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编剧、《权游》作者:MS-DOS我能再用五十年

科幻迷期待已久的神作《沙丘》电影版(2021)终于在前不久全球公映了。

这部恢弘的史诗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科幻小说《沙丘》。原著曾获星云奖和雨果奖,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也是《星战》和《星际迷航》等作品的灵感来源。

几十年里,对《沙丘》系列的影视化改编曾有过多次,然而这些项目要么无疾而终,要么出了作品却广受粉丝批评……这让《沙丘》被评价为最难影视化的科幻小说。究其原因,之前的几次影视作品,五毛钱特效、成本太低出不了效果等都还可以接受,最糟糕的是编剧乱改,伤害原著迷的感情。

而这一次的《沙丘》电影化,主创团队直接找来了埃里克·罗斯 (Eric Roth) 担纲编剧。

罗斯是《阿甘正传》、《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编剧,也是Netflix 版《纸牌屋》执行制片人,曾经五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一次获奖,被誉为好莱坞最优秀的编剧之一。

而这位大师吸引了硅星人的注意,则是因为:

他的创作工具,实在是太酷了!

并且,是一种独特的、复古风的酷……

在《沙丘》原著背景中,“会思考的机器”在万年之前的一场大战之后彻底非法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沙丘世界,虽然背景是浩瀚的宇宙,却完全看不到任何高科技的存在。

而在现实中,罗斯作为本片的编剧,他的创作工具,也是非常的“低科技”:

  • 一台上了年纪的 Win XP 电脑
  • MS-DOS 环境
  • 一款有30多年历史的DOS文字处理器
  • IBM Model M 键盘:

大揭秘:罗斯的“低科技”创作环境

罗斯是一位极度自律的写作者,每天有两个集中工作的时段,每段持续4-5小时:早上五点半起床,简单运动进食之后立刻投入到创作,直到中午;晚饭后再继续,直到半夜睡觉。

“如果我前晚写到一半的话,第二天我会等不及想要起来继续写的,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找到方向了,”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罗斯的自律在他的创作工具上,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

他用的电脑,装的还是 Win XP 系统。电脑可以联网,上面也安装了 AOL 和 IE 浏览器。不过他在写作的时候,会切断网络:

从下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电脑的壁纸是 XP 经典的蓝天白云:

开始写作的时候,罗斯会在 XP 的基础上再退两步,会打开电脑上安装的 MS-DOS 环境:

MS-DOS 由微软开发,是 Windows 95 之前的 PC 时代装机量最高的一款 DOS 操作系统。和今天的图形操作系统不同,MS-DOS 最早是一个命令行操作系统,人机交互都需要通过文本命令来进行,到了后期版本中才加入了图形界面。

虽然 MS-DOS 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操作系统了,但其实,直到几年前,一些重要机构仍然在采用它,比如在2011年之前,美国海军就一直在用 MS-DOS 来管理食物库存:

虽然罗斯的电脑安装了 Win XP,每次他要写稿,还是得打开 MS-DOS。这么一通操作还挺麻烦的。因为 MS-DOS 官方支持的最后一个 Windows 版本是 Win 95,要在 XP 上打开的话,还得用虚拟机才行。

至于为什么非 MS-DOS 不可,原因在于罗斯选择的写作软件:

不是 Word,也不是 Ulysses/Outline/Scrivener 之类“效率用户”熟悉的写作软件,更不是号称“95%编剧都在用”的 Final Draft。

而是 Movie Master,一款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 DOS 软件。Movie Master 的首版发布还是在1987年(罗斯用的是 v3.09),实属上古时代的软件了。

罗斯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是很早就跟厂商买到了这款软件的软驱版本。今天 Movie Master 已经不存在了(就连拷贝了 Movie Master 源代码并加以修改的后续编剧软件 Hollywood Screenwriter,今天都不存在了)。

在个人电脑兴起的80年代,这款软件的功能之强大,绝对称得上是当时好莱坞剧作家们的神器了。除了标准的文字处理功能之外,它还有内置的弹出菜单、多样的文字格式、防覆盖保存、文本搜索和条件替换、内置词典拼写检查、按角色保存独立的台词文件等。

用这款已经30年历史的软件,罗斯已经写出过《阿甘正传》、《沙丘》等至少30部影视作品的剧本了。

他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我觉得如果给我俩小时的话,我也能学会用 Final Draft(当今编剧行业的主流软件)。但我又有点迷信,这感觉也挺蠢的,我自己把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不过最后我还是觉得,如果用这玩意写出来的东西有人看,那就安心用呗。”

唯一不太爽的是,Movie Master 是一个 DOS 软件,所以受到系统内存容量的限制,一个文件最多只能保存40页。每次罗斯打满40页之后,就要保存、打印出来,然后寄给制片方,对方再把文件扫描出来保存到电子版。

他说,软件的内存-页数限制,逼迫他用更短的篇幅讲好故事如果写了40页都写不完一幕的话,那就说明我的写作出问题了。”

罗斯在打字利器上的选择,更是让众多键盘爱好者会心一笑:

IBM Model M 键盘

Model M 于1985年开始生产,是如今主流的 QWERTY 全键盘标准布局的首创者。它的屈蹲式弹簧轴体触发结构,使得键盘敲击时发出独特的“咔哒”声音。

这款键盘,被广大机械键盘爱好者誉为“永恒的经典”,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并且尽管早已停产,后来还是有厂商和死忠粉丝(如 Lexmark/Unicomp 等)用原版的模具生产小批量的复刻品。

Model M 收藏家 Brandon Ermita 曾经这样说:“我喜欢用 iPad,拿在手上是挺酷的;我也喜欢用 Kindle 看书,它确实方便。但是它们在文字输入方面都无法媲美 Model M……无论何时,只要我想写文章或者要工作的时候,这款产品都是我最受信赖的搭档。”

这款键盘是当年的经典,也是今天复古科技风潮的标志之一。罗斯选择 Model M 键盘作为他的写作工具,因为这支键盘陪伴了他几十年,而且如果保养得好,它是几乎不可能坏的。

上面这些工具,罗斯已经用了好几十年了。除了少数设备(比如电脑硬件、显示屏等)因为老化不得不换新,整个创作环境,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大体上是没怎么变过的。

或许你会纳闷,跟罗斯共事的人,怎么可能受得了他这种落后、古板、低效率的工作方式?

