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集邮上《福建日报》​头条啦

莆田集邮上《福建日报》头条啦
莆田集邮上《福建日报》头条啦
莆田集邮上《福建日报》头条啦

《福建日报》2016年2月16日

  5版《政文》

 头条新闻

《网络时代,发掘集邮文化新生命》

喜大普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通信方式的流行,写信渐渐成为过去式。而与信件相伴相生的邮票,以及曾被誉为“嗜好之王”的集邮逐渐式微。集邮文化还有没有浴火重生的可能?莆田集邮界的一些探索,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网络时代,
发掘集邮文化新生命
文/图    卞军凯
1
新时代的失宠儿
65岁的顾中奇,是莆田最早的民间集邮爱好者组织——荔城邮趣会的创会成员。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集邮,至今仍对那些年的集邮之乐念念不忘。“邮友们互相交流、互相淘换。那时候通用邮票是8分面值,如果能集到4分或者16分、20分面值的,会高兴好几天。”顾中奇回忆说,当时没有邮册,他就把邮票贴到账本上,走到哪带到哪,上山下乡时生活艰苦,晚上点着油灯欣赏一张张邮票,是对自己最好的犒劳。
集邮爱好热潮在文化娱乐活动尚不发达的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突出表现是各地集邮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众多集邮爱好者争先加入集邮协会。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通信方式的日新月异和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集邮开始渐渐淡出大众生活。“现在邮友之间很少交换邮票,连交流都少了。”顾中奇感慨地说。
莆田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市集邮讲师团团长邱盛对这种变化感受尤为深刻。他分析说,过去集邮藏品的来源主要依托于亲友来信,现在信件已经退出人们的生活,如今多数人收到的来信通常是各类商业广告信函。而企业为了提高函件的自动化处理水平,大多通过邮资机来打印支付凭证。此外,集邮者的一大主力军是在校学生。在上世纪末,集邮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粉丝,而如今,孩子们的注意力早已被电视、网络、手机所吸引,集邮失去了年轻群体的青睐,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邮票获得方式的改变,也让集邮越来越没有吸引力。”顾中奇说,在老邮迷的眼中,集邮重在一个“集”字,一套多枚的邮票,通过寻寻觅觅方能集全,大家乐在其中;而现在,各地集邮公司年年出售各种包装精美的邮册,集邮者从“集”邮逐步转为“购”邮,乐趣一落千丈。
2
重寻集邮之乐
1月13日9点半,莆田市城厢区南门中特小学一年级(2)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授课人不是老师,而是市集邮讲师团团长邱盛,他为孩子们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集邮文化课,同时邀请15位同学体验了黏贴邮票、加盖邮戳、邮票辨别和分类等过程,让这些从未买过邮票、寄过信的00后大呼十分过瘾。
这天,校园里还举办了学校集邮协会成立仪式,为此,莆田邮政公司专为学校印制了明信片、启用了纪念戳,这让孩子们觉得特别新鲜。南门中特小学办公室主任陈雅容说,集邮活动其实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拓展文化视野,有助于把孩子们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解脱出来。
这正是市集邮协会在校园里普及集邮文化的目的所在。“我们希望能用集邮文化,带给孩子们不同的爱好与感受。”邱盛介绍说,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集邮的益处,从去年1月至今,先后有莆田理工学校、荔城区博爱学校、逸夫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成立了集邮协会,此外,还有多所学校提交了申请。

莆田市集邮协会还针对集邮者交流越来越少的状况开出了“药方”——利用热心邮迷的场所开办邮友之家。去年1月,全市首个邮友之家落户长谷家居馆,至今已举办了“爱在方寸,情暖七夕”等多期主题鲜明的线下邮友聚会活动,既有新邮发行、邮品鉴赏,又有青年交友等,十分丰富。

截至目前,莆田市已有长谷家居馆、小荷书院等多个场所挂上了邮友之家的牌匾。多位集邮者感慨地说,原来的集邮者之家一般设置在邮政企业内,交流内容单一,在时间、空间上也有局限性;现在有空就到邮友之家坐坐,不仅能随时交流邮趣,而且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邮友,重新找回集邮的乐趣。(点击图片,可以放大哦
3
传播历史文化
“要发掘集邮文化的新生命,必须跳出集邮看集邮,改变过去以自娱自乐、个人收藏、保值增值等为目标的集邮模式,重新发现邮票的媒介功能,传播邮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科技成就等丰富内涵。”邱盛说。
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在方寸间生动反映我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在文化传播上大有用处。去年10月,莆田市举办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时,专门增加了“妈祖情 海丝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邮票展环节,以1万多枚海丝题材的邮票为载体,让大多数不集邮的游客都能从中感受到妈祖文化的魅力。
“类似的活动还有不少。”莆田市集邮协会理事沈朝辉介绍说,去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莆田市集邮协会专门举办了抗战主题的集邮展览,通过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将大家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去年11月29日,市集邮协会在秀屿区临港工业园举办《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集邮展,结合邮票艺术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形式新颖,受到园区工人的普遍好评。
传播邮票所承载的文化,甚至成为两岸集邮者的共识。去年11月,台湾集邮联谊参访团来莆田交流时,用妈祖邮票和背后的妈祖文化举例,表达出同样的观点:“邮票既有设计的美感,又有承载的特殊内涵,同时还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所以集邮者群体不能再局限于一个爱好者、收藏者,而应该定位于文化传播者,担负起以邮票向周围人、向社会讲述历史、传播文化的责任。”
CK413




【集藏天下·邮传莆阳】携手莆田集邮,我们乐享20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