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孩子心理需要的策略与方法
莫 源 秋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对我们组织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弄清楚幼儿有哪些心理需要,我和我的学生到10所幼儿园分别对480名幼儿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幼儿主要有以下一些心理需要。
1.被人关注和爱的需要
幼儿喜欢我们老师,那是因为我们老师的言行、表情,在幼儿的心中代表着爱与关注的含义。
幼儿说喜欢某某老师,那是因为“我住院时,她去看我。”、“她打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她帮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带我去她家”、“她说她喜欢我”、“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我们出去散步时,她总是牵着我手。”、“我喜欢莫老师,因为她经常和我一起去倒垃圾。”、“我喜欢丁老师,因为她经常叫我发玩具。”、“我尿裤子后,李老师帮我换。”……
我们上述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它们在幼儿的眼里却都是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关注。而这些爱与关注,不仅使我们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而且也使幼儿园成为幼儿向往的地方。
幼儿渴望着我们的爱与关注,我们的爱与关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向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并且尽可能做到每天都有所表示,哪怕只是微笑地看他一眼或关切地对他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这爱与关注的表示,可以使幼儿高兴一天甚至几天,几年。
2.安全需要
有的幼儿喜欢我们老师,是因为我们老师“爱笑、善良、不凶、不骂我、不打我、不发脾气、不罚站、不大声对我说话”等等。我们的这些行为表现,满足了幼儿的安全需要,使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能有安全感。因此,我们不仅要给幼儿以爱,还要让幼儿有安全感。
3.交往需要(即接近别人并愉快地和他们合作或互惠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幼儿都是合群的,他们从小就渴望能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交往。幼儿喜欢玩“娃娃家”“老狼老狼几点钟”“围大圆圈”等游戏,那是因为“有好多人在一起玩”。而“围大圆圈游戏,可以和小朋友手拉手”;“藏铃铛游戏,可以跟老师一起玩”;“‘拉钩’游戏可以和小朋友‘拉钩’”;“‘藏铃铛’游戏可以跟老师一起玩”;“‘抓星星’游戏——老师来抓我们”等等。
所以我们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一定要考虑适当地组织一些有利于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交往,特别是有直接接触,如手与手的接触等的游戏,以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自我表现需要
健康的幼儿个个都是好表现的。因此,他们特别喜欢那些能给其以表现机会的老师和教育活动。如有的幼儿说,“我喜欢‘藏铃铛游戏’,因为找不到铃铛可以站出来唱歌。”(在我们游戏的设计中,它的原意是“‘找不到’铃铛挨站出来唱歌”;可是幼儿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却完全不一样,在他们的思维里,“‘找不到’铃铛可以站出来唱歌”,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注意的。)“我喜欢宁老师,因为她经常提问我。”、“我喜欢画画,画完后,可以把自己的画贴在教室。”、“我喜欢听故事,因为李老师讲完故事后总让我站起来讲。”、“我喜欢张老师,因为她说,我嗓子好,可以站出来指挥,打拍子。”、“我喜欢‘海洋课’,因为可以回答问题。”“我喜欢‘跑步课’,因为我有一双漂亮的运动鞋。”、“我喜欢舞蹈课,因为可以学本领,可以表演,还可以上电视。”……
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种好表现的心理,在各种教育活动过程中,努力创造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进而使得幼儿更加喜欢我们幼儿园所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
5.游戏需要(即只是为了开心,别无它图)
幼儿喜欢游戏,喜欢“上课”,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这些游戏或“上课”“好玩”。比如有的幼儿说,“我喜欢数学课,因为有意思,好玩”、“我喜欢手工课,因为有剪刀剪东西,好玩”、“我喜欢滑滑梯,因为从上面滑下来好玩。”、“我喜欢零老师上课,因为她上课有趣”、“我什么课都不喜欢,因为上课好累。”……
对于绝大多数幼儿来讲,他们参加某项活动并不是为了我们成人所想象的“美好将来”,也不是为了“受教育”;他们的行动大多数是为活动本身的“有趣、有意思、好玩”性所左右。当前,我们组织的幼儿教育活动,多数是从我们成人的“教育理想”出发,刻意追求活动的“教育性”,而相对忽视了其能否给幼儿带来“有趣、有意思、好玩”的体验,这样的“成人化”教育,当然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也是不会受到幼儿欢迎的。
