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 欢欢喜喜过大年(三)
【往期回读】
江都 王建华
王建华,70后,自主创业者,闲来喜欢看看书,读读史,信手瞎写写。
【上接】
其实除夕前只有小年是固定在腊月二十四,其他准备项目并不一定是哪天进行,但基本是以大扫除开始,以辞年结束。辞年几乎都是腊月二十八九进行的。辞年就是拜辞旧岁、欢迎新年的意思,也是祭祖的仪式。凡间人们高高兴兴忙过年了,阴间的先祖也得过年啊,也得花钱办年货啊。我们地方风俗,除了清明、中巳、冬至三次祭祖,还有年终的辞年。
辞年和平时祭祀一样,除了烧一大堆纸钱孝敬给先祖外,就是忙一大桌菜,请祖宗吃饭,给祖宗磕头。菜和别的鬼节一样,以老三样即青菜、豆腐、凉粉为主,其他的菜看家庭条件,可以很丰盛的。但是辞年必须有的是鱼,而且是两条鲢鱼。我们家叫杀鱼为刾(扬州方音cí)鱼,刾鲢就是辞年。这两条鲢鱼祭祀过祖宗后,是不能吃的,搬到中堂菩萨前继续用来敬菩萨,一直供奉到春节后。这叫“年年有余”。
也有人家是除夕晚上的鱼不吃,余着,但也必须是鲢鱼。现在菜场上有专门用来敬菩萨的小鲢鱼卖,很好,浪费不大,毕竟放那么多天,正常都不能吃了。
一切准备好了,就等着过年了。好开心啊!
大年三十,天一亮,全家人就起来了。各司其职,欢欢喜喜迎接新年。
首先贴春联。把大门、窗户再擦一遍,用小面调好浆糊,然后按不同的地方贴不同的对联,处处有。大门是最重要的地方,春联一定要是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颂这升平世界。内门则是祝家人平安健康的,老人的房门上祝寿比南山;年轻人的房门上祝前途远大;新婚夫妻是祝幸福美满,早生贵子;有孩子的,在正屋明间墙上还贴上”童言无忌“。也亏得老师们把家家的情况基本都记得清清楚楚的。窗户上一般贴福字,也有讲究的人家剪窗花贴上。对着大门找一棵树或者别的什么贴上“开门大吉“。门窗上都还得贴花片,门上一般是五张一组,窗户上则是每个窗子一张。最难贴的是正屋二梁上的五宽六窄的大花片,因为高,必须架梯子才能上去,而且还得人在下面看着,以求端正对称。
除了门窗,连猪圈、鸡窝上都有春联,无非是“六畜兴旺,猪壮肥多,公鸡报晓,母鸡下蛋”之类。粮柜上贴“仓有余粮”或者“五谷丰登“。就连茅厕上也有春联的,也是一些吉祥话,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皮五家马桶上贴的是:细水长流,川流不息。如果家里红纸多,家前屋后的每棵树上都贴上红纸条。后来家家有自行车、三轮车了,车上也必须贴红纸的,可以写上:出入平安。
还有贴年画。堂屋中、卧室里、厨房间,哪里需要点缀就在哪贴一张,花花绿绿甚是好看。
半天时间,春联、花片、年画贴好了,屋内外红彤彤一片,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年真的来到了!
