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三阳三阴辨证 破解万病】精
六经三阳三阴辨证,是中医无上秘笈《伤寒杂病论》的核心要诀。
据考,东汉时代的医圣张仲景,是中医经方派的传人,得商代宰相伊尹《汤液经法》(现已失传)的秘传,后行走医界江湖,救治发热的伤寒病人、不发热的杂病病人无数,于晚年着成《伤寒杂病论》,史称“方书之祖”。
《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纲,方证辨证为目,全书所载方剂仅两百多个,常用者不到一百。
张仲景以六经辨证、百来个方子,而破解万病,执简御繁,就像金庸小说里的盖世绝学——独孤九剑,以九招而破解世间万种兵器武学一样。
六经辨证秘诀
一、太阳病(表阳证)
主要表现:
1、怕冷、怕风
2、头痛、身痛、腰痛、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
3、眼睑及面部浮肿
4、身痒,皮肤粗糙,或有渗出物(湿疹)
5、脉浮
常用方剂:桂枝类方、麻黄类方
二、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
主要表现:
1、口苦,食欲不佳,易恶心呕吐
2、一会怕冷,一会怕热
3、胸闷胁胀
4、情绪易抑郁烦躁
5、诸孔窍不适,如眼、耳、鼻、头、咽
6、脉弦
常用方剂:柴胡类方
三、阳明病(里阳证)
主要表现:
1、口干,想喝水,汗多
2、大便干,腹满痛
3、怕热,烦躁,坐不住
4、脉滑或数
常用方剂:石膏类方、大黄类方
四、太阴病(里阴证)
主要表现:
1、大便偏稀
2、胃脘部胀满
3、怕冷,手脚凉,筋脉拘急疼痛
4、脉沉弱无力
常用方剂:干姜类方、附子类方
五、少阴病(表阴证)
主要表现:
1、怕冷怕风,低热或无热
2、周身关节疼痛
3、鼻塞、流涕
4、脉沉细无力
常用方剂:桂枝附子类方、麻黄附子类方
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寒热错杂)
主要表现:
1、少阳病、太阴病兼见
2、阳明病、太阴病兼见
常用方剂:半夏泻心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
麻黄汤为太阳伤寒第一方
桂枝汤为太阳中风第一方
所以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鉴别主要是指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的鉴别。
1、有无汗出
桂枝汤证在发热的高温持续期,这个时期人体刚刚开始散热,而人体散热常见的方式即为出汗,所以桂枝汤证会有汗出的症状;
麻黄汤证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以产热为主,这个过程为人体募集能量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时期,所以不会有汗出等损耗能量的症状。
2、疼痛的程度
麻黄汤证处于体温上升期,这个时期人体以募集能量即产热为主,所以人体肌肉战栗收缩以产热,而肌肉的收缩紧张会导致酸痛,所以此时人体疼痛十分明显。
桂枝汤证处于高温持续期,人体开始散热,肌肉收缩的状态有所缓解,所以此时身体疼痛的程度也会比麻黄汤证轻。
3、恶寒或恶风
麻黄汤证,为减少能量损耗体表外周血管的血流量会减少,所以这个时候人体是更加怕冷的。
桂枝汤证,此时人体开始散热,所以外周血管会扩张,血流量也会随之有所增加,所以此时恶寒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症状,但是此时人体会有怕风的症状。
太阳温病第一方
太阳温病仍然属于太阳之为病的范畴
所以太阳温病仍然会有脉浮的症状,但是太阳温病属于体温下降期,这个时期因为人体温度过高,所以这个时期以散热为主,人体易于发热汗出,而汗出过后能量有所损伤,因此会出现口渴的症状,这个时期人体是不怕冷的,即不恶寒。
太阳病的鉴别
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主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汗出(太阳伤寒无汗,太阳中风有汗出);
太阳温病不会有恶寒的症状,并且会有发热而口渴的兼证,鉴别时应重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