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
上好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
这学期,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进入了课堂,学校为难起来,好多的主题教育成为必修课进入课堂,课程表都没有地方“放了”。还没有教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课怎么上?上什么?
从教20年,我一直很看重劳动教育带给学生的成长影响。几年前我就自己开设了很多“劳动教育”课程,也是在劳动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很多品质。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说一点我的看法。
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劳动,很多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干活。劳动侧重于让学生体力劳动,经历劳动的过程,在劳动中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激发劳动创新,形成劳动品质……
今天的劳动教育又不同于过去劳动教育,过去的劳动教育是在发扬农耕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劳动生产。今天的劳动侧重劳动创造,我们知道劳动产生智慧,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一定手脑同时进行开发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的觉醒》中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是学校,教学做合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有四个章节阐述了与劳动有关的建议。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我们提倡劳动教育,也是因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社会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在实践中产生。
如果我们重新梳理一下当下的教育现状,劳动教育已经退出了课堂,甚至孩子们鄙视劳动者,不爱劳动,他们的体力劳动变得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是可怕的,我们必须重拾劳动在教育的比重,加大力度让孩子们进行劳动体验,从而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情感。
劳动怎么安排?
每周一节劳动课,我当时会安排下午打扫课间中,或是早上晨扫中,或是家庭劳动中,和课外、校外的活动中。
没有教材怎么办?
教育部提出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指导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这里也有一点小想法,当年我也没有教材,但是每学期我们都会设计系列劳动课程。从春种,到夏长,秋收到冬藏。每次学生乐此不疲的沉浸其中,而且那些比较懒的学生变得积极,解放了双手后,也开发了他们的大脑,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感受力。
《指导纲要》中根据学段对内容做了要求。
1.小学
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指导学生:(1)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3)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1)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2)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3)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2.初中
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学生:(1)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2)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3)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3.普通高中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2)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3)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4.职业院校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5.普通高等学校
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使学生:(1)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2)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3)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4)重视生产劳动锻炼,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初中时我们开垦了一块荒地,我们尝试种了很多作物,起初由于打理不当,很多作物枯竭,我们就重新栽种,孩子们查找原因,还请教生物老师和家长。那片园地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
我们还邀请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进班级给孩子们讲述未来乡村发展图景,机械化发展过程。让孩子们深处乡村也能够感受现代发展带给的美好和幸福。点燃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对农业机器的好奇和热情,回到家里开始和父母研究农业工具。
劳动教育的课程根据儿童发展特征和《指导纲要》进行统筹设计。
比如七年级下学期《劳动教育课》设计如下。
第1、2周课:《了解土壤》每天会用晨扫时间(15分钟-20分钟),一部分同学去开垦荒地,了解土壤,施肥等准备工作。
第3、4周课:《了解种子》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想栽种的植物。做了解。并邀请农民家长来班级给孩子们讲授如何筛选种子。
第5周课,我们要做室内种子,根据学生需求,我们购买了室内创意diy盆栽,让花花草草丰富了教室文化。
第6、7周课,孩子们种草,每天观察小草动态。
第8、9周课,进行劳动成果展示。写栽种感想。(五一劳动节要求劳模做汇报。)
第10、11周课,我们要把室外开垦的试验基地栽种作物,贴地膜等劳动。
第12、13周课,我们要浇水,施肥等工作,并要进行除草。
第14、15周课,小苗长,大,我们用图片记录成长情况,并作出对比。
第16、17周课,找农民家长教我们如何打理苗圃。
第18周课,准备假期打理园圃规划。
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喜欢劳动,让劳动变得具有吸引力?
让劳动变得有趣,迷人,让劳动变成真正的创造。
我们在班级里养育田螺而学会了珍惜生命,田螺妈妈生产过程死去,孩子们竭尽全力照顾田螺宝宝,他们对田螺付出了真情实感,在劳动体验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看待生命,如何与自然界互动。怎样处理亲子关系。
劳动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关系的处理,八年级时母亲节那个月我们要求每位孩子们学做一道拿手菜。母亲节为母亲做一道菜,感受母亲每天做饭的辛苦,也表达对母亲的爱。
劳动教育是融合智育、德育、美育,八年级学期期末我们会设置劳动周“我是居家小能手”,进行居家技能展示,比如收纳,比如烧菜,比如编制等。在劳动中增加孩子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于同学虽然是位男生,但是收纳能力特别的棒,他常常教班级孩子如何整理书桌和衣柜。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一颗心里点燃起热爱劳动的火花,要帮助学生动手去做某一件事,并且使双手成为他的智慧的老师。”
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