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关于写作的贴心话

从“我”走向“我们”

贾平凹

一个人的生存经验来自他的生存方式,读你的作品,我尽量地去理解,但我不得不说,3月20日寄来的那篇小说,我读了一半就放下了。“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在于穿了一件不合体的裙子”,这样的句子像我这样的人无法接受。我想不至于有那样的女人吧。国家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现实生活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题材。可是,你要明白,真正的大题材往往是在选择着作家的,如果大题材选择着你,你也就是有使命的、受命于天的作家了。

我遗憾的是你不热衷现实生活的题材,多是坐在书斋里空想,刻意写作你以为的新奇。从“我”出发,无可厚非,但从“我”出发要走向“我们”呀,你从“我”出发又回到“我”处。文学价值诚然是写人的,要写到人本身的问题,而中国的国情是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变革时期,人的问题是和社会问题搅在一起的。而且,不管什么主张,用什么写法,目的都是让我们更接近生活的本真,现实生活本身就具备了技巧,刻意求新,反而很难写出真来。

关注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才可能更本真,更灵敏,也更对现实发展有着前瞻性,也才能写出我们内心的欢乐、悲伤、自在或恐惧。作品的张力常常在于和社会的紧张感,也可以说,作家容易和社会发生一些摩擦,这不是别的,是写作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但是,你推荐的那部书稿,多少存在着一些误区,它太概念化。在作品中一旦不放下概念,不放下自己,就带上了偏见。它可以说恢复了一些历史事件,却并没有还原到文学。

对于现实生活,有各种写法,我不大喜欢那种故意夸张乖戾的写作,那样的作品读起来可能觉得过瘾,但不可久读,也耐不住久读。我主张脚踏在地上,写出生活的鲜活状态。这种鲜活并不是就事论事,虚实关系处理好,其中若有诗性的东西,能让生命从所写的人与事中透出来,写得越实,作品的境界才能越虚,或称作广大。

我常常问,我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这问题很大,我也说不清,好像是为写作而生的。其实这很可怕,我感到我周围一些朋友,当然也包括我,常常是为了出名,为了版税,为了获奖去写,写作就变成了一种委屈。我见过一些画家,只画两种画,一是商品画,一是参加美展的画。商品画很草率,不停地重复,而参加美展的又是特大的画幅,又都去迎合政治和潮流。

我有一个朋友,其作品写得很好,却从不宣传、炒作,是无功利心地写作,写好了最多是放在自己的博客上,我读她的作品就自惭形秽。我有体会,当年写《废都》和《秦腔》时并不想着发表出版,完全是要安妥我的心,写出后,一些朋友读了鼓动登出来,才登了出来。这样的作品虽产生争议,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可读的人多些,且能读得久些。反之,我一旦想写些让别人能满意的作品时,反而写得很糟。

好好说你的话

一碗饭,扒拉几口,你就知道这饭是咸甜辣酸,还是已经馊了。文章也是这样,它是以味道区别的。学书法的人很多,讲究临帖,临王羲之的,临颜真卿的,字都写得蛮不错了。可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形:在哈尔滨的书展上看到某人的作品,在广州的书展上同样看到,在上海在西安的书展上也同样看到,它们像是一个人写的。

那么,这样的书法家我们能记住是谁吗?这一点,你介绍的某某某或许明白,从他的小说里,能看出他一心要有自己的色彩和味道,问题是他看见别人做酒,他也做,却做成了醪糟,又做成了醋,最后成一罐恶水了。

什么树长什么叶子,这是树的本质决定的,不指望柳树长桐树的叶子,只需要柳叶长得好,极致的好。某某某的小说,我之所以不满意,仅小说的语言读着就不舒服。为什么连续用短句,一句又都是句号,就像登一段阶距很小的楼梯,使不上劲,又累。语言的功能是表现情绪的,节奏把握好了,情绪就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把握节奏又绝对与身体有关,呼吸就决定着节奏。

如果某某某是哮喘病人,我倒可以理解他使用短句和句号,如果不是,他是模仿那些翻译小说,或者片面理解“形式即内容”的话,那他老用这样的句子就容易使他患哮喘了。学习别人,一定要考察人家本质的内在的东西,老鼠为什么长胡子,蛇为什么有竹的颜色,狐子为什么放臭气,那是自下而上实用的需要,否则,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小说,就是说,好好说你的话。

