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全文译文翻译 教子、治家篇

【教子-兄弟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材;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

⊙颜之推认为,对于天才与白痴,教育是无能为力的;教育的“用武”对象是中等之资的人。对于中等之资的人,要多加指导和鼓励,其方能成材。

⊙对于天才与白痴,教育是无能为力的;教育的“用武”对象是中等之资的人。对于中等之资的人,要多加指导和鼓励,使其成材。

⊙父母威严而有慈,子女畏惧而生孝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见到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地溺爱,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和颜悦色,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理应如此。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再树立父母的威信。

⊙父母的愤怒只会增加子女的怨恨,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最终会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太过仁慈的溺爱会让孩子缺乏管教,最终使其受伤受害,成为道德败坏之人;而太过严苛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其产生逆反和叛逆心理。所以,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应是威严而有慈,思威并施。

【人之爱子,不可偏宠】

人们都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少有能做到一视同仁的,从古到今,这种现象一直都很多。那些聪明俊秀的孩子固然惹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

⊙那些偏宠孩子的家长,虽然本意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却反而给他招祸引灾。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都值得享受到父母的爱,所以对待孩子,父母要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向。

⊙重视德育,勿教子走谄媚之路齐朝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通晓公文的书写,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他也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啊。”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

⊙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去取媚于人,即使能够官至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教育孩子在追逐成功的路上,一定要怀抱廉耻之心,不要为了成功而抛弃礼义廉耻,极尽谄媚之能事。

【友悌深至,则家睦亲和】

兄弟,是形体分而气质相连的人。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前襟后裾,吃饭同桌,衣服轮流穿,学习用同一册课本,游玩去同一处地方,即使有荒谬胡来的,也不可能不相友爱。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各有各的妻,各有各的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

⊙兄弟之间要互相友爱,弟弟要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兄长,兄长要像父亲疼爱儿子一样爱护弟弟,这样兄弟之间就不会不友爱了。

⊙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双亲去世后,兄弟之间应当互相照顾,应当像形和影,又像声和响一样亲密,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珍惜从父母那里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的话,谁还会这样互相爱怜呢?兄弟之间的关系是不同于旁人的,互相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埋怨,而关系亲密的话就容易消除隔阂。譬如住的房屋,出现了一个漏洞就堵塞,出现了一条细缝就填补,那就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如果有了麻雀、老鼠的侵害也不放在心上,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等到墙崩柱摧时,就无从挽回了。仆妾比那雀鼠,妻子比那风雨,怕还更厉害些吧!

⊙能成为一生的兄弟,相扶相携走过一生,是人生的福气。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这份“手足情”,无论何时,都不要将这份亲情割舍掉。

【后娶,治家篇】

【风化教育,自上而行于下】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行影响的。所以父不慈就子不孝,兄不友爱就弟不恭敬,夫不仁义就妇不温顺了。至于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的了。

⊙父母是一面镜子,孩子们常常是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表率,这样他们才不会沾染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如果在家庭内部取消鞭笞一类的体罚,那么孩子们的过失就会马上出现;如果国家的刑罚用得不确当,那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宽仁和严格,也要像治国一样恰当合度。

⊙治家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猛,过宽则容易使子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犯下不必要的过错;过猛则使父母子女间关系紧张。因此,在宽容呵护的同时也要严加要求。

【居家要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又说:“一个人骄傲、啬吝,即使他有周公那样的才,也不值得称道。:’这样说来,那就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的人也不体恤。如果能够做到施舍于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居家生活,简单舒适就好,没有必要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华丽的外表上,人的虚荣心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往往越是内心缺乏,才越会炫耀出来。

⊙家庭安稳,彼此关系勿轻视妇女的秉性,大多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妇,宠爱女婿,那儿子就会因此心生怨恨;虐待儿媳,那女儿就易进谗言。这样看来,女人不论出嫁还是待嫁在家都会得罪家人,这都是当母亲的造成的。以至俗话有道:“婆婆吃饭好冷清。”说儿媳妇以冷落来报复婆婆。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弊端,不能不警诫啊!

⊙家庭关系的融洽与否,关键要看家庭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做到彼此理解与尊重。如果在摩擦或矛盾产生时,每个人都能宽容谅解一些,那么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婚姻嫁娶,切莫贪荣求利】

婚姻要找清白人家,这是当年先祖靖侯立下的老规矩。近代嫁娶,就有接受财礼出卖女儿的,运送绢帛买进儿媳妇的,这些人比量门祖家势,计较锱铢钱财、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区别,以至于有的门庭里招来了猥琐鄙贱的女婿,有的人娶到了凶悍专权的媳妇。因为贪荣求利,反而招来耻辱,这样的事能不审慎嘛!

