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大字长枪大戟,小字却美若婵娟,美极了!
黄庭坚,“宋四家”之一。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书风极具个人特色,世人称谓“长枪大戟,雄奇傲岸”。
黄庭坚以大字行楷与大草傲居书法史,以长枪大戟示人,偶写小楷也是绝精!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纸本行书 27.8×4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故-書-000236-00003)
释文:
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與公壽景珍游。時景道方為兒童嬉戲。今頎然在朝班。思公壽景珍不得見。每見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諸公。多學余。道。書。景道尤喜余筆墨。故書此三幅遺之。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於今為天下第一。余書不足學。學者輒筆愞無勁氣。今乃舍子瞻而學余。未為能擇術也。適在慧林。為人書一文字。試筆墨。故遣此。不別作記。庭堅頓首。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诗》纸本行书 27.6×3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九陌黃塵烏帽底。五湖春水白鷗前。扁舟不為鱸魚去。收取聲名四十年。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輝。故應剖蚌登王室。不若行沙弄夕霏。右奉呈外舅孫莘老。小黠大癡螳捕蟬。有餘不足夔憐蚿。退食歸來北窗夢。一江春月趁魚舷。桃李無言一弄風。黃麗唯見綠怱怱。人言九事八為律。儻有江船吾欲東。右歸自門下後省臥酺池寺書堂。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诗》纸本行书 26.7×28.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映日低風整復斜。綠玉眉心黃袖遮。大梁城裡雖罕見。心知不是牛家花。九疑山中萼綠華。黃雲承韤到羊家。真筌蟲蝕詩句斷。猶託餘情開此花。仙衣辟積駕黃鵠。草木無光一笑開。人間風日不可耐。故待成陰葉下來。湯沐冰肌照春色。海牛。壓。押簾風不開。直言紅塵無路入。猶傍蜂須蝶翅來。右和王仲至少監詠姚花四首。用其韻。
这三张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小都在平尺左右,加起来一共33行,写了418字。
这三张小楷写于元祐四年,也就是1089年。这年的春天,苏东坡在龙图阁学士任上自请外放杭州知州,他招募民工,用西湖里的淤泥堆成一道长堤,就是今天的苏堤。
苏东坡走了,黄庭坚独自在开封中央做着学术官僚,相当寂寞。平日唱和的师友不在,黄庭坚甚至连写诗的心情都没有,在他的诗集里,这段时期作品少得可怜。
不过,恰恰在这样的寂寞中,黄庭坚写下的三张小楷却留了下来,着实令人欣慰。
对黄庭坚这三张小楷,历代都有极高评价。清人顾复在《平生壮观》中说,“本色小楷,绝精”;新中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张葱玉曾说,黄庭坚此书能“小中见大,与米同工”,这一点,连苏轼、蔡襄都做不到。
而这三张小楷最吸引人的,除了书法本身,还有里面的故事。
两张自作诗,另一张是黄庭坚写给“景道”的一封小札。
“景道”是谁呢?从文字可知,他的父兄是黄庭坚的朋友,父亲叫公寿,兄长叫景珍,他们都是“宗室”中人,大宋太祖太宗的后裔。黄庭坚感慨赵景道的长大成人,又喜欢自己的书法,于是送这三张小字给他。
这封小札不长,信息量却很大:其一,黄庭坚认为本朝书法,苏东坡第一;其二,学黄庭坚书法,很多人不得法,一学就是毛病;其三,宋朝宗室学习书法的气氛很浓。