要控制好节奏

某某可能近日要去你那里改他的那个长篇,他之所以到你那里去,一是你那里清静,二是许多素材都是你提供的。我想就他这个长篇的初稿,跟你谈谈我读后的一些看法。

小说的故事非常好,但他没写出味道来。怎么能举重若轻,以这个故事举起一个时代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写长东西,总是控制不好节奏,不是前边精彩后边散气,就是这一章不错,另一章又乱了。咱们在乡下为人盖房时有这样的经验,地上的人往上抛瓦,房上的人接瓦,一次五六页一垒,配合得好了,一抛一接非常省力和轻松,若一人节奏不好,那就既费劲又容易出危险。唱戏讲究节奏,喝酒划拳讲究节奏,足球场上也老讲控制节奏,写作也是这样呀。写作就像人呼气,慢慢地呼,呼得越长久越好,一有吭哧声就坏了。节奏控制好了,就能沉着,一沉就稳,把每一句每一字放在合宜的地位,会骑自行车的人都骑得慢,会拉二胡的弓子运行得趁,这时的写作就越发灵感顿生,能体会到得意和欢乐。否则就像纸糊的窗子在风中破了,烂声响,写得难受,也写不下去。

当然,沉稳需要内功,一个人的身体不好,不可能呼气缓长。我知道某某目前的状态,他是看见周围的人都写出有影响的作品了,他心里急迫,他往往准备不足,又好强用狠,肯定用笔急躁。再一点,那些素材怎么够完成一个长篇的写作呢?厨房里就那么些菜,怎么会七碟子八碗摆上一桌?

我本想和他谈谈,但他心劲正高,我和他又不甚熟,怕影响他的情绪。我知道在写作中情绪是不能影响的,运动员在场上只能喊加油,不可呼倒好。而你与他熟,啥话都可以说,你可一方面指出他的毛病,帮他控制节奏,再是尽量多提供素材,让他手头宽裕,三是如果可以,劝他写成中篇最好,或许能遮掩他的一些缺陷。

作品要精神贯注

春节后的第一封信就写给你。从元月起我一直在开会,过了春节,还要开会,可能4月前都在会上忙着。到了咱们这般年纪,时间太重要了,所以我写了一个条幅挂在书房:精神贯注。我的意思是,时间和身体不可浪费,作文每有制述,必贯之神性。

中国有许多词的解释已失去了本意。过去我们在文学上也强调精神,多是政治概念,文学是难以摆脱政治,恰恰需要大的政治,但那时强调精神,往往使文学成为一种宣传,作品容易假大空。我所说的精神贯注,是再不写一些应景的东西,再不写一些玩文字的东西。年轻时好奇,见什么都想写,作文有游戏的快乐。现在要写,得从生活中真正有了深刻体会才写,写人写事形而下的要写得准写得实,又得有形而上的升腾,如古人所说,火之焰,珠玉之宝气。

你我从事文学差不多三十年了,到了今天这地步,名利都有,生活无忧,最担心的是没有了动力,易写油写滑,外界都说我们的文笔好,我们也为此得意,但得警惕陶醉在文笔之中忘却了大东西的叙写。你是非常有灵性的作家,我还得劝你,不要再多读那些明清小品,不要再欣赏废名那一类作家的作品,不要再讲究语言和小情趣。要往大处写,要多读读雄浑沉郁的作品,如鲁迅的,司马迁的,托尔斯泰的,把气往大鼓,把器往大做,宁粗粝,不要玲珑。做大袍子了,不要在大袍子上追究小褶皱和花边。

近日看央视的《百家讲坛》,马未都在讲收藏,我记住了他所说的一句话,他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病态。不知这话是他发现的还是借用他人的,这话初听好像有点那个,但有道理。试想想,文学也是这样,堂·吉诃德,阿Q,这样的人物都是病态的。换一句话说,这样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也正是贯注了精神的,这种抽象是从社会、时代里抽出来的。如果敏感的话,社会、时代的东西往往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作家要长久,就看能不能写出这样的人物来。

春节期间,晚辈来拜年,都在说要以身体为重,不必再写,或者轻轻松松地写。他们是以他们的角度来关心,但碌碡推在半坡怎能不使劲呢?我之所以新年第一封信给你,谈的仍是文学上的事,因为身体固然重要,写作更是活着的意义,而你又是在写作上有野心的人。

不要写得太顺溜

真不凑巧,你来找我,我却去了终南山。你和某某的稿子我大略都读了,直接地说,我不太满意你们的叙述。某某太注重描写,描写又特别腻,节奏太慢,就像跟着小脚老太太去赶集,硌硌拧拧半天走不前去。为什么老去关注山岳表面上的泥土怎样脱落流失,可山岳能倒塌破碎吗?而你,我又觉得写得太顺溜了。

那年我去合阳一带看黄河,当时是傍晚,云压得很低,河面宽阔,水稠得似乎流不动,我感叹是厚云积岸,大水走泥,印象非常深。大河流水是不顺溜的,小河流水要它流得有起伏,有浪花和响声,就不妨在河里丢些石头去。我的意思是,文笔太顺溜了就要让它涩一点,有时得憨憨地用词。