首先,在好莱坞,虽然拍摄用的硬件、后期的特效等技术在近几年突飞猛进,行业里一些常规的业务并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比如,很多剧本在创作修改阶段的沟通,都是在纸上进行的,甚至我们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成片,都是在现场涂改得面目全非的剧本上拍出来的。

此外,很多好莱坞大佬的工作方式也是非常“低科技”。比如之前我们写过的一位杰弗瑞·卡森伯格(原迪士尼影业董事长、梦工厂联合创始人、Quibi 创始人),平时甚至都很少用数码设备,连电子邮件都要助理给他打印出来看。

古老的电脑,古老的软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罗斯的出稿速度。不过他本人以及合作的制片方,对他的出稿速度并不是特别计较。

在采访中他表示:拖稿可以,最后该交货还是得交货,而且交的东西还得能拍才行。

为什么大作家钟情“复古写作工具”?

钟情于古老的写作工具的,并非罗斯一人。

事实上,在好莱坞编剧行业,以及更大的欧美文学作家群体当中,跟罗斯偏好相同的大师们,简直可以组成一个“DOS 写作派”了。

这帮人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了。

可能,这个世界上看过神剧《权力的游戏》的人,已经比没看过的人多了。不过,知道原著作者马丁老爷子是怎么写出原著小说的人,绝对是少数。

写《冰与火之歌》用的电脑,装的也是 DOS 系统!至于用的什么软件,老爷子之前上电视节目提过一嘴,叫做 WordStar:

具体来说,他用的是 WordStar 4.0 版本。

老爷子曾经表示,他不用那些高科技文档处理软件,主要是因为不喜欢那些傻了巴唧的“智能”功能,比如自动大写、拼写检查什么的。

“我很喜欢(WordStar)这个软件,我要的它都有,其它没有多余的。我不需要任何的帮助,有些软件成天给你帮倒忙,比如非要把这个小写字母变成大写字母。如果我需要大写的话,我自己会大写的!我又不是不会按 shift 键!”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老爷子其实有两台电脑,一台用来上网回邮件,另一台就是这台装了 DOS 和 WordStar 的电脑,完全断网,只用来写稿。

(不过老爷子最近几年挖坑不填,莫非是因为一直在用能上网的那台上网,导致无心创作了?)

再比如罗伯特·J·索耶 (Robert J. Sawyer),雨果奖、星云奖得主,两度赢得加拿大科幻最高奖项“极光奖”,创作了《终极实验》、《大脑扫描》等优秀作品,人称加拿大科幻教父。

这位科幻大师,早在1990年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为什么 WordStar 是最适合创作者的写作软件。这篇文章在2017年还重新投到知名科技及媒体 Ars Technica 上,文章内容大体没变。

索耶提到,很多知名科幻作者都是 DOS 版 WordStar 的忠实用户,比如:

  • 阿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三大科幻巨匠之一,太空漫游系列作者);
  • 大卫·杰罗德 (David Gerrold,星云、雨果奖得主,《星际迷航》编剧之一);
  • 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漫威《银河护卫队》系列编剧和导演)

为什么这些大师都热衷于 WordStar?

索耶认为,一旦熟悉了之后,写作者操作起 WordStar 非常流畅,可以轻松地实现盲打。

WordStar发布于1979年。当时电脑键盘尚未标准化,很多今天键盘上必备的按键都没有,而这款软件一上来就把很多写作者需要的关键功能做成了宏/快捷键/菜单,而且一些重要功能的快捷键设计,也考虑了打字者不同手指力量的差异。

在当时,很多早期文字处理软件都模仿了打字机的逻辑,也即文字录入是不可逆的。如果你已经在写一行文字,最好把这行写完,因为如果想要反复移动光标到前一行甚至前一页进行修改,都是极其繁琐的操作。

而 WordStar 因为有各种光标操作的快捷键,文档反复修改起来更加容易。和当时其它竞品不同,在 WordStar 上,无论是打字,还是打完之后进行编辑操作,手指都不用离开常用的字母区域。

在 WordStar(以及 Movie Master)上进行写作,整体的感受更接近于 " Longhand Writing",也即用笔在纸上手写完整的词句的手稿写作方式(和打字机逻辑相反)。而在科技较为发达、电脑不离身的当代,一些知名作家,如村上春树、J·K·罗琳、苏珊·桑塔格等都坚持这种写作方式。

虽然 WordStar 和 Movie Master 都是老掉牙的软件了。但这些大师们用它们来写作,所追求的东西,其实和今天很多写作者是一样的:免打扰的写作环境。

追逐最新科技的人,注定只是少数。主流群体对于新科技接受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它是否真的有用,能否和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有机结合,改善效率。

而对于写作者,工具终究只是工具,是创意抒发的载体。整个写作的流程,包括工具的运用,最终都要服务于创意本身。无论工具的科技含量有多高,如果你不适应它,它就无法服务于你,对你起到帮助。

在这个一切似乎都可以被140字或者一条15秒的短视频所阐释的今天,只要还有人坚守传统的写作,这些古老的操作系统和写作软件,就仍将继续存活下去。

注:封面图来自于 Academy Originals,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