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题型解析:搞懂这一点,主旨也没那么难!
主旨题文字多,文段结构复杂,选项干扰性大,更让大家憋屈的是:总能在二选一时完美避开正确答案。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在二选一的时候最终还是选了那个错的呢?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要如何避开二选一还选错的魔咒呢?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搞懂主旨题!
在传递核心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细品一下这道例题:
【例题1】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参考答案】A
【中公解析】文段第一句先以“法官”和“被告”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传统史学研究中研究者是“法官”,而研究对象是“被告”的原因。第二句通过“所以”对前文进行总结,指出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而这也是文段主要表达的意思。
A项,是对文段结论的同义转述,保留。
B项,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的原因是研究者审判规则的不同,而非研究者武断,“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由文段得不出,排除。
C项,定位文段第一行,只提及了“不能说话的史料”,应注重“能说话的”史料未提及,排除。
D项,定位文段最后一行,“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所以文段并不是在强调审判规则不一样,而是强调相同材料不同结果这一现象,排除。故本题选A。
为什么要先给大家看这道题呢?因为很多同学经常在B、C、D这三个对策句选项里纠结,感觉这三个选项说的太有道理了,说的太对了,简直和自己产生了共鸣!所以最终选择了一个错的选项。通过这道题大家应该感受到了面对一些说的有道理的选项时,我们要理性看待,尤其是选项中出现对策句时更应慎重!因为在主旨题里“作者只要他觉得,不要你觉得!”所以,搞懂“作者到底想说什么”这一点,主旨就没那么难!
下面通过例题2再让大家感受一下:
【例题2】语言从来不是固化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约定俗成,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投射而成的具象。因此,网络语言粗鄙化的现象不应当被视作孤立的语言问题来看待,粗鄙化折射出的浮躁心态、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戾气等问题,恐怕比语言粗鄙化本身更值得关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语言是人类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的反映
B.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C.语言研究应以语言随着时代发生的变化为重点
D.应重视网络语言粗鄙化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D
【中公解析】文段第一句说语言从来不是固化的。第二句解释语言是怎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具体来说语言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能投射出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第三句通过“因此”总结上文,得出结论——正是因为语言能够反映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所以网络语言粗鄙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语言问题,它可以折射出浮躁心态和社会积累的戾气等社会问题,而这些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比语言粗鄙化更值得关注。所以文段的重点在尾句,即网络语言粗鄙化所折射的社会问题更值得关注。
A项强调的是语言与精神状态、社会心态之间的关系,但文段强调的是应更重视网络语言粗鄙化背后折射的社会问题,排除。
B项可以从尾句中理解出来,但是文段尾句强调的是网络语言粗鄙化折射的社会问题比网络语言粗鄙化更值得关注,B项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排除。
C项是在讲语言研究应该以谁为重点,但文段强调的是网络语言粗鄙化所折射的社会问题更值得关注,所以排除。
D项,刚刚我们文段所分析出的重点是网络语言粗鄙化所折射的社会问题更值得关注,既然是更值得关注,那也就是在说我们应重视它背后的社会问题,D项基本能表达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保留。故本题选D。
这道题大家容易在B、D两项纠结,最后可能错选B,选错的原因大概率是没有理清楚作者到底想说啥,认为B项的表述特别有道理,跟文段讨论的话题是一回事儿,于是根本按捺不住要选B项的冲动。而当我们面对这类题二选一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理清楚作者想说什么,再看这两个选项核心说了啥,最后结合作者想说的再看哪个选项的表达更符合。
面对主旨题,我们要选的是更符合作者想说的,而非你觉得特别有道理的、完美的选项。当大家二选一开始纠结了,说明选项可能有陷阱,所以我们一定要先理清楚作者想说什么,再看这两个选项核心说了啥,比较选项的侧重,看哪个和作者的观点最吻合,再去做选择,不要冲动,保持理性!记住“作者只要他觉得,不要你觉得!”找准作者想说的,主旨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