贴刮完毕,准备年供。那时普通的家庭,堂屋中间不是供桌,而是以粮食柜当供桌放于中堂前的,那个年代诸神下岗,大神居中。就在大柜上整理好香炉烛台,拔去旧烛,换上崭新的红烛。年供的物品随着年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一般有鲢鱼、馒头、年糕、糖果,花生、苹果、橘子、开心果、京果、麻饼等。另外,随不同的日子,供不同的食品,如初一供圆子、枣茶,元宵供汤圆,落灯供面等。
供桌上还插一棵摇钱树。树是剪的侧柏枝,插在花瓶里,没有花瓶就酒瓶代替。树上挂满红纸剪的铜钱,还挂上花生,糖果等物品,有点像西方的圣诞树。不过,这是东方的摇钱树。
这些弄好,把屋内外再打扫一遍,就可以画元宝墩了。过去的传说,有一种叫“夕”的怪兽,除夕出来祸害人间,但它怕红怕响,所以大家贴春联、放爆竹。同时在地面画上元宝墩,那个像它脚印子,“夕”看到了,以为它已经来过这家了,就不进去害人了。元宝墩是家里家外到处都画上的,是用石灰粉画成的元宝状,也是取吉祥之意,也是内外消毒之实。家家画,整个村子的地面都是元宝了。后来大家图省事,就用筬篓装上石灰粉,在地面墩,一墩一个大碗口大小的似圆似方的白印子,很方便,一会儿就把屋内屋外墩完了。
择菜、洗菜,烧鱼、烧肉,煨鸡、煨鸭,主妇们是很有能耐的,忙了一天,七拼八凑,到了傍晚,变魔术似地总能忙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的。卞蛋来一碟,香肠来一碟,咸鱼来一碟,牛肉来一碟,烧鱼烧肉烧鸡子,大杂烩,都是平时吃不到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能吃到,但有几个简单的菜必须有的。豌豆苗——平平安安,水芹菜——路路通,青菜豆腐——清清白白,大杂烩——大团圆,鱼——年年有余,都是有美好吉祥的寓意的。
一切都弄好了,天色也晚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下了吃团圆饭。酒肯定要喝的,平时就爱喝的,今晚开怀畅饮,平时不喝的,也搞一点,图个酒意朦胧,面红耳赤。连我们小孩子都有米甜酒喝的,现在的小孩子是喝饮料,那时可没有,米甜酒确实含酒精的。这是一年中最开心的一顿,是全国人民都最期盼的一顿,是阖家团圆的一顿。也是那个年代一年中吃得最好的能让人甩开腮帮子猛吃的一顿。
吃完团圆饭,把锅里剩饭盛入一木桶中,除夕这天一定要把饭多烧一些,而且要烧出锅巴,把锅巴整个铲起,覆于木桶上。把木桶供于中堂前,这就是米山,米山上还点缀一些蜜枣、白果之类的。中堂前供桌上,中间是香炉烛台,前面是各式供品,两边是米山和摇钱树,这日子多美好啊!
净手,净面,敬香!这是男人的事,点燃红红的蜡烛,点上三支线香,恭恭敬敬的叩首,祷告几句,无非是求菩萨保佑全家的话,“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祷告完,庄重的将香插进香炉里,然后出门放爆竹。那时也就是小鞭、二踢脚,后来经济发达了,放烟花的就很多了。你家放,他家放,从傍晚起,整个除夕到初一,一夜基本没停过。
敬香后,小朋友们还有个小仪式,就是爬门。据说爬门会让个子长高,所以各想办法,努力爬到大门门扇上,骑在上面问大人:高吗?大人欢喜的说:高呢!真高!大家哈哈一笑,小孩子再爬下来。当然,小朋友们此时最欢喜的是有压岁钱拿了,大人们酒足饭饱之余,很大方地用红纸包上一角钱或者两角钱给孩子压岁,个个孩子有份。
那时还没有电视,更谈不上看春晚了,连电都不正常,经常是点着煤油灯守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剥剥花生,磕磕葵花籽,谈谈笑笑,也是一年中难道的一次家庭会议。有时也玩点扑克之类的小游戏。也有少数大人聚在一起看点小牌,基本不赌钱,也就是香烟做赌注。时间不早了,昏暗的煤油灯下也有点无聊,洗洗睡吧。留个把大人守夜就行。喔,别忘了,睡觉前要封门的,就是在门内用两张红纸条把两扇门交叉着贴上。红纸条不需多大,意思到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