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留清影—— 记江海清
为庆祝教师节,本平台今天起连续发布四篇相关我校优秀教师的报道。今天第一篇。
步入教坛终无悔,矢志耕耘留清影。我们的老江同志从教29年,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奉献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用清正挺拔的身影,托起无数璀璨的希望……
教学不靠“吃老本”
1987年,江海清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丁沟中学。从教没多久他就发现,仅凭在大学里学的知识,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为此,江海清首先想到的是向老教师请教,向他们讲述困惑,向他们讨教方法。此外,他又找来大堆的教学资料,一回宿舍就开始恶补,专业知识快速提升。
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最新的语文教学类杂志,是江海清保持多年的习惯。虽然现在已是资深语文教师,但他学习的劲头一点也不比年轻教师差。用他的话说:老本再厚也有吃光的一天,现在不学习将来定会被淘汰。
江海清还特别重视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思考。该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汤慧峰讲述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江老师用过的讲义、试卷,上面都有几种颜色的笔迹作旁注,同时还在许多地方标着五角星、波浪线等。“这些讲义用过后,他都保留着,摆得平平整整的。”江海清则表示:“好多讲义,我都保留三年以上,为的是在下一轮教学时有个参考。如果再遇到相关内容,我能立即改进。”
在此基础上,江海清还将他的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撰写成文,在《语文知识》、《语文天地》、《作文报》等教学报刊上发表。
课堂是最难割舍的牵挂
参加工作以来,江海清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而且自1994年起,年年担任班主任。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直到一年前才有改变。
“学校分配的任务,江老师总是愉快地接受、认真地完成,从不‘挑肥拣瘦’,再重再难也没听他报怨过,就像老黄牛一样!”副校长韦少华对他如此评价。
“敬业,源于他对教学的深厚感情。”汤慧峰讲述了两件关于江海清的事情——
早在几年前,同事们就发现江老师行动有些不便,走路高一脚低一脚的,明显有异于常人,便建议他请假去医院看看,但他总是若无其事地说“没事”。后来,他的腿和右手开始不自觉地颤抖,同事和领导便建议他赶紧看病,但他总以“课程紧,再坚持一下”为由而婉拒。去年暑假前,江海清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突然晕倒在课堂上,被学生搀送到办公室。直到这时,他才请另一位老师分担一个班的教学。这年暑假,他到苏北人民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氏症早期。
“前阵子,大家发现江老师经常‘失踪’。后来才发现,他有时一放学就骑辆电动车出校。”汤慧峰说,在同事的追问下,江海清才道出实情。原来,他85岁的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今年暑假做了截肢手术,现住在真武老家,由姐姐照料。作为唯一的儿子,江海清常常星夜赶回家中,看望老人。
“生活上的困难,克服一下总能过去。即使再困难,也不能影响教学。”江海清说,“课堂,是我此生最难割舍的牵挂。”
好经验与同事分享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江海清在做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努力推动青年教师成长与全组业务水平提升。
在同事心目中,江海清谦逊随和,从不与人计较。但在一种场合,他却是出了名的“铁面”。作为学科组长,他经常组织师徒结对、听课交流等活动,爱听青年教师尤其是他徒弟的课。听课结束,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好话就不多说了,你这节课有几点不足,需要注意……”随后一一摆出,常使被点评的老师尴尬不已,但又心悦诚服。
作为教研组长,他经常组织同事开展业务交流。在语文组办公室,大家常常看到江海清与其他语文老师为了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用法争得面红耳赤。此外,他还经常把自己总结出的经验、观点和全组同事分享。每做好一个课件,他都会上传到语文组的QQ群,供需要的同事参考使用。
“只要是我懂的,都愿和大家分享,不想有一点保留。”江海清说,“自己水平再高,也只能教好一两个班。如果你的经验能让其他老师受益,则所有班的教学水平都能得到提升,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江都日报记者 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