⊙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如果只是为了利益而结婚,那就相当于在掩埋好的炸弹上过日子,其后果可想而知。

【妯娌之间,要互相体谅】

妯娌之间,非常容易发生纠纷争执。即使是亲姐妹,与其让她们成为妯娌而住在一起,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方,这样她们才会因感叹霜露降临而覃相思念,在等待中期待相聚。何况妯娌本如走在路上的陌生人,处在容易产生纠纷的环境里,能做到不生嫌隙的实在太少了。每个人都有私心,她们在办大家庭的公事时,会多少顾及自己的私利,因此偶尔会有失道义。如果妯娌都能以宽恕仁爱的心处理事情,原谅对方,能用对待自己子女的态度去对待子侄,那么妯娌不和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妯娌的相处之道在于谦让宽容,既然大家有缘聚在一个大家庭里,就要顾大局,识大体,互相关心和尊重,少猜疑,少计较,做到既是妯娌,又是姐妹,友好相待,和睦相处。

【谨慎对待续弦再娶】

按照一般人的秉性,后夫大多宠爱前夫的孩子,后妻则必定会虐待前妻的子女。这不只是因为妇人天生妒忌心强,男子本性容易沉迷于诱惑,也是环境和事物发展的形势促成的。前夫的孩子,不敢和自己的孩子争夺家业,在这种情况下,后父将他提携抚养,天长日久自然生爱,因而宠爱他;前妻的孩子,年龄地位一般都在自己的子女之上,无论学业做官还是婚姻嫁娶,没有一样不需防范的,因而后母大多会虐待他们。父母宠爱异姓之子则会招致自己孩子的怨恨,后母虐待前妻之子则会使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凡是家庭里存在这类问题的,都是家庭的祸患啊。

⊙虽然我们对家庭关系抱有乐观态度,但是大量的事实都在证明,后娶的妻子往往会与前妻的子女产生矛盾,从而易导致家庭破碎,所以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

【风操篇】

【尊重长者,恭敬对待长辈】

一般和人谈话,称人家的祖父母、伯父母、父母和长姑,都加个“尊”字,从叔父母以下,就加个“贤”字,以表示尊卑有别。王羲之写信,称人家的母亲和称自己的母亲相同,都不说“尊”,这是如今所不取的。

⊙尊重长辈,礼貌地称呼对方,是个人修养的一种表现。对那些辈分、地位、成就比自己高的人,我们不能直呼其名,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重视离情,但不求全责备别时容易见时难,古人对离情特别重视;江南人在为人饯行时,谈到分离就会掉眼泪。

⊙重视离情,是对彼此感情的珍视,重视离情的人大都是有情有义之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方不重视离情而过分责备他。

【身事彼亲,亦宜加礼】

四海五湖之内的异姓之人,结义拜为兄弟,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必得是志同道合而又始终如一的人,才能商讨此事。一旦结为兄弟,就要让自己的孩子出来拜见,称呼对方为“丈人”,表达对父辈朋友的敬意。自己对对方的双亲,也应该待之以礼。近来见到一些北方人对此事很轻率,两个人陌路相遇,就可结成兄弟。在排定长幼次序时,他们只从年龄的长幼而定,不讲是非,以致有把父辈当成兄长,把子侄辈当成弟弟的。

⊙既然是结拜兄弟,就要兼顾彼此的家庭,将上下代人之间的情谊串联起来。做小辈的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对方的长辈,对双方的双亲,要以礼待之。

⊙待客诚恳,周公一饭三吐哺从前,周公宁愿随时中断沐浴、用餐,以接待来访的贫寒之士,曾经在一天之内接见了七十多人。

⊙生活中,我们要向周公学习待客之道,真诚恭敬待人,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差异而对他们有所怠慢,相反,无论何时,都要恭敬有礼,以诚待人。

【圣贤难得,故景仰明达君子】

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都还没有定型,和那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处,往往容易受到他们的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就容易和他们相似。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更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相处,就像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身上的味道自然就芬芳;和恶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

⊙人在年轻的时候,要多接触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相处久了,不知不觉间就会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我们要向身边的贤德人士学习,向古代的贤者学习。

