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大辽最后的希望,爱国但不愚忠,在西域复国,称霸中亚

1124年,辽朝天祚帝不顾耶律大石的劝阻,执意反攻金朝。大石私下对亲信说:“昏君迟早亡国,我等不可愚忠。”于是他杀死皇帝的耳目,率两百骑兵趁夜逃走,并自立为王。不久后,天祚帝兵败被擒。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此人文武双全,于1115年考中进士,成为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因其官拜翰林学士,契丹语称翰林为“林牙”,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大石林牙”。

金朝崛起后,辽军接连战败,很快就丢失了大片土地。1122年,金军连克中京、西京,天祚帝拼命向西逃跑,慌乱之中连玉玺都丢在了桑干河中。天祚帝逃入夹山后,金军无法攻入,只能驻守山外,阻止天祚帝东出。

与此同时,宰相李处温认为天祚帝下落不明,便与耶律大石等人共同拥立燕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深知辽朝已日薄西山,推辞不从,有人便将皇袍披在他身上。耶律淳被迫登基后,大封群臣,大石由此升任三军统帅。

耶律淳为了坐稳皇位,便向宋朝主动提出免除其每年献给辽朝的岁币,又向金朝表示愿意称臣,但宋、金都无情拒绝。不久后,宋徽宗命童贯率军北伐燕云,被耶律大石率军击溃。

六月,耶律淳病死,宋徽宗以为有机可乘,再次派兵北伐,结果再次被辽军击败。十二月,金军南下燕云,燕云之地的辽人鉴于大势已去,纷纷投降。耶律大石不愿投降,便挟持萧太后前往夹山投奔天祚帝。

天祚帝一见到大石,便责问:“我还活着,你就敢拥立耶律淳为帝?”大石正色回答道:“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拒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便立十个耶律淳,也都是太祖子孙,岂不胜乞求他人耶!”

天祚帝自知理亏,便不再追究大石的“罪责”,只得赐予酒食,复任其为都统,并赦免当初拥立耶律淳为帝的全部人员,以安抚人心。然而这些都只是临时举措,心胸狭隘的天祚帝没多久就处死了萧太后,并追贬耶律淳为庶人。

1123年四月,金军主力西进,在奉圣州城东遭遇耶律大石所率的辽军,大石兵败被擒。金人用绳索绑着大石,强令他带路,引导金军偷袭天祚帝的大营。毫无防备的天祚帝侥幸逃走,但其子女、妃嫔大多被金军俘虏。

事后,金太祖下诏褒奖了大石,并赐给他妻妾,希望他归顺大金。大石虽被迫为金军带路,但其内心却仍不愿降金,于是他与金人虚与委蛇,暗中却等待时机,在跟随金兵西征的途中,逃入山中,收拢溃兵。

九月,耶律大石带着七千多兵马回到了夹山。此时,金太祖病逝,得到大石和谟葛失支援的天祚帝便想趁机出兵东进。大石坚决反对天祚帝的这种冒险行为,劝其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耶律大石的离去,使天祚帝的实力变得更弱,但天祚帝并未因此醒悟,仍坚持出兵。1125年二月,天祚帝被金军生擒,辽朝灭亡。至此,辽朝的残余力量仅剩耶律大石率领的辽军了。

耶律大石离开夹山后,向西北而去,经过三个昼夜的急行军,到达黑水流域,得到了当地部落的热情资助。大石在补充马匹、粮草后,又急忙率军横穿沙漠,来到了距上京三千余里的西北军事重镇可敦城。

由于这片沙漠极难行军,故而金军不敢穷追,大石由此脱离了险境。可敦城周边地广草茂,辽朝在此牧养的数十万战马、牛羊,以及守边的辽军皆为大石所得。可敦城由此成为大石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地方。

天祚帝被擒后,大石继续低调发育。金朝虽然忙着攻打南宋,但对于大石的存在还是感到不安。1129年,大石试探性地进攻金朝,攻取“北部二营”。金朝认为不能再放任大石安稳发育了,于是决定派兵征讨大石。

1130年,名将粘罕率一万金军北征,并征调十多万民夫运输粮草,随军同行。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大石深知以他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抵御强大的金军,于是他决定进行战略转移,率军西行,暂避锋芒,再图大计。

当金军历尽艰难穿过沙漠来到可敦城外时,大石早已率军远去,只留下一座空城。粘罕鉴于粮草已尽,无法穷追,只能下令班师,再过沙漠回到云中。此次北征,金军因水土不服而损失不小,随军民夫更是死伤惨重。

耶律大石西行至叶密立后,在此停留,修筑城池,招抚当地部族,归附者达四万余户,实力大增。1131年,大石在叶密立称帝,沿用汉制,重建辽朝,史称“西辽”。次年,大石率军翻越天山,向中亚地区挺进。

1134年,喀喇汗国归附大石,大石由此进入汗国的都城八剌沙衮,并定都于此。感觉一切妥当的大石决定派军东征金朝,光复大辽。但东征军因大漠阻隔,损失惨重,被迫半路返回。耶律大石得知东征失败,叹息道:“这是天意啊!”此后,他便一心向西争霸。

耶律大石不拘泥于君臣之礼,天祚帝尚在,他也敢拥立耶律淳为帝,以挽救颓势。虽然燕云之地最后还是没能保住,但他两次击败宋军的战绩却是实打实的。他在投奔天祚帝后,也没有选择愚忠,而是明智地选择另谋出路。

大石为臣时,尽其所能辅佐君王,但不愚忠;为君时,审时度势,凭借他自身的才能重建国家,开创霸业。

参考:《辽史》、《续资治通鉴》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