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家乡的今昔/李玉杰(编辑亚静)
家乡的今昔
1949年,我出生在吉林市,几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记忆的闸门穿越了时空,小时候一幕一幕的生活情景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吉林市内基本都是平房。即使有那么三两座楼房也是火炕楼。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煤棚子,用来储存煤和烧柴。家家户户都要生火做饭。每当这时,家家户户的烟筒都升起了袅袅炊烟。遇有气压低的时候,袅袅炊烟就飘浮在城市的上空,给空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放暑假时,经常和小朋友们去北山玩。那时候,站在北山的旷观亭上放眼望去,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小白山,磨盘山,朱雀山,龙潭山,炮台山轮廓清晰可见。松花江呈反S型从吉林城内穿流而过。连接江南和城区的吉林大桥尽收眼底。眼下最高的建筑就是矗立在松花江边的天主教堂了,其次就是坐落在现在工商行位置的二层小红楼,是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再往西,就是市委和市政府的办公楼了。其余的都是平房了。
城市交通就更不用提了,市内也没有几路公交车。记得有从吉林火车站到临江门,到江南,到哈达湾,到江北,到铁东。就这么几趟线。每趟车上都有售票员负责卖票,买票时,售票员要问你到什么地方下车,好根据你乘车距离的远近来确定票价。车票分为5分(绿色),8分(黄色),1角2分(红色)三种。因为那时候一般的人家生活都比较困难,出门办事都舍不得坐公交车,全靠步行。大街上的自行车也很少,因为一是买不起;二是买自行车得凭票。那时候谁家要是买一辆永久,飞鸽或白山牌的自行车,赶上现在人家买宝马或奔驰了!真让人羡慕!那时候,人们买得起四大件的(自行车,手表,无线电,缝纫机)人家是极少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它像一股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短短的几十年,在人类的历史上,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在吉林这片土地上,却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变化速度之快,令前人所不可比拟。
市区低矮的平房不见了,取而带之的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楼房,隶属一个一个小区管理。以江南一号,中海,龙城帝景位代表的二三十层高的电梯楼房小区也是鳞次栉比。这不,位于财富广场附近的天河之都大厦有45层,高200米,也于前几天封顶。是我市目前的最高楼,它将成为我市地标性建筑之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河之都大厦将成为吉林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居住在楼房里,水,电,煤汽,供暖,电梯,宽带,有线电视一应俱全。生活太方便了!现在,小区路唯一感觉不足的是车位不够。因为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了私家车!每天晚上,我们在居住的小区里散步,奔驰,大众,宝马,奥迪,比亚迪,江淮,奇瑞------,各种牌子的车应有尽有,整个小区里停放的汽车简直就是一个汽车博览会!现在家家户户的汽车替代了过去的自行车,难怪自行车棚不见了,行走在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自行车了!
现在到北山的旷观亭再去俯瞰吉林市,除了远处的山的轮廓外,眼前都是高矮不等的楼房。远处的松花江可以看到外,吉林大桥却被高高的楼房所遮挡。北山角下的人民广场把北山装扮得更加艳丽。国家对北山东峰上的泛雪堂,关帝庙,玉皇阁,药王庙,揽月亭,旷观亭,坎离宫等庙宇也都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划船湖里的小舢板不见了,换成了造型各异的各种颜色的脚踏船!北山啊北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穿越南北的吉林大街,横贯东西的解放大路成为了我市交通的主干道。对河南街,天津街,松江路,北京路等主要交通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每当夏日的晚上,松江中路的对岸,542米长的七彩音乐喷泉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伴随着广播里的音乐旋律,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灯光映衬下,喷泉喷出的水型变化无穷,最高的可达70米。难怪外地来吉林的游人不断地赞叹;松花江畔的夜景真美呀!
十几座跨江大桥向彩虹一样,横卧在江面上。由吉林开往珲春的高铁大桥和雾凇高架桥并列在江面上。每座桥上都有不同路线的公交车通过,使全市的公交车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前几年,国家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了老年卡,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国家财力雄厚的体现,使我们老年人感到了满满的幸福感。购物更是方便,分部在我市的大润发,欧亚商都,新玛特等大型超市东西应有尽有,中小型超市遍布大街小巷。
世纪广场,人民广场等几处广场时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好去处,每当夏日的傍晚,人们在这里散步,踢毽子,扭秧歌,跳广场舞等,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的这几十年,赶上过去的几百年发展的速度。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使童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了现实!
走在吉林的大街小巷,从人们一张张笑脸上,看出了人们生活得美满幸福!和我的同龄人在一起闲谈的时候,大家都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和过去简直没法比!”
作者:李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