【交友勿重遥轻近】

世上的人大多见识不明,重视传闻的东西而轻视亲眼看见的东西;对远处的事物感兴趣,对近处的事物则不放在心上。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对他轻慢侮弄,缺少应有的礼貌和敬重。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有点名声的人,人们就会抻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优劣,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所以,鲁国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年龄稍长于虞国的国君,国君和他很亲近,却听不进他的劝谏,最后落了个亡国的结局,这个教训不可不多加留心啊。

⊙君子交友,贵在看重对方的真才实学。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是我们熟悉的人,就对其缺乏尊重,就无视对方的才华。

【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采用了别人的言论却嫌弃对方,古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凡是一句话或一个举措,取自于他人的,都应该公开赞扬人家,不能私自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用来当成自己的功劳。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人,也要肯定对方的功劳。窃取他人的钱财,是要受到刑罚的处置的;窃取别人的功绩,也是要受到鬼神的谴责的。

⊙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是可耻的,是每一个富有良知的人应该坚决予以避免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就像别人尊重我们一样。

⊙铸黄金台,得人才者得天下将军这个人的用兵,何止是众望所归而已,他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命运。

⊙慕贤的根本在于重视人才,任用人才,让每个有才能的杰出之士有用武之地,使其能够人尽其才。如果我们只是在心理上渴慕贤才,而不去重用贤才,又怎么算得上是明智呢?

【唯有勤学苦读,才可自立于世】

从古到今的那些负有盛名的帝王,都经过勤奋的学习,何况那些普通的百姓呢。这样的事情在经书史书之中随处可见,我就不过多举例子了,就举几个近代重要的事情来说一下,以此来启发你们。现在那些士大夫的子弟,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就不再接受教育了,那些学得多的,都学了《礼经》《左传》。那些学得少的,也学完了《诗经》《论语》。等到他们都成年了,体质也会慢慢地形成,这个时候就要加倍地对他们进行训育诱导。

⊙不管是国王还是平民,每一个人都需要自立自强。而做到自立自强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自己有没有一颗勤奋的心,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让自己以一种好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有志气的人,经受磨炼乃成就大事。

⊙那些有志气的人经得住磨炼,也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而那些没有操守的人,他们很懒散,最后会变成平庸的人。

⊙俗话说:“意志不坚强者,则志不迭。”如果一个人意志不坚定就会很难成功。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梁朝全盛的时候,那些贵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当时有话这样说:“登车不跌跤,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身体怎样”的人,就可以当秘书。”这些贵族子弟都是用香料熏衣,修剃脸面,涂脂抹粉。他们出去的时候都乘坐长檐车,穿着高齿屐外出,坐在有方格图案的丝绸坐垫上,靠着五彩色线织成的靠枕,身边摆着各种各样的古玩。从容自若地走来走去,看上去就像神仙一样。到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他们就雇用别人顶替自己去考试;在三公九卿的宴会上,他们让别人代替自己吟诗作对。这个时候,他们会十分得意。等到战乱来临,改朝换代,选用人才的时候,不再任用亲信;在朝中有权力的人,不再是那些过去的同党。这个时候,这些贵族子弟要靠自己去求得一官半职,却不知道怎么办了。想要在社会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自己也没有什么特长。他们只能身穿布衣,卖掉家中的珠宝,失去了自己华美的外表,漏出自己无能的本质,呆头呆脑的就像枯木一样,有气无力就像干涸的河流。

⊙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他们最后被抛尸于荒山野岭之中。这种时候,这些贵族子弟就是彻底的蠢材。而那些有学识、有才能的人,不管到了哪里都可以安身。从乱世以来,我见过很多的俘虏。就算有的世世代代都是下等人,只要懂《孝经》《论语》,就可以去给别人当老师;而另外一些人,他们虽然世世代代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但因为不会动笔,没有一个不去给别人耕田养马的。由此来看,人怎么能不勉励自己去学习呢?如果经常保持有几百卷的书籍,那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论为贫贱之人。

⊙我们都知道那些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雨打风吹的。人也是这样,那些长期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不会有克服困难的能力,他们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到挫折时消沉,到了最后自我灭亡。这也是“富家多败儿”的原因。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精通六经的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就算不能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也是一种才艺,可以凭着这些来充实自我。父母兄长是不能长期依赖的,家乡和国家不可能经常没有任何的危险,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可以救济的时候,只能靠自己了。俗话说:“积蓄千万的财产,不如身有薄技。”容易学习又能让自己富贵的本事,没有比得上读书的。世人不管是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自己认识很多人,见识很多事情,但是他们却不肯读书,这就好像想要饱餐又懒得做饭,想要温暖却懒得务农一样。很多读书人,从伏羲、神农时代开始,在这个世界上,认识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情,对于一般人的成败好恶,他们都十分清楚,在这里就不用详述了,就算是天地的事情也不能在他们眼中隐蔽,就算是鬼神的事情也不能在他们眼中躲藏。