6.自主活动的需要(要自由,要摆脱约束,打破框框,要独立,并且按照冲动自由地行事,这就是幼儿自主活动需要)
比如,有的幼儿说,“我喜欢户外活动,因为可以跑来跑去。”、“我喜欢手工课,因为可以做,可以说。”、“我喜欢开汽车游戏,因为可以跑。”、“我喜欢玩胶泥,因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东西。”、“我喜欢做游戏,因为好玩,不用老坐在凳子上。”……
幼儿是好动的,幼儿是喜欢自由的。但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严肃的、有秩序的”课所占的时间太多太多,幼儿真正自由自主的时间却很少,这是导致幼儿厌倦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更好地满足幼儿的自由自主的需要呢?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自由自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7.欣赏美的需要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仍有一定的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美的需要。比如有的幼儿说,“我喜欢谭老师,因为她又年轻,又漂亮,笑得又好看;不喜欢周老师,因为她太老了。”(这里的“太老”,我认为关键的还不是指生理年龄的老,关键的是指心理年龄的老。)、“我喜欢吴老师,因为她跳舞好看,唱歌好听。”、“我喜欢故事课,因为谭老师讲故事很好听。”“我喜欢唱歌课,因为可以听梁老师唱歌。”、“我喜欢张老师,她又漂亮,又不骂人。”、“我不喜欢周老师,因为她太胖了!”、“我不喜欢伍老师,因为她的牙齿黑黑的。”、“我不喜欢顾老师,因为她扎头发……,扎个蝴蝶结——臭美!”(这一点可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师在幼儿园里的穿着打扮,不能只仅仅考虑自己的审美取向,还要适当地考虑幼儿的审美取向,否则我们的不恰当打扮只会降低我们在幼儿心中的影响力)……
幼师的仪表是赢得幼儿信任和尊敬的第一步。我们教师要想得到幼儿的信任和尊敬,除了要有美的心灵外,还要有美的“外在”——年轻、漂亮、爱笑、唱歌好听、跳舞好看……
⒏成就的需要(即完成一些困难的任务或超过别人,突出自己的需要)
幼儿喜欢某项教育活动,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教育活动能给幼儿以成功的经验和成功的喜悦。如许多幼儿说,“我喜欢‘滚大球游戏’,因为我总是得第一。”、“我喜欢折纸课,因为我会折战斗机,我折的战斗机飞得最高。”、“我喜欢猜迷语课,因为我一猜就中。”、“我喜欢舞蹈课,因为我可以到讲台上去跳舞。”、“我喜欢老鹰抓小鸡游戏,因为总是抓不到我。”、“我喜欢跑步,因为跑得快,比赛总得第一。”、“我喜欢算数,因为我算得快。”“我喜欢跳舞,因为老师说,我跳舞跳得好。”、“ 我喜欢画画,因为丁老师说,我画得好,还奖给我两朵小红花。”、“我喜欢做手工,老师说我手巧。”……
幼儿健康成长需要成功经验,哪怕是一点滴的成功,也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幼儿的成功经验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活动本身就能给幼儿以成功的体验,如“我折的战斗机飞得最高”“我一猜就中”等;二是教师的表扬肯定也能给幼儿以成功的体验,如“老师说我手巧”“老师说我画得好”等。我们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经常有机会获得成功的经验,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培养他们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千万不可从幼儿期开始就使儿童成为“失败者”。
⒐培育需要(即同情并满足无依无靠的弱者的需要)
在调查中,许多幼儿说“我喜欢老鹰抓小鸡游戏,因为我可以扮成母鸡去保护小鸡。”“我喜欢‘小猫、小猪、小刺猬游戏’,因为我可以在里面当小猪去救小猫。”幼儿喜欢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大人”给娃娃喂“食”;幼儿在玩医院游戏时,特别喜欢扮演医生给“病人”看病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因为这些角色满足了他们的培育需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幼儿的培育需要经常得到满足,进而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同情心。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对幼儿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只有符合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才有可能真正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幼儿的各项合理的心理需要,而不应使之受到压抑,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
精彩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