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断治疗指南更新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顾问组成员
孙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沈镇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宋三泰(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宋尔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邵志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任国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庞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江泽飞(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唐金海(江苏省人民医院)
专家组成员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陈佳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崔久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樊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冯继锋(江苏省肿瘤医院)
付丽(天津市肿瘤医院)
耿翠芝(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巩平(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胡夕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黄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金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国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静(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曼(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青(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厉红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廖宁(广东省人民医院)
刘健(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
刘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刘新兰(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刘运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刘真真(河南省肿瘤医院)
陆劲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罗娅红(辽宁省肿瘤医院)
马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欧阳取长(湖南省肿瘤医院)
潘跃银(安徽省立医院)
史业辉(天津市肿瘤医院)
宋张骏(陕西省肿瘤医院)
孙强(北京协和医院)
孙涛(辽宁省肿瘤医院)
滕月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佟仲生(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
王海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王佳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淑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树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涛(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王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晓稼(浙江省肿瘤医院)
王永胜(山东省肿瘤医院)
王玉(山西省肿瘤医院)
王中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吴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吴新红(湖北省肿瘤医院)
吴毓东(江西省肿瘤医院)
熊慧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闫敏(河南省肿瘤医院)
杨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俊兰(解放军总医院)
杨碎胜(甘肃省肿瘤医院)
殷咏梅(江苏省人民医院)
应建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袁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曾晓华(重庆市肿瘤医院)
张钢龄(包头肿瘤医院)
张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瑾(天津市肿瘤医院)
张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清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赵久达(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郑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4万例,死亡约7万余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患者的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18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通信作者:徐兵河(xubinghe@csco.org.cn)
通信作者:马飞(drmafei@126.com)
原文参见:中华肿瘤杂志. 2020;42(10):78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