现在很有一种风气,行文幽默调侃,但太过卖弄了就显得贫和痞,如果这样一旦成了习惯,作品的味道就变了,也可能影响你写不出大的作品来。

我也想,为什么你会是这样呢?这当然与你的性情有关,你反应机敏,言辞调皮,和大家在一起,谁也说不过你,这种逞能可能影响你只注意到一些小的机巧的东西,大局的浑然的东西反倒掌控不够。有些事不要太使聪明才情,要养大拙,要学会愚笨。平日说话,大家都不屑夸夸其谈,古语道:口锐者天钝之。写文章也是说话,道理是一样的。再者,你的节奏少变化,高低急缓搭配不好。

作品的立意是不错的,但你急于要衍义立意,唯恐别人体会不来,这样就坏了。在大的背景下写你的小故事,从人生中体悟了什么,仅有深意藏矣即可,然后就写生活,写你练达的人事。写作同任何事情一样都要的是过程,过程要扎实,扎实需要细节,不动声色地写,稳住气写,越急的地方越不能急,别人可能不写或少写的地方你就去写和多写,越写得扎实,整个结果就越可能虚,也就是说,作品的境界就大。反之,境界会小,你讲究的立意要靠不住,害了你。

你留言说这部初稿有的章节你写得顺手,有的章节写得很艰难,这我也能读得出来。其实这是我常遇到的事,我的办法是,每当写得得心应手时就停下来,放到第二天去写。这样,在第二天一开始就写得很快乐,容易进入一个好的状态。你不妨试试。

(0)

相关推荐

  • 众说纷纭话《废都》

    众说纷纭话<废都> 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发表在大型文学杂志<十月>第4期,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艳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及赤裸 ...

  • 贾平凹的文学成就有多高?这部小说可说明,读者:20世纪末的绝唱

    导读:其实我们也好奇,为什么很多人对于性避而不谈呢?难道性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考量的话,你会发现贾平凹的勇气是无法阻挡的. 说到贾平凹这位作家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国当代文坛,贾 ...

  • 苗雨时:荷花淀派综论④

    四 关于荷花淀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56年.这一年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共同与会,都在华北组.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在讲话中,就把他们四个人放在一起,称赞 ...

  • 贾平凹:写作秘方全在这里了(18篇) | 超链接收藏

    创意写作指南 4月14日 简单的幸福 媒体人 - 2021最火热歌榜 广告 作家笔记 作者:[英]毛姆 京东 购买 贾平凹:写作的秘方 贾平凹:好的语言是讲不尽的! 贾平凹:关于写作,致友人信五则 贾 ...

  • 贾平凹:写作的秘方

    我们常常说神奇,其实干任何事情干久了,神就上了身.写作也常有这种现象,如果你变成一个磁铁,钉子.螺丝帽.铁丝棍儿都往你身边来. 我自己体会语言首先是与身体有关系的.为什么?一个人的呼吸如何,他的语言就 ...

  • 贾平凹:关于写作的贴心话——致友人的五封信

    贾平凹:关于写作的贴心话——致友人的五封信

  • | 贾平凹:我是这样写作的

    关于"语言" 大家都是搞创作的,我在这儿说心里也发虚,因为我也不是体会得多独到.多深刻.我谈这些害怕你心里说:你谈的这些谁不知道呢!我也看过大家的好多作品,我看到好多人的语言比我写 ...

  • 谢友顺:小说写作的关键词|王安忆|福楼拜|贾平凹|小说

    写作和自我的关系,这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归结点.为何多数作家都有一个写作青春文学的阶段,就在于那是一个辨识自我的时期. 评论家谢友顺.(图源网络) 很多人都知道,研究小说是一门学问,但未必同意小说 ...

  • 贾平凹跨界办书法展,网友:书法?你还是好好写作吧

    [贾平凹跨界办书法展,网友:书法?你还是好好写作吧] 文︳王呈祥 "跨界"似乎是近些年才有的新名词,泛指本职专业去干外专业的事,又称"跨行".例如,演员去主持, ...

  • 贾平凹:我是这样写作的丨写作课

    我是这样写作的 贾平凹 1 语言 我觉得语言首先与身体有关.为什么呢?一个人的呼吸如何,你的语言就如何.你是怎么呼吸的,你就会说怎样的话.不要强行改变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随意改变句子的长短.你如果是个气管 ...

  • 贾平凹|我是这样写作的

    我是这样写作的 贾平凹 1 语言 我觉得语言首先与身体有关.为什么呢?一个人的呼吸如何,你的语言就如何.你是怎么呼吸的,你就会说怎样的话.不要强行改变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随意改变句子的长短.你如果是个气管 ...

  • 女诗人怒斥贾平凹是流氓作家,贾平凹很委屈:我写作的时候都在想着你的诗

    当年,贾平凹对一位女作家说:"姑娘,我在书里参考了几句你的诗,你不介意吧?" 女诗人大方同意,不料,作品出版之后,女诗人却怒斥贾平凹:流氓作家,抄袭我的作品-- 创作<废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