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74)

▲残破的城墙

现在无论是各种媒体,但凡谈起拆城墙,几乎众口一词的宣称:大部分的古城墙是建国后才拆除的,还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拆除城墙的痛心疾首。有人耸人听闻的指出:“建国以后的大规模拆除……使得我国数千座城墙只剩下如今不到十分之一的留存。”更多的就是声讨和鞭挞,指出拆城墙的行为完全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格局,严重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事实上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或者说是别有用心的歪曲。《历史地理》2015年第一辑)刊登的《清末以来城墙拆除的阶段、动因与地区差异》,根据地方志的原始资料,整理了京津冀、湖南、浙江三地所有的有关城墙拆除记录,具体如下:三地共有341座城市,有拆除记录的共有190座。其中145座的首次拆除发生在1949年以前,占比76%;拆除城墙总的次数共有323次(有的城市经历过多次拆除),其中190次发生在1949年以前,占比59%。这就是历史的真实数据,也很说明事实,至少狠狠地打了那些所谓专家学者的脸。

民国时期,满清时代盛行的诸多忌讳无疑都成了蒙昧,包括历朝历代所宣扬的孔孟之道,也包括那些传统民俗早该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甚至连春节也被民国政府明令禁止。民国开始实行的易帜、换制、更衣、改礼,这些都显得太内在、没什么轰动效应,可怎么才能更好地昭示这种改天换地的豪迈呢?那些革命党就把目光钉在了拆除封建堡垒的城墙上。

民国最早提出拆城的是杭州,而且是以发展旅游的名义。1912年1月19日《申报》报道,杭州“日后马路通行入城,湖山春色,亦可饱餐”,这样一来,“惟以城门梗隔,游人往返不便”就变成不小的罪过了。城市要发展,人民要旅游,故此,经政事部决议,将钱塘、清波两城门一律拆去。

人间天堂的杭州还只是拆两座城门,十里洋场的上海城则是雄心勃勃的要将整座城墙拆掉。虽然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起就有动议,但屡屡被“保城党”以县城安全为由拒绝。直到辛亥革命成功,为自家生意出发,主张拆城的商会掌了权,商会首领李平书当上了上海民政总长,才在又一轮绅商上书之后,经苏、沪都督府批准,李平书明令拆除上海城垣。

虽然拆城费用并不便宜,“每拆十丈,需银一百两左右”,总工价约需26万多两,而且需要拆迁大量铺户,但上海城拆迁工程还是义无反顾地动工了。《申报》的报道称:“本邑各城门自经兴工开拆以来,晚间已不复关闭,行人出入,莫不称便,城内各店铺之做夜市者,生意骤增,尤甚欢悦。”

上海筹措拆城所需巨款,则是将城基下土地,由中外商人出价承领。拆城工程从1912年7月全面动工,1913年6月终于完工。北半城变成一条长850丈的大马路,取名为“民国路”;南半城变成另一条长890丈的大马路,取名为“中华路”。论者赞为:“从此上海旧城内外、华界租界联为一体,奠定了上海新城市的基础”。

(0)

相关推荐

  • 异域是一面镜子|邱小石·早茶夜读614

       614| 读城记2020 ▼音频在文末▼ 异域是一面镜子 文/ 邱小石 70后,(消失的)读易洞洞主 南宋将临安作为都城之时,差不多和罗马教廷发动十字军东征同期.1099年,十字军从穆斯林手中夺 ...

  • 【正在消逝的护城墙】上海嘉定护城墙变迁史 — 老城墙,我们不说再见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 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 钱钟书<围城> 问城记 (上海嘉定为"龟形"城市形态,东.西.南.北在过去拥有完整的防御体系,护城墙.护 ...

  • 悠悠大公桥(1)

    ▲宜昌晨曦初现的大公桥滨江带 稍稍年长点的看官都会哼两句<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也都知道万里长江冲出西陵峡口的南 ...

  • 悠悠大公桥(2)

    ▲唐贵智<南津关附近红层中的地应力场示意图> 宜昌河道的"沧海桑田"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一节的照片上得到证实,这是地质学家.宜昌地质地矿研究所唐贵智先生所绘制的<南 ...

  • 悠悠大公桥(3)

    ▲青草滩长云满渡 万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就在长江和汉江之间的冲击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十分壮观的"江汉湖泊群".据统计,解放初期,湖北全省共有湖泊1065个, ...

  • 悠悠大公桥(4)

    ▲图上是江南五龙山,图下是青草滩,如今还能见到的只有宝塔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清廷将彝陵州更名为宜昌府,增设东湖县城即为宜昌府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东湖县将所属三十八" ...

  • 悠悠大公桥(5)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招民填川诏 当年,从当阳.荆(门)襄(阳)往宜昌的行旅客商,只要到了青草铺与九溪铺和峰溪铺交界处的金巴岭,就知道宜昌快要到了,都会松一口气,停下脚来歇息,喝茶.青草铺 ...

  • 悠悠大公桥(6)

    ▲<宜昌府志 溪> 笔者在寻找史料翻阅同是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时发现一个新大陆,宜昌地方史学界常说的"常家溪"在清同治年间叫&q ...

  • 悠悠大公桥(7)

    ▲1953年宜昌港务局确定的港区和作业区地界 宜昌文史爱好者张玉新老师在<旧貌与新颜--宜港茶园的前世今生>中回忆说:1953年,宜昌港务局在作业区内兴建工人茶园,购置躺椅660把,并拟定 ...

  • 悠悠大公桥(8)

    ▲<东湖县志 铺> 从上面这张<东湖县志 县疆域图>中可见,当时宜昌府有三十六"铺",除了作为府治的"东湖铺"(东湖县城),就是北面的& ...

  • 悠悠大公桥(9)

    ▲王天官 不知各位看官发现没有?常家溪发源于东山寺左边的青龙嘴,和<东湖县志>说的那样"经江家塝.石垸子,会南湖水,出天官桥入江."而那句"访僧湖引东南去&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