劳倦伤肾,房事不节,致肾精暗耗,肾精亏损,虚火上炎,不能荣养颜面而生斑。

症见斑色深褐或黑褐,形如蝴蝶,日久不褪,同时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之肾阴虚之症。

肾阴不足,冲任虚损,经血不能按时行止,故见月经过少或闭经;阴虚虚火内灼,故见经量少而经色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之象。其证属肾阴亏虚型。

本例用药熟地黄、山茱萸一填肾阴,一补肝血,共为君药,以成滋补肝肾之效,山茱萸酸温之品,用之敛肝血,补肝肾之阴最为适当;

黄精补肺脾肾之气阴,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补而不腻,加强熟地黄、萸肉之功;当归养血活血;玉竹、黄精补肺脾之气阴,以助其宣发运化上焦、中焦之气血;

丹参、鸡血藤有活血凉血之功,阴血不足,易生虚热,故养血活血时,应不忘清血中之虚热;

白芷有祛面疵瘢之功,同时其归肺,经,有宣发肌表,引诸药入经之效,因此治疗本病每多配伍应用;阴阳互根,补骨脂补肾助阳,于阳中求阴。

诸药合用,共成补肾养阴,养血祛斑之效。

诊治本病应重视肝肾之阴阳,务以平衡为要,使肝火得降,肾阴得生,同时肝脾肺之气机宣畅则气血平和,肌肤面色濡润。

病案二

许某,女,37岁,已婚,工人。初诊时间:2002年2月10日。

主诉:闭经1年,伴面部地图状黄褐斑。

现病史:1年前始发闭经,经量少,继则面部出现形如地图状黄褐斑,伴腰膝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

经孕史:患者17岁初潮,月经稀发,常2~4月一行,经调治后于30岁顺产一子,产后月经仍稀发,量或多或少,5~150始净,经色暗,有痛经史。末次月经2001年2月。

辨证与治法:证属肾阳虚血瘀,治以温阳补肾,化瘀祛斑。

处方:鹿角片10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枸杞子15g,熟地黄20g,山茱萸10g,黄精15g,丹参15g,鸡血藤15g,当归10g,薏苡仁30g,白芷10g。14剂。水煎服。

二诊:2002年2月15日

用上方后,黄褐斑颜色变浅,上述诸症减轻。后以上方加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早晚各1丸,连服2个月,上述诸症愈,黄褐斑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患者属先天不足,肾中精气亏虚,故17岁而天癸初至,月水始行;肾精不足,则肾中阴阳俱无以生,冲任不能按时通盛,可见月经稀发而量或多或少。

后经调治方妊娠产子,产后其病复作,久而阴损及阳致阳气虚衰,肾阳不足,气血失于温煦,瘀滞于颜面而生斑,症见面如蒙尘,斑色灰黑,呈地图状布满额部,伴有腰膝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故其辨证属肾阳虚血瘀。

本例用药鹿角片为血肉有情之品,佐巴戟天、补骨脂,取温肾助阳之意;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黄精滋阴益肾,养肝补脾;

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白芷通达肺表,引诸药以达病所;配以薏苡仁补脾除湿浊,使湿浊得化,脾气得运而荣养肌肤。

治疗中,在补肾的同时,亦不忘培补后天。脾者,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脾气虚弱,久而必加重肾阳虚症状,同时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泛于肌表,亦可见面部黑斑。

因此,补肾为主,兼顾健脾除湿化瘀,方可使阳气复而瘀浊祛。

病案三

李某,女,36岁,已婚,农民。初诊时间:2001年3月2日。

主诉:面部黄褐斑半年。

现病史:去年9月起因婆媳不和,心情不畅,而致胸胁胀满,失眠多梦,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月经先后不定期,且量少色暗,继则面部出现黄褐斑,经前斑色加深,以前额及两颊为重,舌质暗滞,苔燥,左脉弦细。

