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楷模,人生标杆——记我的导师郑忆石荣休仪式有感
文/学乃身之宝
2019年5月22日,是我敬爱的导师郑忆石教授荣休的日子。
我和阿廉一同前往。
我顶着一头卷发(陈霞师妹误以为参加这次荣休会我特意弄个的发型,其实这是做移植时免费赠送的天然卷发),在初夏的温暖阳光包围下,走进熟悉和美丽的校园,感触很多,因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承载着我9年(硕士3年,博士6年)难忘的求学与求生经历,更是我和郑老师相识到相知的开始。这段师生情是我一辈子的荣幸。
感动
会上,来了好几位曾经在哲学系工作的老师,他们的到来让我想起自己在读硕士时的生活,像党远红老师,朱梅老师,孔文清老师,特别是来建础老师,有些老师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但是看到他们,我感动着时间带给我的回忆。
感动,还在于校内同仁、哲学系同仁们回顾和郑老师相处共事的点点滴滴。这些点点滴滴是郑老师在哲学系工作30年的记录和见证。正如荣休会主题说的那样“海阔天高马恩列,春风化雨润芳菲”,这就是我们郑老师在师生心目中的样子:学识广博、平易近人、待人真诚、优雅漂亮。
感恩
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是有点儿心虚的。
因为我这名学生有点儿不够格,既没有功成名就,也没有学富五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应该是让郑老师骄傲的一名学生。一个医学奇迹在我身上。
2013年10初的噩耗—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后,经历20次化疗,17次放疗,2次复发,1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曾经多次被判“死刑”的我,还能坐在这里,这就是一种胜利和荣耀。
虽然这样的重疾改变了我的生活,更击碎了我的人生规划,但是因为有郑老师和戚老师,还有系里师生们作为坚强后盾,我从绝望中看到希望,活下来,且还不错。
这次会上再次看到系里领导郁振华老师,陈立新老师,潘德荣老师,潘斌老师,王韬阳老师,付长珍老师,孙亮老师,钟锦老师,陈霞老师,李鑫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和同学,我感觉非常亲切,内心更是激动不已。因为是他们在我发病之初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我才度过那段人生最艰难的时光。
在会上发言时,我情绪有些激动,主要原因在于我把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当作家人,就像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在和家人们“发泄” ,真心感恩有你们的陪伴。
(注:系领导赠送礼物)
感谢
这几年。我和阿廉走得很艰难,但是现在值得庆幸的是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和努力下,这条路已经给我们带来阳光,而且阳光越来越灿烂。
这样的结果,离不开郑老师和她的爱人戚老师。得病时生命已经倒计时,我做梦也没想到还能拿到博士学位,郑老师就是我的太阳,给我能量并且时刻照耀着我。
我和郑老师是在2003年认识的,至今已经16个年头。
2003年底,因咨询考研事宜我们电话联系过几次。后来2004年研究生面试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见面。当时的感觉郑老师年轻、漂亮。
9月份,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后,我们接触逐渐增多。虽然郑老师不是我的硕士导师,但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很多,特别是我的硕士论文,给予很多宝贵意见。
直到2007年硕士毕业后,那年的十一我和阿廉去郑老师家,我们的关系就更近了。我会和她说说工作中的困惑和生活中的烦恼,郑老师都会及时开导我,并给我一些中肯的建议。那时郑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敬业能干,平易近人,热心,且有耐心。
2011年的考博,一波三折,最后成为郑老师的博士生,万分荣幸。读博的这六年,也是郑老师为我操心最多的时候。因为期间我生了重病。博士论文的完成,郑老师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从选题、构思到修改、完善,从论文内容到用词造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她都耐心指导,给出建议。她的广博学识、严谨治学和认真负责,一直激励着我、感染着我。
在我确定特殊身份的这几年,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郑老师和爱人戚老师给我们太多太多。
记得当时郑老师和戚老师半夜陪我和阿廉到各医院治疗,后她又哭着和系里领导说起我的事,以及后续治疗过程中的担忧、焦急和惦念,这让我和阿廉倍感温暖。现在每年过年,她还给我压岁钱,我说“我都这么大了,还给啥压岁钱”,她说,“那不一样,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孩子”。其实,我知道,这个压岁钱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让我好好活着。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有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的老师,让我和阿廉没有感觉到无依无靠和孤独无助。
十几年的相处,让我觉得,我们之间不仅是师生情,更是母女情。可以说,郑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因为很多事,亲生父母未必做到,此恩永不忘。
感恩郑老师和戚老师为我们倆做的一切,再次感恩哲学系的领导、老师和同学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身为哲学系的学生,我很骄傲。希望我以后用另一种身份再次成为郑老师和哲学系的骄傲。
最后,祝福郑老师和戚老师,以及哲学系的师生们身体健康,生活如意!
(注:学生代表赠送鲜花)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