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豆腐脑般的恋爱
前几天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河南舞钢市杨庄乡袁老庄小学袁会玲老师撰写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她的儿子在遇到女孩的“来信”后的处理方式,看了之后觉得很有启发,现放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现在的学生因为各种传媒的熏陶,成熟的很早。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开始有“懵懂的爱”,个别初中学段的女孩子还在花儿般的少年阶段,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妈妈。面对着这种早恋、早育的现实,很多部门很多学校都在想方设法加以预防和阻止,但成效未必显著。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将学生谈恋爱视为“洪水猛兽”,划为一片禁地,不准学生涉足。可越这样孩子们越感到好奇,非要亲自去实验一下不可;生掰硬拆,非要给他拆散不可,还给了两个孩子很多过头的评价,结果适得其反;……
我觉得,面对早恋现象,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冷处理,注意循循善诱,要分析孩子产生早恋的原因,对症下药地加以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在孩子还没有出现这个苗头之前就加以引导,让他们正确对待早恋现象。在预防阶段多投入一点精力,后面的教育就会减少更多的麻烦。
无论是前期的预防还是发现早恋之后的引导,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己提高判断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让学生提高责任感,这需要教育的技巧。我觉得袁老师介绍的这位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既抓住了这一关键又很有技巧。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一故事。
儿子放学回来神秘地伏在我耳边说:“妈,有女生写信给我。”我一听,顿时被喝到嘴里的茶呛得出不来气了。
儿子撇撇嘴:“看把你紧张的,真是没见过世面。”我瞪着他:“什么,老妈没见过世面?不是对你说过,在学校,不要招惹是非,要集中精力学习吗?”
他辩白说:“又不是我去招惹别人,是人家招惹我的,看你儿子多出色,你应该感到高兴。”看着这小子那德行,我真的急了,耐着性子找词语想委婉地开导他。哎,就是不知道从哪句话开始。
过了一会儿,儿子笑着说:“妈,别生气。我拒绝了人家,还在信的背面写上,宝贝,对不起,然后把信返还给她了。”
我惊奇地看着儿子:“你小子怎么这般大彻大悟呢,莫不是吃过这方面的亏?”
儿子大喊:“妈,你好过分,不相信你的儿子。”我连忙否认。
顿了顿,儿子漫不经心地说:“老师都告诉我们了,我也觉得那么做挺幼稚。”
“老师!老师用什么高论敲醒了你们这帮野马?”我诧异地问。
儿子瞥了我一眼:“说话真难听。”他接着说:“班主任说我们现在是青黄不接的年龄,这时候对异性的喜欢就像我们吃早餐的心理一样。”
“吃早餐?”我怀疑地问。
“吃早点时,发觉这家的豆腐脑细腻、清香,喝起来感觉不错,后来便经常去这家喝豆腐脑。可一次偶然的机会,又发现了另一家的豆腐脑,喝着比以前那家的豆腐脑还要滑润,感觉它更好。于是又喜欢去另一家喝豆腐脑了。”儿子悠悠地说,“哎,老师的'豆腐脑’理论很对,我都觉得我的心是那样的。我们这时候的恋爱,说确切点就是对'豆腐脑’的爱。呵呵!妈妈你说,是不是没意思呀?”
看着一脸阳光的儿子,我悬着的心落了地。真为儿子庆幸有位好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