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从不缺旅行者,但海口常常是被忽略的角落。
当地人悠闲的生活节奏,充满市井气息的茶饮文化,还有南洋华侨开放包容的商业氛围,这一切你只能在海口找到。
海口,是海南的魂。
我住的民宿后面是一片上世纪初的筒子楼,一个大叔端着搪瓷脸盆,正在洗漱。尽管时间还早,当地人却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漫步,脚踏七彩人字拖,重心后仰,近乎梦游般地来去。我曾经跟一个在沈阳上学的海口人聊天,他跟我吐槽沈阳的节奏太快。他说:「我同学每次上课去是直奔教学楼,头也不回,我嘛,习惯了走走停停,左右看看,室友说我像qq登陆... ...」从民宿的楼顶俯瞰,周围全是灰白色半高的建筑,蜿蜒向前。墙体斑驳,却有着沧桑的韵味和规整的美感。这些建筑群有一个统称——骑楼老街。从中山路开始,沿途都是这样古朴典雅的骑楼建筑,三四层楼高,多刷成白色,触目清新。骑楼,顾名思义,建筑骑跨于人行道上。骑楼的廊柱,既能为行人遮阳挡雨,又方便商家招揽顾客。这不,没走两步,饮品店的老板娘就因为我在人群中多看了她家椰子一眼,认定我和它有缘,务必坐下歇歇脚。上一站刚结束了云南旅行的我,习惯了云南佛系生意人,对这突然的热情完全招架不住。结果,才刚踏上老街10分钟的我,就手捧椰子,落座休息,被老板娘安排得是明明白白。我一面豪饮黄金椰,一面四处打量。老街到处可见南洋文化的元素,很多建筑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骑楼的历史就是南洋华侨回国创业的历史。上世纪初,海外琼侨回到家乡投资建设,带回了南洋风格的骑楼,也带回了包容和进取的精神气质。一代代老字号的风起云涌只能靠想象,但眼前这些商铺的生意红火,可是实实在在。走出骑楼老街,繁忙的十字路口立刻把我拉回现实,电动车的龙卷风席卷而过。马路对岸,一座红色钟楼高立在椰林之中。有人对历史悠久的街道感兴趣,有人对历史悠久的美食感兴趣。海口的小吃,任你吃上3天3夜都不带重样。海南粉,红红绿绿的神秘调料往腌粉上这么一撒,一拌,口感奇妙。咸甜味道,一口油滑,一口薄脆,还没来得及尝出究竟,就已经吃了个底朝天。在街上逛累了、渴了,随时能找到一家卖清补凉的小店坐下休息。清补凉其实是一种清火茶,通常用绿豆,莲子,百合,西瓜,椰肉等各种材料煮汤,再冰镇。除此之外,店家还会加上自己的特色配料,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两家清补凉是完全一样的。每次喝清补凉都有刮彩票的感觉。一口下去,暑气顿消。再来份芒果肠粉,简直鲜到眉毛都要上天了!椰子香,木瓜甜,汤料里的马蹄清新,鸡肉鲜嫩。经特制的酱油,所有味道被一一激发出来,只感觉嘴巴里神仙在开会。海口的老爸茶店永远熙熙攘攘。我也慕名而来,点上一壶老爸茶,急急搅拌了就喝,结果感觉自己喝下了一吨糖……老爸茶本就是悠闲的代名词,急不得。来这的当地人都是三五成群,点上一壶茶,谈天说地,有时就这么坐上一整天。回过神来发现,每张桌子旁还贴一张A4纸,上写:谢绝在店内研究彩票!除了它的热带海岛风光,也跟海口市大力扶持影视产业的政策离不开关系。冯小刚的电影公社就开在这里。不过讲实话,跑大老远来这里参观,不值得。如果不是有个穿越梦又爱拍照,不来也罢。虽然我没看过电影《芳华》,但也不影响观赏的体验。长手长脚的姑娘们在练功房里跳舞,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人间至美场景之一。驱车去假日海滩看日落,结果中途被堵在电动车大军中动弹不得,比预计晚了40多分钟到。黄昏已过,只剩乌黑的海上下翻腾。本想来看张艺谋的《印象海南岛》,问了停车场的大爷,才知道晚会已经停演很久。如今只剩下尚未拆除的穹顶场馆,在夜色下,如同巨大的钢筋怪兽。下班的人络绎不绝,服务员忙得脚不沾地,点一碗24块钱的猪脚饭套餐,物美价廉。我总觉得比起满是游客的海滩和景点,这些装修简陋却人气不减的街边小店,更像真正的海口。这座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辉煌的记忆,也吸纳着不断涌流的日常,随之膨胀、丰厚,越发充满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