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少数”促“绝大多数”】
“一切工作校长抓,一切工作抓校长”。一方面,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身系全校师生与家庭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另一方面,校长联结着学校与上级部门,决定着能否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要求。基于这样的思考,福建省漳州市提出“品牌学校·卓越校长”培养工程,于2019年遴选30位在职校长作为第一期学员,通过三年一周期的培养,使校长真正成为“校之灵魂、教之引领、师者之师、学生楷模”。
既然做,就要针对“痛点”问题。因此,漳州市要求培训项目组首先从测评漳州的教育发展现状入手,从数据剖析制约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数据设计培养体系,确保宏观上有目标,通过培训指引学员在微观上实现改进和提升。为了杜绝传统培训中“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不动”的弊端,还要求项目组在课程内容和培养形式上进行创新,针对不同区县、不同层次的学员特点以及学校所处发展阶段精心设计,以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转化率低等问题,真正实现让30位校长“带着问题学习”。课程内容设计突出了三大特点:
一是针对性。项目启动伊始,专业数据测评团队对各县区及项目所属学校进行了深入的学情调研,了解大家当前工作中困扰的问题、个人与学校发展需求等。学情调研目的是了解学员最近发展区,帮助项目组为学员匹配合适的课程层次、专家导师、核心课程等。
二是结构性。传统培训往往采用“拼班凑课”的模式,漳州市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学员设计了与之匹配、贯穿始终的“知识地图”;在“知识地图”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相关核心课程进行匹配;课程间也有严谨的逻辑结构,从而最大程度帮助学员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是多元化。紧紧围绕“知识地图”,市教育局匹配了其他领域的课程,包括领导力、文化跨界等课程。这样的设计鼓励学员“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谈教育”,在拓展认知边界的同时也培养了思维深度。
为提高培训实效,漳州市“品牌学校·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包括集中研修、名校参访、跟岗研修、入校指导等若干模块,在培养形式上充分指向学习成果与实际行动。
在集中研修模块中,采用“小组式”“引导式”和“行动式”授课模式。先将学员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合作、碰撞、链接;项目组再委派专业引导师,采用多种引导技术帮助学员解构学习内容,关联过往经历与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最后,引导师还带领学员生成针对学习内容返回本校本岗后的行动计划,并在学员日常工作实践中进行指导。
在名校参访模块中,项目组根据每次不同的学习专题,选取在这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所学校,由引导师带领学员和参访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与中层干部、教师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将学校在不同领域的理论、做法和实操详细剖析,梳理学校观察与学习成果并融入以后的行动计划中。
在跟岗研修模块中,为了让学员更好领会引导师的意图,第一年的跟岗研修学校统一为引导师所在学校。跟岗前,引导师会帮助学员梳理学习需求,教授学员相应的学习与观察工具,并匹配学校学习资源;跟岗期间,引导师要求学员每天上传学习作业与反思;跟岗后,引导师引导学员以不同视角观察、思考,进一步完善返回本校实践的行动计划。
在入校指导模块中,项目组为每个小组委派专业指导师,帮助学员梳理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结构化的指导流程,包括学校观察、学校教学教研指导、校长个人指导等,提升校长所在学校办学治校水平。
《中国教师报》2021年10月20日第15版
作者:黄江辉 福建省漳州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