⊙永远不要对任何人产生依赖,包括你的父母,因为当别人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会快乐,你的世界是灿烂的;但那个人离去的时候,你就没有了世界,更不用说快乐了。

【活用知识,知识是用来实践的】

从学习之中获得知识,没有什么地方不能适用。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只知道空谈不知道行动,忠孝谈不上,仁义也欠缺,再加上他们审断一桩官司的时候,不一定了解其中的道理,主管一个有一千户的小县的时候,不一定要亲自管理那些百姓;问他们怎么去造房子的时候,他们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着放而税是竖着放;问他们怎么种田,他们不一定知道高梁要早下种而黍子要晚下种。整天只知道吟咏歌唱,谈笑风生,写诗作赋,悠闲自在,除了增加一些迂阔荒诞的东西以外,对于治军治国没有一点办法,所以他们会被那些武官嘲笑辱骂,确实是有原因的。

⊙我们要懂得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算是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才能找到正确的途径。

【贵义轻财,少私寡欲】

邺城被北周的军队平定之后,我们被流放到关内,那个时候思鲁曾经对我说:“我们在朝廷之中没有人当官,家里也没有积财,我应该尽全力去干活赚钱,以此来尽供养之责。现在,我却时时被督促着检查功课,致力于经史学问,您难道不知道,我这个做儿子的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吗?”我教诲他说:“当儿子确实应该把供养的责任放在心上,当父亲的也应该把子女的教育看成一件大事。如果让你放弃自己的学业去赚取钱财,让我丰衣足食,那么,我吃饭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香甜,穿起衣服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温暖。如果你能致力于先王之道,继承我们家的事业,那么,就算是我吃粗茶淡饭,穿粗布麻衣,我也心甘情愿。”

⊙当今社会上,那些拥有财富的人很多,想拥有财富的人更多,有一些人因为财富做出了一些错误的事情,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财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平安和快乐。

【尊重他人,不凭着人的富贵还是贫贱看人】

有客人问我说:“我看到过手拿强弓长戟,去诛灭罪人的人,他们这样做安抚了很多百姓,用这样的办法也获得了公侯爵位;有一些人阐释礼数,研习吏道,匡正时事,这样可以使国家富裕,也有用这样的方法来获得卿相职位的人;那些很有学问的人,他们一般文武兼并,但是他们没有俸禄,让妻儿忍饥挨饿,这样的人不少。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学习呢?”主人回答说:“每一个人的命运是贫苦还是显赫,就好像这金玉和木石。雕琢过的金玉,比矿石还要有魅力;一段没有经过雕刻的金玉比那些经过雕刻的木石还要丑陋很多。怎么能说那些未经过雕刻的金玉,就胜过经雕刻的木石呢?所以说,不能把那些被剥削的贫贱之人和那些浅薄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那些身披铠甲当兵,凭着一些小本领充当小吏的人,身死名灭的人,多得就像牛毛,而那些脱颖而出的人很少;如今勤奋地读书,修养自己的本性,含辛茹苦没有任何好处的人就像日食一样很少看见,而那些闲适安乐,追名逐利的人就像秋荼一样有很多,这两者怎么可以相比呢?况且偶尔我还听说:那些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人是高等人,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才明白的人是次等人。人之所以去学习,是想增加自己的知识,明白事理。如果有天才存在的话,那他就是杰出的人。他们如果作为将领,就会具备和孙武、吴起相同的智慧;如果作为执政者,天生就有管仲、子产那样的政治教养。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书,我认为他们都是很有知识的人。现在您不能做到这一点,不去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那就好像蒙头大睡,什么都看不见了。”

⊙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为别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是当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时的倾听。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就是这样。

【求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造福社会】

人们去学习,为的是用它来得到好处。我发现有一些人读了几十卷的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辈,轻视自己的同辈。大家对待他就像对自己盼仇敌一样,厌恶他好像对鸱枭那样的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招来祸害,还不如不去学习呢。

⊙可以说炫耀是人的天性,明白人有炫耀心理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大的用处,尤其对于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可以不被对方的表面所骗。曾经有一位富翁被老千所骗,人家问他怎么上当的,他苦笑说:“老千看起来派头比我大很多。”问题就出在看起来上,他看到的是老千拿出来炫耀的,而他所炫耀的就是他所没有的。