辨证与治法:证属肾虚肝郁,治以益肾调肝,化瘀祛斑。

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20g,黄精15g,丹参15g,月季花10g,白芷10g,甘草6g。水煎服。

服上方月余,上述症状消失,色斑变淡:后继服月余,黄褐斑消失,恢复本来容颜。

按语:患者病起于抑郁恼怒,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郁滞,郁而化火,灼伤肝之阴,日久影响全身气血运行,肝气不能升,脾气不能降,气血瘀滞,不能上荣于面而生斑。

症见皮损色褐或浅褐色,经前斑色加深,分布于前额及两颊,伴有失眠多梦,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舌苔薄白,脉弦。

此证虽以肝郁为主,但究其根本,仍是肾阴不足,因素体肾阴不足,肝火易亢,偶遇变故,则气机失畅,肝火灼伤肾阴,肝肾同病,气血瘀滞而成本病,故治疗中仍应肝肾同治,以补肾为本,重在调肝。

因此方中柴胡、当归、白芍以养血疏肝;白芍酸敛以助肝体;柴胡辛温以助肝用,宗逍遥散之意;熟地黄、黄精平补肾阴,补而不腻,以防助火生湿;丹参、月季花凉血活血,用于此处,既疏肝清热又养肝血;白芷引诸药以达病所。

5

皮肤与各脏腑、经络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面部皮肤的盛衰直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病病机多为肝肾阴亏、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面部发斑,通过补肾调肝、化瘀祛斑法达到祛斑的效果。

此外,在临床中需注意:

一、辨证需看年龄

若患者为青春期妇女,因其肾气初盛,天癸始至,则发病多为肾虚,常易夹风、夹痰、夹寒;

若患者为生育期妇女,因其调理不当,七情过度,常集虚、瘀、郁为一体;

若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因其肾气渐衰,脾胃虚弱,阴阳失调,常致相火、虚寒合而为病。

二、辨部位与辨色泽结合

《素问·刺热》将面部部位与五脏划分为: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额属心,颏属肾,鼻属脾。

韩老师认为黄褐斑显现于眼眶周围属肾虚,出现于上唇属瘀阻胞宫。

其色形若以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为主,大小不等,框廓易辨,边缘不整,状如地图或蝴蝶,多属肝脾不和;若以灰褐色斑片为主,形如蝴蝶,境界模糊,其色自边缘向中心逐渐加深,多属脾虚;若以黑褐色斑片为主,形状不规则,框廓鲜明,则多属肾虚。

在治疗时常加引经药直达发病部位:

上额属心,加黄连、麦门冬、莲子心养心清心;下颌属肾,加知母、泽泻清泻肾火;左颊属肝,加刺蒺藜、牡丹皮疏肝清火祛风;右颊属肺,加桑白皮、桑叶清金肃肺;鼻属脾,加苍术、陈皮运脾畅中。

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黄褐斑只是一个表象,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的一个外在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慢性的基础疾病,特别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盆腔炎等。

另外结核、肿瘤、肝脏病、胃肠疾病、抑郁症、贫血患者也常发生本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性腺功能改变、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性征异常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等,均可继发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临床诊治时,了解并明确证与病的关系至关重要,病证互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从根本上消除黄褐斑。

四、重视调理

(1)生活调理要起居有节,防止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日晒是黄褐斑的重要诱因之一。

此外,房事过度,久伤阴精,则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颜面不得荣润而成褐斑,切忌纵欲无度。

(2)饮食调理饮食宜荤素适宜,忌食辛辣煎炸酒类。

(3)精神调理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内分泌疾病与并发症),要舒畅情志,禁忌忧思恼怒。

因为暴怒伤肝,忧虑伤脾,惊恐伤肾,这些皆可使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

(4)善后调理:经治疗面部黄褐斑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得到改善后,应进一步巩固疗效,进入善后调治阶段。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韩冰》,卫爱武等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