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别都“甩锅”给骨质疏松,可能是肌少症
秋季降临,有的老人,如同风中枯叶,颤颤巍巍,而有的老人,在小区里面跑步健身,一个不落,越老越有劲,这种差异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今天就来带你一起揭秘。
上了年纪的人,常形容自己是“一把老骨头”,拄着个拐杖,似乎风一吹就倒。很多人一想到这个画面,脑海里那个词就呼之欲出——骨质疏松!
确实,很多电视广告里面也反复强调,人老之后钙质流失,骨密度下降,骨头确实会越来越脆弱,容易骨折,所以平时走路运动要非常小心。但是,腿脚不利索,除了骨质疏松外,其实还有其他的可能,大家别都“甩锅”给骨质疏松。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可能是肌少症
何为肌少症?全称就是肌肉减少症,从字面意思上也很好理解,是指骨骼肌持续流失,肌肉强度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
人体在衰老之后,机体的老化是一系列的,最开始应该是动脉粥样硬化,紧接着骨骼肌开始退化,骨量流失,到最后就会发展成肌肉减少症。
肌肉负担着人体力量,常年运动,肌肉发达的人,力量也大,比如说举重运动员、拳击运动员,而不注重肌肉锻炼的人,肌肉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流失,力量下降,不仅是走路摇摇晃晃,提东西、爬楼梯都会变得没力气。
可能有的人会想:我老了之后,反正也不用到处奔波,肌肉少一点也没事!
可不能这么想,要知道,肌肉减少症只是“多米诺骨牌”最开始的一张,从肌肉减少开始,老年人还会面临很多接踵而来的健康威胁。
比如说肌肉流失,老年人的平衡力、协调性下降,日常活动就容易跌倒,骨折,而在住院之后,需要卧床静养,这样一来,肌肉萎缩也会加剧,而且长时间卧床,人体的代谢能力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诱发各种炎症感染,涉及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还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最后结果就是老人的体质越来越差。
所以说,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摔跤,不是因为摔跤本身危险,而是因为后续的连环效应,往往一环扣一环,直到把人击溃。哪怕是有的老人,身体素质还行,在卧床休养之后恢复了,也难以达到以前的身体素质,还容易落下病根。
因此,重视肌肉减少症,不仅仅是为了看起来更有力气,更是为了长远打算。
预防肌肉减少症,要从病因出发
有因才有果,出现肌肉减少症的人身上,其实也有一些共性。
第一个原因,岁月无情,年龄增长就是最大的幕后推手。年轻人身体素质好,但是从四五十岁开始,各种营养流失,身体慢慢走下坡路,这是不可逆的。
澳大利亚曾经做过统计,发现小于70岁的人里面,肌少症发病率不到20%,剩下的患者,全是70岁以上的人群,可见年龄越大,肌少症的发病率也会越高。
但是,有的人老得慢点,症状轻,有的人老得快,症状严重,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用则进,不用则废。人老了之后,运动频率、强度均有所下降,而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渐渐松弛,更容易退化,退化之后运动能力又会下降,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很多老年人一开始不想动、不愿动,到后来就不好动、不能动了。
还有一个原因,涉及病理方面。有研究显示,很多老年人其实都处在一个慢性、长期的炎症状态里面,这种状态是我们检测不出来的,但却会增加肌肉的消耗,机体的分解,所以肌肉比年轻时候更难留住。
所以,综合以上几种原因,老年人出现肌肉减少症似乎也不难理解了。而我们想要预防的话,就可以从以上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补充营养,提供塑造肌肉的原料。对肌肉塑造而言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就是蛋白质,因此在饮食中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非常关键,1.02g/kg/d是推荐的补充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算一算。
另一方面,增强运动,打破恶性循环。身体永远都是越用越年轻的,尤其推荐抗阻运动,每天坚持举哑铃,对肌肉塑造很有帮助,想要锻炼腿部肌肉,则可以尝试深蹲、慢跑、踮脚尖等方式。年纪大点的也可以尝试太极拳、八段锦,也可以很好的调节全身柔韧性。
总的来说,年纪大了,腿脚不便,除了骨质疏松是一方面原因,肌少症也是不可忽视的幕后推手,需要引起重视,通过补充优质蛋白,增强运动等方式,都可以帮助增强肌肉,身体更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