【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会集中起来从而变得很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很容易分散,因此孩子的教育应该趁早,不能错失了良机。我在七岁的时候就会背《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了十年复习一次,仍然不会遗忘。

⊙二十岁之后,背诵的经书,搁置了一个月没有看,就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难的时候,壮年的时候如果失去了学习的机会,那到了晚年就应该抓紧时间进行学习,不应该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的时候学习《易》,就不会犯下大的错误。”魏武帝、袁遗,他俩到了老年的时候学习的兴趣更加的浓厚,这是年轻的时候勤奋学习,到了老年的时候也不厌倦学习的例子。

⊙公孙弘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读《春秋》,靠着这些学问他后来当上了丞相。

⊙朱云也是从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易经》《论语》的,他们最后都成为了大学者,这是早年沉迷而晚年的时候醒悟的例子。普通的人到了成年之后还不知道开始学习,就晚了。他们就这样拖拖拉拉地过日子,就好像面对着一堵墙壁一样,什么都看不到,这样也算是愚蠢了。从小开始学习的人,有着太阳刚升起来一样的光芒;到了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这总比那些闭着眼睛走路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成功不怕晚!我们很多时候需要等待,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努力,需要拥有平和自信的心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的等待,这是一个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气质。

【读书要学精要处,才能对事业有所助益】

在一些没有必要的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有什么好处吗?光阴是值得珍惜的,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去阅读书中那些精要的学说,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当然,如果能把博览和精细结合起来,我会很满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细节不容忽视,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成败。把事情做细,精益求精,方能成就人生伟业。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是由无数个不起眼的细节积累而成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追求梦想的路上,不忽视细节的人,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名实篇

【真正的好名声,是不彰自显】

名声和实际的关系,就好像形体和影像的关系一样。一个人的德行和才干都好,那他的名声就一定好;一个人的容貌漂亮,那他的影像也会很美丽。

⊙现在有一些人不注重修养身心,但却想要有一个好名声传扬在社会,这就好比相貌丑陋的人要求一个漂亮的影像出现在镜子之中一样。上等德行的人已经忘了名声,中等的德行的人努力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名声,下等德行的人竭尽全力盗取他人的名声。忘记名声的人,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让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的规范,因此能享受鬼神赐来的福分、保佑,因此他们不用去求什么名声;那些树立名声的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慎重地对待自己的行动,经常担心自己的荣誉不能显现出来,因此他们对于名声的事情不会谦让;而那些窃取名声的人呢,看起来很忠心但实际上是很有心机,所以他们不会得到什么好名声。

⊙有人觉得有很多的金钱不如有一个好名声。这就可以看出名声的重要性,虽然自己没有财富了,但自己可以靠着好名声东山再起,如果没有了名声,拥有再多的金钱也很难再爬起来。好的名声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看一个人做了什么,靠说出来的名声是不会长久的。

【做人需要留白,做事需要留有余地】

人的脚能踩踏的地方,面积不过几寸,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就一定会从山崖上摔下来;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一般也会淹死在河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人的脚旁边没有余地。君子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最诚实的话,别人总是不轻易地相信;最高尚的行为,别人总是会产生怀疑,这都是因为这些言论、行动的名声太好,没有留任何余地造成的。我每一次被别人诋毁的时候,就会自责。如果你们能够开辟平坦的大道,加宽渡河的浮桥,那么你们说话就会真实可信,胜过诸侯登坛结盟的誓约;就像赵熹那样,他能招降对方盘踞的城池,这是那些在战场上的将军也没有办法实现的。

⊙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都需要留白。留白不仅是一种处事的智慧,还是一种淡定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适度的留白,可以让你表现出运筹帷幄的能力,懂得留白的人活得才会安然自在。

【弄虚作假,不如笨拙的真实】

春秋时代的伯石假装谦让卿位,汉朝的王莽也曾经一再地辞谢大司马的任命,在那个时候,他们都觉得事情做得很巧妙,他们的言行被后人记录了下来,流传历史,可人读过他们的故事之后,感到毛骨悚然。最近听说了一个以孝著称的人。在居丧的时候,他的悲伤超过了丧礼的时候,也就是说他的孝心超过了平常人。但他曾经用巴豆涂抹自己的脸部,让自己的脸部落下了疮疤,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他哭泣得很厉害。他身边的僮仆,没有为他遮盖这件事情,这就让外人觉得他的悲伤都是假的,都不再相信他了。一次虚伪被揭露,所有的诚实都会被抹杀了,这主要是因为他太贪名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虚伪的,一旦有人站出来揭露一个人的虚伪,人们对这个虚伪的人就会群起而攻之,很多人就会说他道貌岸然。因此,虚伪的真诚是不会长久的,一旦被揭穿就会遭到应有的后果。

