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博古图》中的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宋代绘画#
【宋 · 博古图】绢本 设淡色
作者:刘松年
规格:纵128.3厘米*横56.6厘米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朝(960年—1279年)政治开明,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方面均高度繁荣 ,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富强的国家,也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人民生活富裕,文人热爱艺术。中外学界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 博古图》局部
宋时,收藏成为一时热潮,宋人将收藏称之为“博古”,意在追求博古通今的趣味。知名书画收藏家刘文杰先生曾指出:“从中国书画鉴藏史上讲,中国有五次收藏高潮,第一次是宋朝,第二次是明朝,第三次是清代乾隆年间,第四次是清末民国时期,以1993年中国成立收藏家协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第五次收藏高潮。” 收藏热的出现,使得宋朝时期出现了大量描绘博古题材的绘画作品。宋时博古图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便于收藏者直观的鉴别文物而在一些金石学著作中临摹绘制的古玩插图,即为博古图谱;另一类是描绘宋人如何玩收藏、鉴赏文物的卷轴画,即为博古图轴。今天介绍的博古图描绘的便是文人墨客把玩古董的场景。
宋朝《 博古图》刘松年
此画作者为刘松年。刘松年,浙江杭州人,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擅山水,兼精人物。后人将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宋朝《 博古图》局部
该画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宋时文人士大夫、仕女们争相鉴赏古玩的场景。画中桌案上摆放有各种古器、古玩。此画有文人五人,或背手驻足、或低头试探、或把玩古器。画中有仕女三人,画面中间有一仕女正在研究手中拿着的古器。画面左侧一仕女双手捧着古玩,似是回头和另一仕女交流讨论。画面右上角有一侍女,右手持扇,正在煽动炉火。
宋朝《 博古图》局部
画中士大夫或头戴高装巾子、或头戴巾帕。高装巾子也称乌角巾,因相传为宋时苏东坡所喜戴,故也称东坡巾;其特点为巾制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就有记载:“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著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老坡所服,故名。”文人身穿交领大袖长袍,内着交领窄袖衫,下身着裳,腰间或系腰带、或在围腰外系腰带。
宋朝《 博古图》局部
画面中间的仕女梳小盘髻,饰有珠钗。小盘髻是古代妇女发式之一,宋时较为流行;其髻式凡三围,插以金钗,不用网固定。仕女身穿交领大袖上襦,内着中单,下身着裙,腰间环佩。画面左侧双手持古玩的仕女梳三鬟髻。鬟是中空如环形的发髻,三鬟髻也称为“三鬟结”,是古代妇女的一种环形髻式;其发髻为梳成三个鬟的发式;《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记载:“为小鬟髻,饰之以金。”
左侧仕女身穿墨色交领大袖上襦,内穿交领窄袖中单,下身着曳地长裙,腰间系围腰,系玉绶带。画面左侧另一仕女梳高椎髻,髻上饰有珠翠。高椎髻为古代妇女发式之一;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妆台记》中就有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其仕女身穿窄袖上襦,下身着裙,腰间系围腰,外系玉绶带。
宋朝《 博古图》局部
画面右上角持扇子的侍女梳低发髻,髻上饰珠,身穿交领窄袖上襦,内着中单,下身着裙,腰间系腰带。
宋代博古图不仅反映了其时繁荣安定的生活景象,也是研究宋朝服饰、器物的重要资料。
#宋代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