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写同题作文,三点经验让孩子下笔如有神!

以下为正文:
儿子上小学。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周记,写写国庆节期间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事情。
他生性好动,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说起节日期间的事情,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但要动手做作业写周记,他坐在书桌前坐了大半个小时,抓头挠腮,坐立不安,迟迟没有动笔。
语文作业中的看图写话、写日记及写周记,是锻炼孩子书面表达很好的抓手。会说不会写,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毕竟,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于书面表达能力。

怎么办?我只好启发他,国庆节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是坐地铁,坐新开通的7号线!”儿子脱口而出。
“那么,坐地铁有啥感受?具体我们是怎么坐的?我们有什么收获?”我进一步启发他。
“哦,我知道怎样写了。”儿子开心的说,并在作业本上开始写他的作文《乘坐7号线》。
半个小时后,他写出了如下周记:
“国庆节是个周五。我和爸爸一起出去坐地铁,我们先坐公车506到双墩站。再坐3号线到武汉商务区换乘7号线。7号线由园博园北开往野芷湖,共有8个换乘站,先后可换乘1、2、3、4、6、8号线。其中和1号线在三阳路换乘;和2号线在王家墩东、螃蟹岬站换乘;和3号线在武汉商务区换乘;和4号线在武昌火车站换乘;和6号线在园博园北站换乘;和8号线在徐家棚站暂时不能换乘。3、6、7号线在香港路站三站换乘,除此之外,2、3、8在宏图大道也是三线换乘站。然后我们坐到园博园站直接做701回家了。”
“很有进步,写的很详细,很具体。也很好。”我及时给以明确的鼓励,“不过,你惊奇快乐的心情,还没有表达出来。今天你的作文完成了,很棒。爸爸也来写一篇同题作文,把你的心情写下来,好不好?”
“好!”儿子十分兴奋,眼神中充满了浓浓的期待。
于是我提笔写道:
“早听说咱们武汉开通了地铁7号线。我很好奇,央求爸爸有空一定要带我去看看。
国庆节到了,终于有时间了。10月1日下午,我拉着爸爸一同前去。我们先坐506路公共汽车,到达公交双墩站后换乘地铁3号线,来到了地铁武汉商务区站。我知道,按规划设计,武汉商务区站是地铁3号线和7号线的换乘站。
一到该站,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醒目的橙色换乘标志,还有人来人往的乘客。看来,7号线应该开通了!
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马上拉着爸爸直奔7号线地铁。
站台上,有很多旅客在候车!果然,7号线开通了!
一趟7号列车睁着两盏如火炬样的大眼睛,呼啸着从远处迎面而来,又缓慢靠站。列车车门打开后,我并迫不及待登上了那一趟列车。
上车后,我仔细认真读了乘车导航图。原来,7号线是由园博园北对开到野芷湖的一条地铁,途径徐家棚、武昌火车站等站,与1、2、3、4、6、8等线路均有换乘站。
7号线的开通,标志着武汉地铁网进入“八条地铁”时代,武汉人出行更方便了。身为武汉人,我很自豪。”
写完之后,我向他讲解了写作的要点:
写作时,要构思好文章的结构。就像盖一个房子样,要设计好框架,才好更好的盖出自己想要的房子。
比如,爸爸写的文章,基本上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行文。
在开头,旗帜鲜明的讲述了听说咱们武汉开通了地铁7号线,于是我们想去看看。
在中间,我们描述了看到7号线的情况。
在最后,我们总结了7号线开通后的感受,是总结部分,也是和最初的开头“首尾呼应”了。
其次,文章的写作,不要总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既要有叙述,更要有细节描写。
那么,细节的描写从哪里来?
是从我们的观察而来。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看到的、听到了、感觉到了、还有我们想到了,都是细节。
在爸爸的小文中,爸爸写了“一到该站”,我们看到的是啥?是“是醒目的橙色换乘标志”,是“有人来人往的乘客”。这些看到的信息,就提示“7号线开通了”!这是所见;这时“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马上拉着爸爸直奔7号线地铁”,这是动作,是所感;看到“一趟7号列车睁着两盏如火炬样的大眼睛,呼啸着从远处迎面而来”,这是所闻所听;“我并迫不及待登上了那一趟列车”,这是自己的心情描写。
等等··· ···
通过细节描写,让文章更具体,也就更生动了。就好比我们的房子,有了框架,还需要好的装饰和装修,才更好看实用。
第三,我们还要学会信息的取舍。
比如,我们知道了7号线和1号线(在三阳路换乘)、2号线(在王家墩东、螃蟹岬站换乘)、3号线(在武汉商务区换乘)、4号线(在武昌火车站换乘)、6号线(在园博园北站换乘)等线路的换乘信息。这些信息很详细,但是不应该是文章的重点。
于是,要做取舍,用一句话来代替“7号线是由园博园北对开到野芷湖的一条地铁,途径徐家棚、武昌火车站等站,与1、2、3、4、6、8等线路均有换乘站。”这样,文章重点会更加突出。
儿子听到很认真,还把我写道和他写的拿过来对照着读。
在以后写作文中,他逐步学会了按“总分总”的框架来整体把控文章的结构,知道了要用眼睛来仔细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的细节,明白了按照文章的重点来取舍自己掌握的信息,作业越写越要兴趣,越写越好了。
写同题作文,没有给儿子增加额外的作业量,又可以告诉他该如何来描述自己快乐的心情,儿子很高兴,也有了新的收获。
在写作的过程中,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