【立世要真实,否则会贻笑大方】

人的虚实真伪在于内心,但可从他的行动之中看出来。人们没有觉察,只是人们没有深入地考察罢了。通过考察,再巧妙的伪装也比不上笨拙的真实,他所受的羞辱就大了。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和眼光,做最真实的自我,按照自己的定义去活才能活出自己的本色。如果一心想要符合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而去弄虚作假,那就要小心到最后被他人嘲笑。

【防微杜浙,祸患常积于忽微】

邺下有一个年轻人,曾经任襄国县令,做事很认真,也很踏实,办起公事来尽心尽力,他很体恤自己的下属,希望通过此行为来博取好的名声。凡是遇到本地的男丁去服役,他就亲自去握手送别,又向那些服役的人送李子、枣子、馅饼等食物,并且还对每一个人发表临别之言说:“这是皇命的要求,我自己是不忍心让你们去做的。路上饥饿口渴时,看到这些吃的,可想到我的思念之情。”当时很多人对于他的做法赞不绝口。他调任泗州别驾后,这样的费用就越来越多了。费用大到他支付不起的时候,他也不可能都那么做了,这个时候如果停止那么做,就会让人们感到有一点虚情假意,就会很难把自己的好名声维持下去,这个时候他的一世功绩就毁了。

⊙如果总是不注重小事,那之后就会发生恶性循环。刘备临终的时候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因为是小恶就视而不见,我们必须要做到防微杜渐。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见小善皆为之,绝之恶于初萌”,那这个人的思想境界就很高尚,他的名声也会很好。

【涉务篇】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

大丈夫立身处世,贵在能够做一些有益于人的事情,不能光是高谈阔论,无事研习琴书,这是在虚耗君主给他的俸禄官位啊。

⊙君子处身立世,最重要的是做实事,而不是说空话。一个人做得越多,他的收获越大,如果空谈取巧,在哪里都是不讨巧的。

【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人的秉性各有长处和短处,哪能强求事事都做好呢?只要能通晓其中大意,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无愧了。

⊙君子立身,不轻幻,不虚诞,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完美事儿,他们只凭自己的内心所思,坚持在一个领域闯出一条路来。

【迂诞浮华者,难当重任】

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点掌中之物一般,非常熟悉,但等到真正让他们去处理实际事务时,多数人是不能胜任的。处在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不知道有耕稼之苦;肆意横行于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应付时世和处理政务了。

⊙对缺乏真才实学,只是表面功夫做得好的人,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这类人缺乏能力和实力,把重任交给他们,就会酿成大祸。

【养尊处优者,终将被淘汰】

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即使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来耕种,从没亲眼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他们连何时播种、何时收获都不知,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时不明世务,治家时又不能处理得宜,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养尊处优的人,享受着安逸和舒适,但却忘记了这安逸背后的隐患。在时代巨大的浪潮中,没有人能幸免被淘汰的危险,只有快速奔跑,才能突破万难,永远立于潮头。

【言多必失,沉默谦虚是美德】

铭刻在铜人身上的文字说:“不要多话,多话会多失败;不要多事,多事会多祸患。”这个训诫对极了啊!善跑的不让它生翅膀,善飞的没有前爪,长了双角的缺掉上齿,后肢发达的前足退化,大概是天道不让生物兼具各种长处吧!

⊙言多易失,是因为话多了就容易暴露出我们的缺点,甚至因为某些不经意说出的话而得罪人。所以,要想与他人和谐相处,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避免祸从口出。

【把握尺度,不当进谏招祸害】

有的官员在上书言事时出卖忠心以求高官,出卖言论以求厚禄。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带来丝毫利益,反而会因君主的不理解而招致困厄,即使侥幸打动了君主的心’获得采纳’得到不可比拟的优待,最后也会招致难以预料的杀身之祸。

⊙在平时的工作中,向上司谏言,为公司出谋划策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轻易触碰底线,也不要太过直白僵硬,要学会正确的提建议方式。

【君子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君子应当坚守正道,增强自身道德修养,蓄养身价名望,等待合适的机会,就算不能得到高官厚禄,那也是由上天安排。要是主动奔走索求,不顾羞耻,和别人比较才能,评论功绩,面带怒容高声呼喊,整天怨天怨地,或者以宰相的短处相要挟,以获得酬谢,或者在世人面前哗众取宠扰乱视听,以求早日被派遣官职,通过这些手段得到官职,认为是有能力,这和偷吃东西使自己饱足,偷衣服以使自己温暖有什么区别呢?

