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的礼仪

2021.10.12

286/365

周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这在《觉醒年代》体现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见面两件事——见面必鞠躬,开口必尊称。

这两件事怎么说呢?闪耀着光芒,真的是闪耀着光芒,礼仪之光芒,人性之光芒,传统之光芒。

先说鞠躬。

鞠躬在《觉醒年代》中太常见了,比我们现在的握手还常见。

但是鞠躬相对于握手,更能体现一种文化的积淀和涵养。

在《觉醒年代》中,几乎见面就鞠躬。

级别低的见级别高的要鞠躬。

比如学生见老师自然要鞠躬,以示尊敬。

同事之间相互鞠躬,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这里的敌人是指“道不同”。

比如陈独秀和辜鸿铭,这两个一个是守旧派,一个是创新派,一个狂傲一个桀骜,他们是冤冤相斗何时了的两个人,但互相尊重是他们做人的底线。

陈独秀先生离开北大时,辜鸿铭先生脱帽鞠躬相送。

级别高的见级别低的一样要鞠躬。

比如身为一校之长的蔡元培先生,见陈独秀先生鞠躬,见李大钊先生鞠躬,见胡适先生鞠躬,见学生照样鞠躬。

在路上偶遇学生,蔡先生鞠躬;接学生出狱,向学生深深地鞠躬。

再就是尊称。

一个尊称是“先生”,另一个尊称就是“兄”。先生本来就是先生,但兄却未必是兄。

比如蔡元培先生称呼陈独秀先生为“仲甫兄”。蔡元培先生肯定是年长于陈独秀先生的,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蔡元培先生称呼陈独秀先生都是仲甫兄。

称呼贤弟可以吗?自然是可以的,但一个“兄”字道出的蔡元培先生的谦卑和涵养。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礼节是当时的一种仪形式。

我认为不是的,我认为他们的这种礼仪,是发乎内而形于外的,他们是发自肺腑的,由内而外的一种表现形式。

时代在变迁,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礼仪却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而与之相反的自大、嚣张、粗鄙等却大行其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