⊙想要取得成功,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即可,剩下的部分就交给天意吧。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王子晋说:“帮人做饭,能尝到美味;帮人打架,要受到伤害。”这话是说做好事就参与,做坏事就避开,不要与人结党干不义之事。凡是对人有损害的事,都不要参与。

⊙为人处世,帮助他人时不可过分热情,也不可过分冷漠,要以仁义为准则,坚持中庸的原则,对正义勇敢的行为要多帮助,对邪恶不义的事情要远离。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礼记》中说:“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满足。”宇宙都有极限,人的本性则没有个尽头,所以我们要减少欲望,学会知足,给自己立个限度。

⊙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过满,我们要学会在自由中克制,在无人监督中自控,别让欲望冲破了自身的牢笼,别让诱惑蛊惑了你。

【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天地鬼神之道,都厌恶满盈。谦虚自抑,可以减少祸患。人活着,穿衣服的目的不过是用它来覆盖身体以免寒冷侵袭,吃东西的目的也仅仅在填饱肚子以免饥饿乏力而已。自身躯体尚且不求奢侈浪费,自身之外,还要极尽骄奢舒泰吗?

⊙钱不求多,够用就好;人生还是要学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钱财。否则,当你拥有了足够的钱财而别无他物时,你会发现人生是多么的无聊和空虚。

【好兵致祸,不如学文】

孔子的弟子有很高深学问的人有七十二个,姓颜的就占了八个。从秦、汉、魏、晋直到齐、梁,颜氏家族之中都没有人因为带军队打仗而获得富贵的。

⊙勇敢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危险和困难。但是没有目的的逞强斗狠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乃君子之耻】

国家的兴亡,战争的胜败,在学识达到渊博的时候是能讨论的。在其中运筹帷幄,在朝廷里参与朝政,如果不能出谋划策确保江山的安全,这是君子所引以为耻的。

⊙一个人只有在接受知识的洗礼之后,才能让自己的思路开阔起来,这个时候考虑问题就会更全面,犯错误也会减少。聪明人都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们懂得掌握了理论知识,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切莫拉帮结派,亲近小人】

我经常看到一些文人,只是浅浅地读过几本书,懂得一些简单的谋略。

⊙如果这样的人活在盛世当中,他们会窃视宫室,稍微有一点事情就会幸灾乐祸,带头作乱,连累伤害那些善良的人;如果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就勾结煽动,反复无常,四处地游说诱骗,不懂得存亡的形势,相互竭力地扶持:这些都是招来杀身之祸的祸根啊。要警戒啊!要警戒!

⊙在生活中,我们都没有办法控制别人的嘴传播是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好自己,让自己停止是非的传播,也要看好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是非。

⊙我们虽然还达不到贤人的标准,但是我们要远离小人。与那些小人离得过近,他们会影响到你,会给你带来负能量。

【真正的武夫不是饭囊酒瓮】

熟练五种兵器,擅长骑马,这样才能算得上武夫。但现在的士大夫,只要不去读书,就以为自己是武夫,实际上这些人只是酒囊饭袋而已。

⊙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没有止境的刻苦勤奋学习。”在社会上,你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那就要树立自己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人有了目标之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终会取得好的成绩。

【真正的养生注意避祸】

养生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避免祸患,保护自己的性命。有了这个性命,之后再去保养它;不要盲目地去养生以至于丢掉自己性命。单豹很善于保养自己的身心,但却因为外界的原因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张毅善于预防外部的灾难侵害,但却因为自己的身体发病而死亡,这都是古代贤人引以为戒的。嵇康写了《养生论》,但因为他傲慢无礼而遭到了刑罚;石崇想通过服药来延年益寿,但因为他十分贪恋钱财和美女而自取灭亡,这都是错误养生的例子。

⊙人生下来之后,被太多的名利所驱使,大都觉得名利越多越好,都在追逐名利中筋疲力尽,过多的名利追求会让自己的心灵失去自由。所以说当一个人感到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明哲保身地退居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爱惜保养精神,起居有规律】

如果你们能爱护自己的身心,调理自己的气息,起居有规律,能够适应天气的冷暖变化,重视各种饮食的禁忌,服用药物来养生,就能达到上天所赋予的寿命,不会中途天折。这样的话,我觉得你们做得对,也就不会劝说你们什么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花园,我们应该向喜欢的人示好,把不喜欢的人关在门外。不如意的事情终究会过去,生命也会因为经历过不如意而精彩。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自己更重要。人都是善良的,但是善良也是有底线的。因此爱别人和爱自己都要有底线。

【以仁爱施惠为直身之本】

儒家的君子,能够远离厨房,看到活的动物不忍心杀死它们,听到那些动物被宰杀时候的惨叫声音,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高柴、折像这两个人并不知道佛教的教义,可是他们都能做到不杀生,这就是仁慈之人的天然的善心。凡是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要想远离杀生的事,就必须努力做到不杀生。喜欢杀生的人,快要死的时候会遭到报应,子孙会遭殃,这样的事情很多。

⊙仁慈之心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让人际关系日渐冷漠,仁慈之心也变得很珍贵。也许因为你的仁慈之心,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许因为你的仁慈之心,温暖了一颗冰冷的心。

【主观臆测,莫若实地取证】

还有一些平庸的读书人,听说经书的传注中常用到“也”字,就根据自己的主观猜测随意添补,往往添补得不是地方,更加可笑。

⊙主观臆测,往往会使我们所理解的东西偏离事物原本的意思,让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耻笑。所以,我们要多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懂得逻辑分析,才能正确释疑】

如果不相信他(许慎)的学说,就会稀里糊涂不懂得字的形体结构,这样即使饱读经书典籍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人读书不应读死书,要学会体味书中的要义,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答现实问题。

【巧者多劳,智者多忧】

巧者多劳,智者多忧,巧者和智者常因自己的能力出众而被人役使,反而会感到负累。魏代书法家韦仲给儿孙留下“不要学书法”的训诫,是很有道理的。

⊙掌握书法、绘画等技艺可以修身怡情,可以为生活增添很多的乐趣,但是不要轻易将这些技艺当作人生事业,不要专门从事这些行业,否则你可能会受其所累。

【阴阳占卜之术,切莫轻信】

凡阴阳占卜之术,与天地共生,它所昭示的吉兆凶象、施加恩泽与惩罚,是不能不信的;只是现在离圣人的年代已久,世上流传的占卜书,都是庸人所撰,言辞粗鄙浅陋,应验的少,虚妄的多。至于有人在反干支日不敢远行,反而因此遇害;有人在归忌日寄居在外,还是免不了一死;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此类说法。

⊙世上没有能预知未来的人,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占卜之语,自己的人生要自己主宰,要相信自我奋斗的力量。

【君子不博,因其兼恶】

(围棋)令人沉迷其中,从而旷废很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不能经常玩的。

⊙每个人都会有好奇心和好胜心,难免会沉速于对一些事物的贪恋和追逐之中,但有时候,一些美好的事物往往会攫取你的心,加深你的欲念,让你欲罢不能,让你沉沦其中,失去斗志和进取心。这是非常危险的,需要引起注意。

【淡看生死,不因岁月无多而挂怀】

死亡,这是人常有的事,不可避免。我十九岁的时候,正值梁朝动荡不安,其间常出没在刀光剑影之中,幸亏承蒙祖上的福荫,我才能活到今天。

⊙古人说“活到五十岁就不算短命了”,我已年过花甲,六十有余,所以面对生死心里平静坦然,不会因剩下的岁月无多而挂怀了。以前我患有风湿病,常怀疑自己会突然死去,因而姑且记下自己平时的想法,作为对你们的嘱咐训诫。

⊙人生是一场单向旅程,我们永远无法活着离开这个世界,既然我们明白生命的不可持续,那么就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既然我们明白生命的无常,那么就要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死,享受好今生的所有苦与乐。

【后人要以传业扬名为务】

孔子安葬亲人时说道:“古时候建墓而不堆坟。我孔丘是一个四处奔走的人,不能不在墓地上留个标志。”于是在墓地上堆了个有四尺高的坟。这样看来君子处世行道,也有不能守着坟墓的时候,何况为事势所逼无法守墓呢!我现在寄居在外,自身就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都不知道何处是我的葬身之地,在我断气以后,随地埋葬就行了。你们应该以继承功业、弘扬美名为要事,不可顾恋朽骨坟土,以至于埋没了自己的前程。

⊙人生在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承传家业、播扬名声,所以我们不要顾念一些不必要的事物,斤斤计较于一些浮华的虚无的小事,努力抓好人生要义,踏实修炼自我,才能让自己的前程更加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